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團打車爲何比滴滴外賣擴張慢?

自從滴滴在無錫啟動外賣業務,美團和滴滴這兩家國內頂尖的互聯網獨角獸企業,便正式將市場尖刀刺入了彼此的堡壘之中。一瞬間,畫風突變,外賣與網約車市場又變得活躍起來。

在赤膊廝殺了幾個月之後,兩家的現狀出現了很大的差距。

美團自去年2月推出網約車以來,1年多時間總共開了兩座城,分別為上海與南京,慢到不像一家互聯網公司。於此同時,其在這兩城的發展也並不順利,據外媒TheInformation報道,美團網約車在上海的市場份額目已經較其巔峰時期大幅下滑,其後多家國內科技、財經媒體進行了跟蹤報道。

美團打車為何比滴滴外賣擴張慢?

再來看看滴滴外賣,短短兩個月就連開三城,據說成都也在路上了。根據其公佈的最新數據來看,滴滴外賣南京上線7天,送餐騎行147餘萬公里,等於繞地球36圈;南京市民一共在滴滴外賣平臺上通過3000多家商戶點了73407份與鴨子相關的菜品,平均每天超過一萬份。

一家是市場裹足不前,一家是用戶熱情暴漲,美團打車與滴滴外賣兩個此時的處境,真如雲泥之別。在這個講究效率的互聯網時代裡,兩家在O2O領域深耕多年的企業,為什麼會出現如此巨大的反差呢?筆者在這裡為大家分析下。

運營加技術是滴滴外賣敲門磚

先討論滴滴外賣為何能快速發展,目前來看有如下三個原因:

其一,外賣市場行業無進入門檻。外賣是一個高頻次消費市場,同時也是一個進入門檻不高,但存活門檻比較高的市場。這也導致了外賣市場在初期競爭慘烈,甚至許多連鎖餐廳都開始自營外賣,但最終僅有少數幾個平臺留存了下來。

美團打車為何比滴滴外賣擴張慢?

對外賣平臺來說,消費者與商家都是存量資源,平臺需要做的,是組建配送團隊,撮合三方進行交易。想要進入這個行業,組建一個配送團隊,簽約幾家商鋪,就可以勉強上線了。但在這個行業中,長期活下來很難,對平臺考驗最大的一是資金能力,二是運營能力。資金池是否雄厚,決定了你能否持續通過資金投入,獲取新的顧客;運營是否給力,則決定了平臺能否提供安全快捷的服務,體驗是否優良,則是能否留住顧客的先決條件。

滴滴作為網約車領域的獨角獸,資金與多年積累的運營能力是絕對的強項。滴滴外賣進入行業沒有壓力,做好做強同樣沒有壓力,這是其能夠快速擴張的首要因素。

其次,技術方面。滴滴出行的業務是運輸人,跟滴滴外賣的運輸物原理基本一樣,它們做的事情都是接收需求,再將人/物,從一個相對固定A點(上車點/取餐點),運輸到目標明確的B點(目的地/食客位置),在行程中乘客要安全和體驗,食品要安全(密封)也要體驗(包裝保溫/避免潑漏),後臺要做的也是調度和路徑規劃(司機調度/騎士調度),因此從邏輯上看並無不同。總的來說,滴滴在調配運動的人與運動的車方面,已具有很強的技術實操能力,這種實力沉澱對於調配運動的車與靜止的事物或者商家來說,應付自如。

再次,數據方面。滴滴在六年的運營過程中,積累了海量與出行相關的數據,有效數據的挖掘可以使滴滴大幅提高外賣的配送效率。另一方面,通過分析網約車消費數據軌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獲得用戶消費習慣,建立更加個性化,更為高效的商品推送模型,提高外賣的成交效率。

出行的本質是運輸,過去幾年來滴滴已經搭建了高效智能的運輸服務網絡,外賣平臺的上線則是這一服務網絡的延展。對於滴滴自身來說,滴滴想要做的不只是人的出行,而是運輸網絡,同城物流被納入滴滴的版圖——理論上來說,這也符合出行領域的大交通戰略,貨運是城市交通的一部分,相信基於滴滴出行的場景還有很多,外賣只不過是其中一個場景。

政策限制及運營漏洞是美團絆腳石

美團做網約車肯定不是王興的一時腦熱,但從最終的效果來看,當時管理層的決策還是有些草率了。

首先,網約車行業的門檻要比外賣高的多。一方面,整個業務流程中涉及到的車輛是重資產,另一方面,提供服務的人員是有駕照的司機,除此之外,運送的並非是商品,而是有情緒的人,在密閉的空間內,在巨大的基數背景下,司乘雙方偶發的衝突幾乎無法避免。鑑於此,平臺需要具備對前端生產力(人、車)的識別審核能力、服務過程中的精準調度及風險預防能力、風險發生後解決問題的能力等等,這能力都需要較長時間的數據沉澱和問題反饋才能逐漸形成。

其次政策風險較高。我國是第一個將網約車合法化的國家,當然,這也意味著網約車有了可供執法機構參考的法律文書進行監管。美團打車遲遲無法進入北京市場,根本原因就是無法通過相關部門的審批。監管部門的擔心是有道理的,目前網約車與出租車市場的格局已經基本穩定,美團打車以粗放式風格強行入市,必然會帶來新的社會問題。

再次,美團的攤子鋪的太大,運營始終沒有跟上。最近已經有媒體曝出,由於美團打車在上海的運營漏洞,大量外地車、套牌車湧入上海,一來造成了道路擁堵,浪費資源,二來乘客的安全無法得到保障。雖然在產品端,美團可以快速抄襲滴滴出來一款看起來一樣的產品,但背後的運營體系、生態滴滴經過數年的積累,從開城速度來看,美團顯然學得很慢。

除了網約車之外,美團外賣也陷入了粗放式管理導致的輿論旋渦中。據媒體報道,美團外賣在今年有4000多家商鋪因“一證多用”或“多店用同一許可證”遭遇下線,最誇張的案例有50家外賣作坊使用同一張證。連運營了多年的外賣都出現瞭如此漏洞,不得不讓人懷疑美團是否真有能力做好打車。

綜上所述,滴滴外賣兩個月已經呈現出了往上力竄的市場火苗,而美團打車兩年兩個城卻一直裹足不前,不同的市場局面,不同的運營方式,滴滴與美團的未來恐怕大不一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