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那麼大,人口爲什麼那麼少?

錢用草袋裝89時尚


內蒙古人口相對較少,主要是由於氣候、自然環境因素造成的

內蒙古自治區是我國五大少數民族自治區之一,面積有118.3萬平方公里,僅次於新疆和西藏,陸地面積排名全國第三。並且內蒙古也是我國東西跨度最大的省級單位,其橫跨中國東北、華北、西北三大地區,接鄰八個省區。

(內蒙古自治區地圖)

內蒙古雖然地域十分遼闊,但人口卻不多。2017年統計的常駐人口是2470萬,也就是大約2500萬人。

要知道面積僅10萬平方公里的浙江省人口都達到了5650萬人,浙江省的面積可是隻有內蒙古的差不多1/12,但人口卻2倍於內蒙古。

並且不只是浙江,中國大多數省份的人口都要比內蒙古多。甚至在四大直轄市中,除了天津,其他的重慶、北京、上海的實際人口(常駐+流動)都要多於內蒙古。

那是何種原因造成的這種情況呢?

其實還是因為內蒙的自然環境造成的。

內蒙古地處內陸高原地帶,東部屬於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而西部則處於乾旱半乾旱地區。降水也是由東向西不斷減少,其中西部的地表環境主要以草原、戈壁、沙漠為主。

該地區由於自然環境的限制,不適合進行大規模的農業生產,這裡自古就是以遊牧業為主。

(內蒙古大草原主要是以畜牧業、遊牧業為主)

正式因為內蒙古在歷史上沒有出現大規模的農耕產業,也註定當地無法承載大規模的人口,在民國以前,這裡主要是少數民族的聚集區。

直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後,內地的大量工作者開始支援內蒙建設,並且有許多人在內蒙紮下根來,才使得內蒙古人口有了一個大幅的增長。

今天,伴隨著內蒙古東部地區墾荒開發,內蒙古的糧食生產得到了極大的提高。2017年,內蒙古自治區農作物總播種面積798.3萬公頃。其中,糧食作物播種面積575.8萬公頃,經濟作物播種面積222.5萬公頃,糧食總產量達2768.4萬噸。

(內蒙古東部地區的大型農場)

充足的糧食保證了人口穩定的增長,雖然內蒙古的人口無法跟內地相比,但是比起外蒙古,內蒙古的人口還是要多得多的。

要知道面積更大的外蒙古,2017年人口才剛剛突破300萬,也就是內蒙人口的1/8。由此可見,在近代內蒙古的人口的增長已經是非常迅速了。

(內蒙古自治區首府呼和浩特,呼市人口為311萬,超過外蒙古人口總和)


千佛山車神


地理條件的影響

在人類的進程中,雖然在不斷的改造自然,但是順應自然、適應自然才是主旋律。換言之,地理環境對人類的發展和進步在某種程度上起決定性作用,如由於中國周邊地理環境的影響,中國最終發展成為內陸型國家,處於地中海沿岸的雅典、希臘最終發展成為海洋性國家。

內蒙古自治區,地處亞洲的腹心地帶,屬於乾旱乾旱的溫帶大陸性氣候,乾旱少雨,呈現出草原景觀,這樣的地理環境,不適合農作物的培育和生長,只適合發展畜牧業。

畜牧業粗放管理,隨水草而居,種植業大多實行精耕細作,畝產高,同樣一畝地,如果發展種植業,能夠養活的人口遠遠多於畜牧業。同時,由於畜牧業具有很大的流動性,植被一旦破壞,需要幾年才能恢復放牧。

歷史因素

由於地理環境的影響,內蒙古地區地廣人稀,人煙稀少,人口密度小,不是近代以來才形成的,從古至今,都是如此。秦漢時期的匈奴,唐朝時期的突厥、薛延陀、回紇,元以以後蒙古族等等,雖然這些少數民族曾經在今蒙古境內建立了強大的政權,且遊牧經濟運行良好,但是人口一直不多,人口密度不大,到了近現代,依然如此。


總而言之,蒙古之所以地廣人稀,究其深層原因,主要是地理環境所決定的。

大家好,我是“沙漠孤狼2017”,歡迎大家關注、交流!


沙漠孤狼2017


內蒙古與沿海地區比,有個特點,地廣人稀,這是由於歷史造成的。

內蒙古原本是遊牧民族的居住地,廣闊的草原,連綿的山巒,古來是少數民族放牧的場所,如今,這裡的蒙古族仍然有以養殖為主要收入。

清朝的末年,內蒙古地區放墾,就是放開土地,誰開墾是誰的,用來種地。關裡的漢人大量湧入,這裡的人口漸漸多起來,這裡的許多地名都是由於清朝放墾時而產生的,比如三段村,就是當年這塊土地屬於開墾時的第三段。再比如,五家段,就是當年王家開墾的土地,等等。

現在蒙古族多的旗縣區,有個現象,旗縣區所在的地的鎮子周圍的鄉鎮都是漢族,再外圍是蒙古族居住的鄉鎮,這就是當年放墾時造成的。

現在看看蒙古共和國,更是地廣人稀。所以說,要不是清朝放墾,這裡的人比現在還要少。


呂洞賓


正是因為大,所以顯得少!


