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調利率後,銀行大額存單頻現「流標」陷入窘境

  幾年來,理財的概念在人們心中紮根,渠道的多樣化也讓人無法選擇適合的產品,而在眾多理財的渠道中,一直走保本安心路線的銀行在大家心中反而卻成了一個未知數。其中大額存單也是銀行理財產品中的一大特點,也會引起不少人的關注。

上調利率後,銀行大額存單頻現“流標”陷入窘境

  據小小金融所知,與定期存款相比,大額存單具有起點高、利率高、可轉讓等優勢,風險水平和定期存款相當。

  但按照目前情況來看,因為銀行是市場資金流的中樞,而前期爆料投入在房產的金額過大以及不良放款率的加深,銀行也會出現“缺錢”的窘境。正因為流動性環境整體緊肅,發生流標是很正常的,特別是中小機構的大額存單,因為儲戶不僅關注流動性的問題,還對發行機構是否有充足的資本充足率、是否有穩健的運營管理能力等方面存在擔憂。

  對於大額存單頻現流標現象的原因

  流標的大都是城商行和農商行等中小銀行,這些銀行在市場上由於形象信用不高、發行渠道不暢等各種原因,發行的大額存單沒有受到初步的青睞,同時老百姓的理財渠道比較多,不會因為一點點利息的提高而搶購此類大額存單。

  儘管銀行對大額存單打著“無風險”的招牌,不過其過高的門檻導致銷售冷清。據瞭解,大額存單正式推出一年後便調整過門檻,個人投資者購買起點由30萬元降至20萬元,不過降低門檻的大額存單仍然沒能贏得投資者青睞。

上調利率後,銀行大額存單頻現“流標”陷入窘境

  從收益率來看,上調利率後的大額存單與國債、貨幣基金等穩健類理財產品相比優勢並不明顯。例如,重慶銀行3年期大額存單利率為4.2625%,當前七日年化貨幣基金收益率在4%左右,接近大額存單3年期產品利率;而銀行理財產品平均收益率在4.5%以上。

  未來隨著競爭的分化,有些銀行的理財產品可能會凸顯出一定的風險,在這種情況下,收益性和安全性並重的大額存單的優勢才會逐步凸顯。同時針對現存大額存單的狀況,銀行也要對產品進行適當的改進,增加產品的流動性,讓儲戶逐步認識瞭解大額存單的價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