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後求職季,騙子的這些把戲可要看清楚了……

俗話說

“一年之計在於春”

新年過後

各路求職大軍已磨拳擦掌

準備主動出擊

贏取應聘先機

節後求職季,騙子的這些把戲可要看清楚了……

然而此時

騙子們也蠢蠢欲動

打著“招工、介紹工作”等名義實施詐騙

節後求職季

案例1 虛假招工,巧立名目收費實施詐騙

日前,群眾小王報警稱,自己在“58同城網”看到某廣告公司發佈招聘演員的信息。小王通過面試後即簽訂了聘用合同,並繳納了“劇組保密費”幾千元,此後陸續繳納“伙食費”、“住宿費”等。幾日後,小王並未被安排工作,但當他提出離職並要求公司退款時,公司以各種理由不予退款,並進行語言甚至暴力威脅。

接報後,北京警方迅速開展工作,掌握了以段某某等4人為組織者的詐騙團伙的活動軌跡。該團伙成員分為“網上客服人員”、“面試官”、“文員”、“宿舍管理員”等4個小團伙,分工明確,詐騙環節銜接緊密,將應聘者的錢財一步步地騙入囊中。

節後求職季,騙子的這些把戲可要看清楚了……

  • 該團伙先由“網上客服人員”小團伙在房山區一小區內以冒用或捏造虛假廣告傳媒公司的名義在“中華英才網”、“58同城網”、“拉鉤網”、“智聘”等多家網站上發佈虛假招聘信息

  • 與應聘人員進行前期招工溝通,並安排面試。

  • 然後,“面試官”小團伙在海淀區某酒店房間內對應聘者進行面試,面試成功後與應聘者簽訂聘用合同,並收取所謂的“劇組保密費”、“伙食費”、“住宿費”等各類費用數千至數萬元不等。

  • 成功簽約後,由“文員”收取應聘者的面試聘用合同,並再次要求應聘者繳納各類費用。只有再次繳納費用的應聘者才能“獲得工作”。

  • 隨後應聘者會被帶至房山區一出租大院入住,由“宿舍管理員”負責看管入住的應聘者,

    並以各種理由進一步騙取更多錢財。

  • 當應聘者發現該公司並無實際工作,提出離職並要求退款時,該團伙以各種藉口不予退還或拖延退還,甚至存在對個別“反應激烈”的事主實施語言恐嚇、暴力威脅,強迫事主繳納違約金等行為。

警方提醒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用人單位向勞動者收取擔保金或其它名義的財物,均屬違法行為。市民在應聘過程中遇到企業要求先行收取各種名目的費用時,需提高警惕,防止上當受騙。

案例2 應聘“知名企業”,不料落入連環套

事主陳先生通過微信搜索並添加了一個帶“廣汽本田”字眼的微信號,

對方自稱是“廣汽本田的職工”,可以幫陳先生向公司提交簡歷,但需要陳先生付一筆“中介費”。陳先生向對方轉賬500元后,對方又讓他添加了一個自稱是“廣本經理”的微信。“經理”稱可以幫他疏通關係、提供面試機會,於是陳先生又向“經理”轉賬1800元。

節後求職季,騙子的這些把戲可要看清楚了……

隨後,根據“經理”通知的面試日期,陳先生來到廣汽本田公司現場,卻被門衛保安告知公司近期並沒有開展招聘工作。陳先生再次用微信及電話聯繫“經理”及“介紹人”,卻發現自己已被對方拉黑,這才醒悟上當受騙。

警方提醒

招聘信息請儘量通過企業官網等正規渠道獲取,為保險起見還可通過撥打114查詢企業聯繫方式,自行向企業電話諮詢,確認招聘信息是否真實。

案例3 工作輕鬆又能賺大錢?

