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科技冷戰開啓!中興禁運事件敲響半導體行業警鐘

高科技冷戰開啟!中興禁運事件敲響半導體行業警鐘

4月17日凌晨,一則震驚半導體行業的消息從彼岸傳來:美國商務部發布公告稱,因中興曾向美國官員作虛假陳述,美國政府禁止中興向美國企業購買敏感產品,期限為7年。這給已經多輪交鋒的中美經貿博弈,再添一把烈火。

雖然這是一個官方蓋章歷時2年多的舊案激活,但美國商務部此前長時間隱而不發,卻在此微妙時機引爆,其時點和影響仍被各方反覆咀嚼。

“此次事件已超越商業規則,事態的發展並不是公司能夠左右的。”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中興員工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公司第一時間成立危機應對工作組,各領域都在分析並制定應對舉措。

一方面,一些觀察中興在美遭遇罰單的通信產業內人士對第一財經記者憂心不已,“如果禁令真的執行,那麼中興要完”;另一方面,接近中美談判的多位人士卻相當鎮定。

其中一位人士稱,此事和之前幾輪中美貿易糾紛升級並無關係,只是個案,這背後,反映出中國企業國際化之路還很長。而另外幾位資深觀察人士則稱,雖然“無風不起浪”,該行為即便是美國總統特朗普對華組合拳中的一招,但“天塌不下來”,最終企業和市場會有解決之道。

中美經貿博弈虛實之間

如何從微觀和宏觀兩個層面來看待中興被罰事件,是考驗各方應對的首要大事。在前述多位接近中美談判的人士看來,對待中興的舉措,這是虛實兼備,“點射之前的亂射”,年輕的特朗普團隊的真正意圖,“還需觀察”。

在多位業內人士看來,從個案角度,大公司一定要關注政治風險,不可掉以輕心。

聯合國貿發組織官員梁國勇對第一財經記者分析說,在國際投資和運營中,法務合規極其重要,一旦出問題後果很嚴重。大公司、敏感行業和市場尤須謹慎。

從此次案件來看,禁運算是一個近幾年來的新問題,容易忽視,但後果嚴重。美國仍有很多禁運、禁售規定,但一直沒有抓到實際案例。

從中美經貿博弈的宏觀層面來看,中方政府也將此事納入虛實博弈的考量。北京時間3月23日凌晨,特朗普簽署備忘錄,宣佈將對中國進口商品大規模加徵關稅,限制中企對美投資併購。隨後,中美雙方開始多輪隔空博弈。

前述中美談判資深觀察人士對第一財經記者稱,恐怕應當看作美國要阻止“中國製造2025”實施的重要信號。美國加嚴高新技術出口管制和限制中國企業在美投資併購都是重要組成部分。

中國商務部新聞發言人第一時間對此回應稱:中方注意到美國商務部宣佈對中興採取出口管制的措施。商務部將密切關注事態進展,隨時準備採取必要措施,維護中國企業的合法權益。

4月17日下午,商務部發布2018年第38號公告,公佈對原產於美國的進口高粱反傾銷調查的初步裁定。根據裁定,自4月18日起,進口經營者在進口原產於美國的高粱時,應依據裁定所確定的各公司保證金比率(178.6%)向中國海關提供相應的保證金。商務部貿易救濟調查局局長王賀軍稱,初裁後,商務部將繼續對本案進行調查並作出最終裁定。

隨後,《華爾街日報》於美國股市4月16日盤後引述消息人士報道,美國貿易代表署(USTR)考慮依據1974年貿易法301條款,反制中國在雲端運算與其他高科技服務領域的不公平限制。美國財政部正在研擬對中國投資案設定限制條款。例如,美國可能禁止阿里巴巴在美國提供雲端運算服務或在中國解除限制之前禁止阿里巴巴擴大美國營運規模。

而根據接近阿里人士的說法,這有可能是對中國政府相關要求的“回擊”。根據國內相關監管要求,關鍵信息基礎設施的運營者在中國境內運營時收集和產生的個人信息和重要數據應當在境內存儲。

敲響半導體行業警鐘

一名通信設備供應鏈公司員工王青(化名)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中興事件)是否對行業有影響需要再觀察最終落地情況。如果靜態分析,就是最壞結果,7年禁運的話,對中興影響巨大。

王青稱,龐大的國內市場推動了中國通信產業的巨大發展,但我們基礎層和物理層技術的積累還是太薄弱了,最核心的就是芯片和終端濾波器。一些國產芯片產品出貨量大了,但不代表技術先進,中國手機制造能力強和國產品牌的崛起導致的,但基礎層的積累太少。

