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價越低越不能陷入的六大誤區

生豬價格過年之後一直處於低迷狀態,令不少養殖戶束手無策,心急如焚。越是在這種情況下,養殖戶們越是容易做出錯誤的判斷,使損失加重。

那麼怎樣才能在當前行情下少虧損、零虧損,在行情好轉時有豬賣、穩賺錢呢?

豬價越低越不能陷入的六大誤區

誤區一:豬價低,趕快降低飼料費用。

有些人認為飼料是養豬的最主要費用支出,所以豬價走低,趕快使用價格便宜的飼料,以求養豬成本的降低。但這樣做的後果一定是各階段豬隻生長緩慢、肉豬延遲出售、飼養密度增加,反而遣成病多難養的困境。

正確的認知是:降低養豬成本不是降低飼料費用支出,而是降低豬肉成本,這就一定要改善飼養成績。

豬價越低越不能陷入的六大誤區

誤區二:養豬賠錢,養殖效率影響不大。

有些朋友認為豬價低迷,不管怎麼養都會賠錢,所以母豬產仔多少、小豬長得快慢、仔豬成活率的高低和豬隻長勢的好壞都不會左右賠錢的現狀,所以養殖效率就變得無足輕重。

接下來,我們就細算一下,看養殖效率的提高是不是能減少損失。

首先,每頭母豬一年需要耗成本約4850元(飼料費3500元加上分攤後備公豬、後備母豬、人工、利息、折舊費、藥費等),若每年出欄23頭肉豬,每頭出生成本約為210元,若每年出欄15頭肉豬,每頭出生成本約為323元,每頭失80萬元,分攤到8000頭仔豬,每頭增加成本100元。另外,健康的豬用藥少,出售早,不僅提高了設備的利用率,還節省了人力成本,與處於亞健康和經常有疫情的的豬場相比較的話,每頭豬成本相差50元-100元。

豬價越低越不能陷入的六大誤區

誤區三:生下小豬棄養,不養不賠,多養多賠。

針對上面的觀點,我們來做一下效益分析:生下來的小豬棄養,則直接損失為300多元;沒能好好養,半路死掉,成本又多了近300元;沒死,但養得差,豬隻易生病,生長變慢,料肉比差,又得增加至少300元的成本。反過來,要是用好的飼料,用心養,因為固定成本已經被其他豬隻分攤掉了,實際出欄成本為1200元,那麼只要有6元/斤的豬價,等肉豬200斤出欄的時候就可以得到1200元的收入,至少可以做到不賠不賺。

豬價越低越不能陷入的六大誤區

誤區四:豬價不好,乳豬料是最貴的,吃便宜一點的就好。

事實正好相反,乳豬料是最便宜的料。因為吃乳豬料這個階段的料肉比是1.1:1-1.5:1,而後期料的料肉比是3.5:1-4.3:1,所以按照長肉成本來講的話,乳豬料的價格相對是最便宜的。而且乳豬料因價格原因質量變差的話會影響小豬的生長,生長狀況不好,就會遣成300元以上的損失,要是半途死掉,損失又將翻一番。

為了減少損失,好好照顧和飼養小豬才是正確的路徑。

豬價越低越不能陷入的六大誤區

誤區五:不做資金規劃,一味的過度壓欄

如果豬價低迷持續時間長的話,被淘汰的豬場一定是因為生產效率低導致的生產成本增加,再加上惡性壓欄,現金流斷裂的原因。在預測豬價短期無法回升的情況下,要及時調整策略適時出欄,尋求專業財務人員幫助,制定資金規劃,深挖洞,廣積糧,平穩渡過低價期。

豬價越低越不能陷入的六大誤區

誤區六:豬價低,能不用的保健品就不用了。

認為是額外的開支,但這樣做,母豬仔豬都沒養好,白白浪費了人力物力財力等,豬的疾病還增多了,又增加了藥費,育肥豬生長緩慢等等一系列問題都出來了。賠的更多!

正確的認識:省就是賺!

“母仔寶“用後母豬非常健康,眼屎淚斑都消失了,不會便秘,產程短,初生仔豬體質好,奶水還足,拉稀幾乎不會出現!省工又省錢!

“肥壯圓”用在育肥豬上則省的更多,身體強壯省藥費,省保健的各種添加劑,省脫黴劑,最重要的是省料:料肉比降低0.1能省70斤料,提前10-15天出欄能省80斤料,一頭豬共能省150斤料!”肥壯圓“讓每頭豬多賺260元!!

選擇大於努力!好產品自己會說話!不信就試試!

豬價越低越不能陷入的六大誤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