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經銷商是怎麼完的——缺乏整改!

【導讀】生意沒有原地踏步,要麼前進,要麼後退。在當前的市場環境下,基本功不紮實,創新不及時,跟不上客戶的變化,衰退是必然的。

經銷商會陷入這樣的煩惱

很多經銷商是怎麼完的——缺乏整改!

十幾年時間,從一個小商鋪做到本省奶粉市場數一數二的規模,代理的商品也從奶粉發展到幾十種品類上百個SKU。最近五年,生意卻遇到新的瓶頸,雖然做了種種努力,銷售額依然沒有明顯的突破,有的品類不升反降。

生意做大了,心情卻始終處於一種懸著的狀態,一直不踏實,覺得公司這裡那裡都是一堆的問題等著去“撲救”——生意越來越難了!

所謂的生意難做,不是沒得做,而是競爭環境越來越殘酷。回到以前的簡單生意模式已經不可能,只能是向前看,提升自己,來應對自己這個越來越龐大越來越複雜的公司。

經銷商已經普遍從個體戶形態發展到公司形態,可管理體系仍然更多地停留在個體戶形態。管理和經營模塊的不匹配,導致了一系列運營問題的發生,並且直接折損了盈利能力。

公司運作猶如車輛運行,各零件之間互相匹配,才能共同發揮作用力。車輛每行使一定的公里數,就得進行保養和損耗件更換,不然的話,雖然車輛還能開,但是油耗會大幅增加,操控難度會增加,甚至會帶來很多不可控的危險因素。

公司運營也是如此。隨著公司規模的放大、人員的增加、市場環境的變化,運營管理的複雜性一直在上升,原有的管理體系也要進行對應的清理和升級。這些現象不是個別的現象,大多少都有這樣的現象出現。

經銷商公司的普遍問題

很多經銷商是怎麼完的——缺乏整改!

國內的經銷商公司,大多從經營起步,普遍重經營輕管理,導致公司和團隊規模到達一定程度後,內部管理問題頻出,員工出工不出力,規章制度成為空文,執行力和創新力不足、工作效率下降、內耗增加、員工流失率持續增加等情況。

內因決定外因,這些內部問題的出現,使得外部經營活動中頻頻出現問題,諸如有效客戶數量萎縮、客戶產出率下降、新產品(尤其是高端新產品)成活率低、對費用依賴程度越來越高、與上下游客戶的合作效能下降等狀況。畢竟,公司的外部經營能力,很大程度來自內部管理體系的支撐。

從經營成本和盈利的角度來看,管理混亂導致的損耗和成本持續增加,吞吃了利潤,增量不增利的情況普遍出現。

整體而言,雖然經銷商已經是公司形態,但還是“公司”的殼,“個體戶”的芯。

所有的問題都是人的問題

很多經銷商是怎麼完的——缺乏整改!

外部問題的根源,都是公司的內部問題。

問題的核心,都是人的問題,也就是老闆和員工的問題。

作為老闆,站在自己的主觀角度,對員工的所思所想很難做到換位思考,甚至可以說,老闆當的時間越長,與員工之間的思想距離就越大。即便是多年跟隨的老員工,心態也在發生著變化。同時,員工群體本身也在發生著變化,70後與80後不一樣,80後與90後又不一樣,也許對90後員工應該如何管理還沒整明白,過幾年,00後員工就要來了。

再有,老闆也不是聖人,不可能事事正確,老闆自身能否保持反思和自我檢討,還是堅決把責任推卸到員工或是市場環境上,也是一個考驗。

公司的發展都是在不斷解決問題

很多經銷商是怎麼完的——缺乏整改!

嚴格來說,公司每三年就要進行一次全面的清理整頓。最為理想的狀態,就是保持公司的持續化改善,每天或是每月改善一點點,進步一點點。

若是長期不清理整頓,積累的問題越來越多,問題性質越來越嚴重,並且還互相作用影響,最終損害到公司盈利與發展。

怎麼改?怎麼整?往哪個方向整?從哪裡著手?……這些問題估計天天縈繞在經銷商頭腦中,腦子都要爆掉了!有木有啊?你!

若是計劃未來將公司交給子女接手,那更是要進行清理整頓。不然的話,子女也許都不肯接手。

從外部來看,與時俱進、保持變革是必須的,不是自己要不要變革的問題,而是不變革就無法生存。畢竟,消費者在變、電商在變、終端客戶在變、競爭對手在變、上游廠家也在變,現在就連菸草公司、鹽業公司、軍隊徵兵,都在進行變革。

變革,並不是說公司當前一定有問題,而是一種清理檢修和完善,這是一種持續的進步。即便有問題,也是正常的,畢竟,幾乎所有公司的發展,都是在不斷面臨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發展的。

為什麼整改老是進行不下去

很多經銷商是怎麼完的——缺乏整改!

很多老闆都明白,定期清理和整改是必要的,也下了決心要整改。但是,啟動整改工程的不少,真正堅持下去的不多,金錢精力花費不少,見到成效的不多,有的甚至還被員工和同行們嘲笑一番。

公司整改,本身也是有一定技術含量的,不僅僅是下個決心花點錢那麼簡單。畢竟,這公司整改不是老闆一個人的事情,涉及到員工、親屬家人、上下游客戶,甚至還涉及到各類歷史遺留問題,以及公司內部已經養成的風氣和習慣。

搞整改要注意以下這幾點

很多經銷商是怎麼完的——缺乏整改!

1.老闆希望員工和客戶改變,但老闆自己不變,也不能接受對自己的否定;

2.老闆自己沒有整改公司的經驗,缺乏具體的操作技術;

3.對公司整改工作,缺乏整體規劃;

4.前期沒有全面調研與測試,病根沒有明確,只從表面問題下手;

5.整改推進過於直白,沒有鋪墊,沒有注意力轉移,沒有預案措施;

6.老闆太著急,試圖一步到位,缺乏策略與迂迴;

7.耳朵軟,身邊有人反對,被勸說幾次之後,開始鬆懈放棄;

8.被生意旺季,市場活動等各種客觀因素所耽誤和拖延;

9.老闆不肯投入,在進行公司整改時,必然要涉及到對軟硬件的改變,或是對員工的特別獎勵措施,這些都需要一定的資金投入。

公司整改推進策略

很多經銷商是怎麼完的——缺乏整改!

公司整改是有必要的。但是,涉及到費用投入,涉及到一定的整改措施,更為關鍵的是,涉及到人。公司整改,整來整去,最終是整人,包括內部的員工與外部的客戶。

最主要的整改對象是內部員工。那麼,員工是如何看待公司整改?一定會歡迎嗎?會不會出現明裡暗裡的牴觸?會不會虎頭蛇尾,不了了之?這些因素則是公司整改的關鍵所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