招商電子分析師方競則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這次事件真的勒住了中興的咽喉,在基站側,芯片想要實現自主,除了華為把主處理器搞定了,其他公司根本沒有自主研發的可能性。

“本次中興禁運事件對通信產業衝擊較大,也敲響了半導體產業的警鐘,自主可控不僅僅是口號,而是涉及到國家安全、國計民生的要務。目前,中興的三大應用領域裡,芯片門檻最高的板塊是RRU基站,這一領域要想實現國產替代,需要較長時間。光通信和手機產業鏈門檻相對較低,一些細分領域的國產芯片方案甚至成為了國際龍頭,但整體來看,還是偏低端應用。”方競說。

他在一份分析報告中指出,基站芯片的成熟度、高可靠性和消費級芯片不可同日而語,從開始試用到批量使用起碼需要兩年以上。目前在中頻領域,主要玩家有TI、ADI、IDT等廠商;而射頻領域,主要是Qorvo等。單芯片Transceiver方案進一步提升了基站芯片的門檻,使得國產廠商更加難以切入。基站芯片的自給率幾乎為零,成為了中興本次禁運事件裡最為棘手的問題。

美國對中興開刀,也會傷害自身

多位中美半導體行業人士對第一財經記者稱,如果真的嚴格執行制裁,對中興的影響將會是巨大的,但是對美國企業的影響也不容小視。

有知情人士稱,中興通訊佔據全球最大移動芯片製造商美國高通公司大約6%~10%的出貨量,制裁一旦執行,將對高通自身業務產生較大影響。“除了幾家巨頭之外,美國很多軟件和芯片的廠商都是中興的供應商。搞制裁必然讓這些美國企業的利益受到影響。”

而中國企業的市場應對,也可能產生意料之外的效果。前述經歷多次中美談判的人士對第一財經記者稱,中國企業神通廣大,如果沒有更好渠道或者供貨商提供核心零部件,也會促進自身在科技創新方面取得突破,當然可能會需要更長的時間。

一位市場人士則稱,將來中國的相關行業肯定會發展成全產業鏈的,有的技術門檻高一些,就熬幾年。國內這麼多人創業,現成的機會必定有人撲上去。

美國亞太法學研究院執行院長、北京大學訪問教授孫遠釗對第一財經記者分析說,這段時間會看到中美雙方各種小動作、放話、試探等,不一而足。這種形勢下,市場也會形同驚弓之鳥。

受到中興禁運事件的影響,中興主要的美國供應商股價已經出現大幅下跌。截至4月16日美國股市收盤,高通下跌1.72%、美光下跌1.11%。中興採購量佔自身出貨量30%的ACIA暴跌35.97%,此外,Oclaro下跌15.18%、Lumentum下跌9.06%。

高科技“封鎖戰”

目前,美國半導體生產已多年佔全球市場48%的份額,僅英特爾一家的研發開支就已經達到整個中國芯片業的4倍之多。

根據美國半導體行業協會(SIA)的統計,整個中國市場每年半導體銷售額約1000億美元(中國自給率不到10%),其中美國公司市佔率接近60%,美國公司出口到中國的金額在500億美元以上。

但美國在半導體領域對中國的“封鎖戰”從沒放鬆過。一位在美國半導體公司工作的技術人員對記者表示,美國企業對中國半導體的發展有著強烈的“牴觸”情緒,有部分公司已經下了相關通知,核心科研人員回國需要經過複雜的審批手續。

而自特朗普上臺以來,對於外來投資的審查已呈現趨嚴的態勢,具體表現為被美國外資投資委員會(CFIUS)叫停的外來投資日益增多,觸發審查的敏感領域也由最關鍵的基礎設施和出口限制技術擴展到廣泛涉及個人、商業數據的領域。

《紐約時報》曾稱,貿易戰會讓全球最先進的行業加速進入新冷戰時代,中國在爭奪人工智能、量子計算和下一代無線互聯網等前沿領域時,擁有強大的科技實力和資金。

隨著貿易戰的升級,中美科技企業之間的關係變得極為微妙。

不久前回應中美貿易戰時,英特爾相關負責人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還不清楚哪些產品會受到影響,但通常情況下,關稅對擁有全球供應鏈的美國公司是個難題。我們希望美國政府提供意見徵詢期。當我們有更多信息時,將評估潛在影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