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智:滿目青山夕照明——詩人翟贊華先生小記

孫智:滿目青山夕照明——詩人翟贊華先生小記


滿目青山夕照明

——詩人翟贊華先生小記

筆者因為對詩詞頗為愛好和欣賞,與詩人翟贊華先生便成了莫逆之交。

翟贊華先生早年從政。上世紀80年代的時候,他曾經在我們縣當過副縣長,算是我的“父母官”。後來,他又到周口市(現在的川匯區)當過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市人大常委會主任。由於他為人忠厚、廉潔勤政,任職之處皆留下很好的口碑。

孫智:滿目青山夕照明——詩人翟贊華先生小記


我對翟贊華先生的從政之道、為人之風十分仰慕。但是,讓我意想不到的是,他在詩詞創作方面還頗有造詣。他的大學同窗好友介紹說,求學的時候,他淳樸、直爽,重情重義、熱愛生活,敢於表達自己的思想。在那個特殊的年代,他書海泛舟、苦中作樂,常與同學們在一起咬文嚼字、賦詩作詞。

大學畢業後,翟贊華先生參加工作並走上領導崗位。為了事業、為了政務,他不敢懈怠,少有閒暇交往,擱置了自己鍾愛的古體詩詞創作。直至退休後方才重拾舊好,盡情在詩詞的海洋裡遨遊。他勤勉不輟,在古稀之年出版了兩部詩集。筆者聞之,不禁感慨良多。古體詩詞有著嚴格的平仄要求,即使是詩詞大家,也難免在平仄方面費心斟酌。翟贊華先生文字功底深厚,治學嚴謹,對古體詩詞深入研習、揣摩,水平日漸精進,無論《沁園春》《七律》《琴調相思引》還是《山坡羊》,他都能應用自如。他以詩紀事,時時處處有詩。他以詩言志,人人事事入詩。以詩言志。

孫智:滿目青山夕照明——詩人翟贊華先生小記​翟贊華先生愛憎分明,重情重義。他是土生土長的周口人,少年時貧困,是黨和政府培養了他,他數十年來一直在周口工作,在這塊人傑地靈的土地上深耕多年,對這方土地懷有無比深厚的感情。“謝黨施恩供祿米,此軀解甲復何求?”感恩黨和國家,感恩自己的導師、同事,在他的《七律·為仕感懷》《七律·供職感懷——和杜甫詩〈江村〉》中,都有表現。在《自勉》中,他說自己“離崗焉容忘稼禾,黎民冷暖掛心窩……”他關心時政、心繫天下,對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的重大決策和取得的成績高度讚揚。《七律·中秋月奇觀》:“欣逢國泰民康樂,熠熠金輝滿世間。”古體詩尚能應用自如,在非律體詩中,翟贊華先生更是將自己的愛國愛黨之情表達得酣暢淋漓。《回眸二零一二》《祖國頌》《“八一”頌》《憶偉人——紀念毛主席誕辰117週年》《香港迴歸感懷》,處處閃爍著思想的浪花“……總領沉穩更睿智,治國碩博善理財。接班自有眾豪俊,一路高歌向未來……”。在《無題(二)》中,他寫道:“……獨那錚錚鐵骨,令人欽敬;更有清廉剛正,可泣可歌!恥為升遷跑要送,貴在救民於水火。看歷史潮流滾滾去,唯聖賢英名光照日月。”以詩傳情。

孫智:滿目青山夕照明——詩人翟贊華先生小記

翟贊華先生退休後關心時政的熱情不變,關注民生的赤心不改。他時刻把普通百姓的冷暖掛在心上,《訪深山獨居戶》:“群山環抱狀如盆,世住煢煢獨戶民……莫道柴門禮尚薄,親情滿滿古風淳。”《七律·盼子歸》:“老婦空巢時日捱,朝思暮想未歸孩。望穿秋水竹雙杖,皺斷春山淚滿腮。若不當年思富切,何來今歲盼親哀。居家團聚倍覺暖,勝卻腰纏萬貫財”,表現出對空巢老人現狀的關注。下雨天,他首先想到的是田裡的墒情和收成。《問天·憫農》:“兔年旱澇多失衡,冬麥數月無墒情。秋禾先幹後連陰,誰知收穫有幾成?”他的仁德之懷也在多篇詩作中有所體現。《有感子路之孝》:“惜哉二老已過世,欲盡兒道知何邊?人間萬事須及早,莫待境遷空留憾!”《致兒孫》:“椿萱尚無可憂處,唯願蘭桂齊騰芳。金山銀海固可貴,怎抵平安與健康!” 對父母兄弟,他懷有感恩之心,深為不能盡孝而愧憾。《七律·清明前夕痛悼父》:“老父洪恩重於山,一滴未報愧難眠。”翟贊華先生思想通達、襟懷坦蕩。他思考人生,勸世人珍惜親情,安享太平,及時行孝。在《淺議酒色財氣》中他這樣說:“人生百年須珍惜,立德行善常修身。功名利祿等閒事,留取清正滿乾坤。”他看電視劇還總結出了《最是無情帝王家——反看〈康熙王朝〉》:“還是平民百姓好,食宿一起,冷暖共榻;再來小酒一壺小菜一碟,比那神仙瀟灑!”嘆人生苦短《嘆無為人生》:“已過七秩莊周夢,往事如煙何計評。宏志隨風飄萬里,群書催我起三更。愧持官廩千升米,難報春暉一寸情。安得來生倚天劍,劈波斬浪縛長鯨。”《笑看人生》:“行仁自會民心聚,尚義必能天地長。”

孫智:滿目青山夕照明——詩人翟贊華先生小記

退休後的翟贊華先生本可以選擇安逸的生活,但他為了研習詩詞苦讀不輟,甚至到了如痴如醉、嘔心瀝血的地步。在《自嘲》中,他寫道:“鏡裡秋霜蓋滿頭,朱唇皓齒幾多休。當年魯迅為驍將,今日愚翁做老牛。碌碌光陰學業廢,茫茫歲月仕林遊。古稀之年始發奮,學步邯鄲笑九州。”《偶成》:“別家有夢遊三界,痴子無眠起五更。走墨一行一拭淚,習文幾載幾生情。”《七律·雨夜賦閒》:“往日無心習韻律,如今有志做學生。桑榆晚暮從頭越,酷愛書山萬里行。”《無題(一)》中,他寫自己“老來發癲戀筆耕,輾轉反側盼黎明。充棟汗牛夢裡有,累斷三筋笑痴翁。”《七絕》:“夜半無眠忙起身,三修詩稿力求臻。忽聞雄酉聲聲喚,已見東方紅一輪。”他的詩集《平水韻七律》中收錄的多篇次韻蘇軾詩、和杜甫詩,詞句工整,佳句頻出,也得益於他治學之嚴謹。在心言志,發言為聲。翟贊華先生寫詩不為出名,不為謀利,全憑自己的喜好。他追求真性情,表達自己心中所想,正如他在詩中所言:“拙詩六百三年出,難有花香多雜蕪。瀚海未敢潮頭立,句句發自內心處。”“桑榆暮年從頭越,尺長寸短何須顧,藉此成集謝知音,自娛娛人已滿足。”“退休生活盡隨心,行事勿需請示人。書山約伴常攀登,詩海無涯有知音……若非盛世送太平,老叟焉能樂津津”。

翟贊華先生雖已古稀之年,卻以明媚和激揚的從容之筆,描述出自己的精神世界,其精神可嘉、可贊。
孫智:滿目青山夕照明——詩人翟贊華先生小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