事主羅先生一直待業在家,去年12月10日在某知名招聘網上看到一則招聘專職司機的信息,於是撥通對方預留的聯繫電話詢問工作情況。

節後求職季,騙子的這些把戲可要看清楚了……

對方告知羅先生:“這份工作是招聘專職司機給某位‘女大款’開車的,既不辛苦、來錢也快,絕對是份優差。”羅先生心動了,強烈表示要承擔這份工作,騙子知道“魚”要上鉤了,便接著說:“這份優差有很多人來應聘,如果你想把它拿下,要給點好處費疏通一下關係才好辦喔。”

於是羅先生爽快地給對方轉了900元作為好處費,又再轉了900元讓對方幫忙打點關係。隨後對方告知事主現在這位“女大款”在杭州旅遊,急需找一名司機給她開車,讓小羅馬上到杭州找“老闆”。

羅先生滿心歡喜來到杭州,在約定的地點傻傻地等待,然而既等不到“老闆”出現,也打不通這兩人的電話,這才意識到被騙。

警方提醒

求職者要端正求職心態,不要輕信所謂“輕鬆賺大錢”的招聘信息。一分耕耘一分收穫,踏踏實實工作,才是正道!

騙術解密:找工作一定小心這些陷阱!

春節過後,隨著外來務工人員返城高峰的到來,應聘、求職人員增多,一些不法分子也開始打著“招工”的幌子騙取錢財。根據往年經驗,警方總結髮布了8大招聘騙局,提醒找工作者一定要小心陷阱。

騙局一:演雙簧詐騙

騙局:一些勞務中介會與騙子公司合夥詐騙,即先由中介單位以推薦工作為名收取費用,後由騙子公司假裝招聘再收取費用,最後編造各種理由拒絕應聘者上崗或中途辭退。

警方提示:在面試前要認真瞭解招聘單位的相關情況,不要把身份證等證件隨意交給招工者。

騙局二:先交費

騙局:一些中介會在網站論壇等醒目的地方張貼待遇條件相當誘人的招聘啟事。應聘者報名後,被要求交一定的報名費、體檢費、培訓費等。一般在收取費用之後,就稱應聘的職位已滿。

警方提示:《勞動法》明確規定,用人單位不得扣押勞動者的身份證和其他證件,不得以其他名義向勞動者收取財物,應聘者應對“先繳費、再上崗”的情況保持高度警惕。

騙局三:收費後玩失蹤

騙局:騙子打著虛假單位的幌子,以豐厚的待遇條件為誘餌進行招聘,在騙取多人繳納報名費後,攜款逃之夭夭。

警方提示:求職者應到正規的人才市場選擇有營業執照的勞務中介單位,或正規招聘網站,在應聘過程中要留意招聘地點是否固定,通過網絡等渠道查詢公司信息是否真實。

騙局四:網絡轉賬詐騙

騙局:騙子在網上編造各種美麗的招聘謊言,誘騙求職者將錢存入指定賬戶,方可獲得期許的職位。

警方提示:通過互聯網應聘的,首先應確認單位的真偽,不要被誘人的薪水待遇所迷惑,更不要輕易匯錢。

騙局五:“男女公關”連環騙

騙局:騙子明確告訴應聘者,職位是做“男女公關”,在收取報名費後,“工作人員”會把應聘者帶到KTV、酒吧等地“面試”。對方挑三揀四,於是騙子告訴應聘者應該“包裝一下”,藉此機會進行第二輪詐騙。

警方提示:在遇到不切實際的高報酬工作時,應謹慎前往。

騙局六:“監控面試”收押金

騙局:騙子假裝要對應聘者面試,求職者如約而來,又被告知“不用面試了”,公司領導已通過監控進行了“暗中面試”,只要繳納了押金,隔幾天就可以上班了。應聘人員繳納押金後,騙子攜款潛逃。

警方提示:一般單位招工有嚴格的招聘制度,對於所謂“監控面試”的要格外小心。

騙局七:短信招供詐騙

騙局:騙子一般通過手機群發短信,等受騙者上鉤後進行電信詐騙。每次得手後,騙子會把手機號和銀行賬號一同註銷,也有騙子用撿來的身份證辦理賬號。

警方提示:正規單位一般不會通過手機短信群發招工信息。對手機接收到的招工短信,一定要提高警惕。

騙局八:幫你找關係

騙局:騙子吹噓自己“關係硬”,可幫助求職者找工作,但需一定的“疏通費”。當事主交錢後,騙子立馬逃之夭夭。

警方提示:找工作,不要輕信那些陌生人的“硬關係”,也不要被街頭的一些小廣告所迷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