降准來了,新的違約也來了!咋整?

降準來了,新的違約也來了!咋整?

6月24日,央媽0.5個百分點,本意是希望通過定向降準緩解因信用風險所帶來的壓力。無奈!效果還沒看到,新的違約就出現了!央媽被無情的打臉了....

降準來了,新的違約也來了!咋整?

6月25日有投資者反映,其投資的“聯儲證券-政融1號集合資產管理計劃”(4期)到期日(6月8日)之後的第10個工作日,他卻一分錢都沒有收到。

他是在上週五(6月22日)接到聯儲證券客服的電話,告訴他本週會付利息,至於本金,客服的說法是“方案還在協商”、“還在溝通”。

到了6月25日上午,客服的說辭仍是“沒有進一步消息”、“還在溝通”;下午,聯儲證券的客服電話已經長時間遇忙,他多次撥打電話都無法接通。

他的腦袋嗡的一聲,擲出500萬投的政信項目違約了,借款人至少是逾期了,技術上已經違約。

降準來了,新的違約也來了!咋整?

“聯儲證券-政融1號集合資產管理計劃”是由聯儲證券成立發售,由上海金元百利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基金子)作為實際通道方的一款標準政信類(地方政府平臺)產品,借款方天誠城市建設投資有限公司(科爾沁建設投資前身)主體信用評級AA,擔保方通遼市城投為AA 級政府平臺。

看到“AA”,固收圈的朋友便知道這意味著什麼了。平臺融資處處受限,雖然發債的路理論上還通著,但AA的評級已經不受市場待見。

降準來了,新的違約也來了!咋整?

今年以來,信用違約事件頻現,違約主體以民營企業為主,新增上市公司違約主體較多,債券回售違約增多。

統計數據顯示,截至6月22日,今年已有24只債券發生了違約,債務違約金額高達233億,涉及上海華信國際集團、億陽集團、神霧集團等近二十家企業。值得注意的是,24只違約債券中,發行時主體評級分別有兩個AAA和AA+。

降準來了,新的違約也來了!咋整?

從信用違約內部因素來看,企業自身經營狀況的惡化是出現違約的重要原因。從歷史信用違約情況來看,債券違約大多緣於公司或行業基本面惡化,從非金融上市公司整體情況來看,1季度流動性負債壓力並沒有明顯上升,流動性負債佔總負債的比重較去年底略有回落,但經營性現金流較去年底有所惡化。

降準來了,新的違約也來了!咋整?

外部融資條件惡化也是信用違約產生的重要原因,尤其在今年信用收縮的背景下,再融資壓力或是信用風險加速暴露的主要原因之一。

從今年新違約的債券發行主體來看,外部融資條件惡化致資金鍊斷裂,是大部分違約主體共同面臨的困境,這也可以解釋為何違約事件多集中在民營企業。此外,部分非標類資管產品的違約,也與基建再融資壓力加大有關。

信用收縮下,資質較差的企業,尤其是民營企業和部分城投平臺,獲取信貸難度較大,再融資壓力進一步加大,或加快相關信用風險暴露。

降準來了,新的違約也來了!咋整?

整體上,當下正值一輪緊信用的週期,正值地方債務過快增長、地方舉債亂象被嚴格治理的階段,正值城投公司替地方政府融資要切斷、城投公司和地方政府的關聯要摘清的階段。

地方政府槓桿風險控制已成為財政政策的重中之重,防範和化解地方政府債務風險是今年“防風險”主題硬仗之一。逾22萬億地方債,違約是否會次第產生,已讓市場眉頭緊鎖,嚴陣以待。

往昔風光已不再,高壓降槓桿之下,資金續命難,撐不住的地方違約便會浮出水面。信用違約事件就像“小強”,當你發現一隻時,你一定能猜到,在它旁邊,還藏著更多。種種跡象顯示,在金融收縮、大量債務集中到期的背景下,債務違約潮可能仍將持續一段時間。

那麼,在信用事件頻發的背景下,投資者後市該注意些什麼?哪些債券仍具備一定的配置價值?

在信用債方面,機構認為,在寬貨幣、緊信用背景下,信用風險預計持續上升,信用利差或進一步走闊。

雖然央行出臺MLF 抵押品擴容政策,但其主要從情緒層面兜底債券市場風險偏好,去槓桿和打破剛兌的大方向不會改變。

同時近期股權質押帶來的信用風險問題引起市場關注,或進一步加劇市場謹慎情緒,警惕股權質押與債務違約的交叉傳染,近期信用事件頻發,信用債將受到違約風險的擾動,波動率也將加大。

降準來了,新的違約也來了!咋整?

展望後市,從中長期來看,戰略性看多債券,債券牛市趨勢或已基本確立,下半年經濟下行風險較大,或滋生政策放鬆預期,有利於債券市場。

目前對利率債秉持中性偏樂觀的態度,無需擔心信用風險。今年以來債券收益率比較好,主要體現在投資利率債獲得的資本利得,從配置的角度,下一階段利率債的配置價值大於信用債,投資時應多關注發債公司的實際經營情況,多關注財務報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