作為我國面積最大的省級行政區之一,內蒙古的面積達到了118多萬平方公里,而人口只有2500多萬。要知道面積只有0.63萬平方公里的上海,人口就已經超過了3000萬!

所以,用地廣人稀來形容內蒙古並不過分。

那麼,為什麼相對而言內蒙古人口這麼少呢?靜夜史認為有以下原因:

1、地理原因:總體偏中西部

內蒙古是我國最特殊的省級行政單位之一,主要表現在經度和緯度跨度大。內蒙古東西方向從東經97度到東經126度,南北方向從北緯37度到北緯53度。

巨大的跨度帶來的是內蒙古區域內地理環境迥異的情況。

從內蒙古東部到西部,氣候逐漸由溼潤轉向乾旱。但總體而言,內蒙古大部分地區都處於400毫米等降水量線以西。

一般而言,400毫米等降水量線是傳統的農耕文明和畜牧文明的分界線,這就意味著內蒙古的大部分地區,只能發展畜牧業。

而發展畜牧業,需要大片的牧場,而且畜牧業養活的人口數,遠遠比不上農耕文明。

最關鍵的是,由於西部的地理環境相對惡劣,並不適合大量人口的生存,所以內蒙古能夠供養的人口數量相對於同面積的中東部地區大大地偏少。

在內蒙古的西部地區,分佈著大量毛烏素沙地等大片的沙漠地區,這些地區人口難以生存。

2、歷史原因:清朝以來的人口政策

明朝末期,蒙古分裂。今天的內蒙古,分佈著漠南蒙古諸部。

1635年,後金征服漠南蒙古。

為了消除遊牧民族的威脅,後金在漠南蒙古推行“盟旗制度”,盟旗制度的核心是將牧場分割,將蒙古各部固定在劃定好的牧場中。

一直以來,蒙古人都是逐水草而居,因為這樣的特點,蒙古可以找到最合適的牧場,可以整合成強大的力量,對中原王朝形成巨大的威脅。

但是盟旗制度的實行,讓逐水草而居徹底失去可能。各部落只能固定在自己的牧區,不得隨意越界放牧。這樣做的後果就是一旦發生天災,蒙古各部就只能坐以待斃。

盟旗制度的劃分使得各部落的抗天災能力大大減弱,進而可供養的人口越來越少。

除了盟旗制度,為了加強對蒙古的管理,清朝還在蒙古高原大力推廣黃教,在蒙古高原,大量的喇嘛廟修建起來。清朝規定,各蒙古家庭除了留下一個男子守灶,剩下的所有男孩都要出家,久而久之,蒙古高原上的人口越來越少。

清朝後期,中原地區人地矛盾加劇,清朝開始逐步開放長城關口,大量的漢人開始越過長城到內蒙古東部和南部墾殖,內蒙古的漢人數量開始出現增長。

但因為可發展農業的土地僅僅限於內蒙古的東部部分地區,且內蒙古長期人口負增長,人口基數小,所以人口的增長並沒有出現劇烈增長,所以直到今天內蒙古的人口數量仍然不多。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靜夜史”,期待您的關注!


靜夜史


內蒙古面積確實很大,是118.3萬平方公里,佔全國土地面積12,3%居全國第三位,僅次於新疆,西藏,屬於中溫帶沙漠季風區,降雨水量少而不均,冬季漫長而寒冷,多數地區冷季長大5個月從東向西由溼潤半溼潤 過渡到半乾旱,乾旱,晴天多陰天少,藏著豐富的光熱,風能資源。大部分地方不能住人沙漠化嚴重,甚至有很多不毛之地。最富裕的是河套灌區杭後,臨河,五原 ,這裡土地肥沃,美麗富饒,名甲天下。在內蒙古沒有特別大的企業來引領其壯大,發展,是以農產品為主導的省 ,人口比較稀少。在地圖上看出騰衝鏈接黑河東南邊人口稠密,西北人口稀少,內蒙古富裕地方人口也比較稠密。


風華筆墨228174616


清代早期,內蒙古地區有蒙古族人口979448人,清末民初大約120萬人,一直到解放初期,1954年,在綏遠劃歸內蒙古自治區之後,以歸綏為中心,面積達100餘萬平方公里,人口在500萬以上的內蒙古自治區形成了。這個500萬以上是人口總數。

內蒙古統計局提供的數據顯示,1947年,內蒙古總人口為561.7萬人,其中蒙古族83.2萬人。至2006年底,內蒙古總人口增至2392.35萬人,蒙古族人口則增至423.83萬人。


潛望鏡super灬夢


內蒙古地區是北方遊牧民族的發祥地,歷史上山戎、東胡、匈奴、契丹、女真和蒙古族先後在這片土地上繁衍生存。這些遊牧人口自身本來就人口稀少,再加上部落之間、異族之間爭鬥頻繁,與內地漢族王朝也攻伐不休,所以人口規模始終不大。在蒙古帝國最鼎盛時期,成吉思汗派出西征的部隊也不過12、3萬人,要知道這些人可是平時為民,戰時為軍的。

內蒙古的漢族人口是清中晚期隨著蒙疆封禁政策的解除,在闖關東和走人口的浪潮中湧入的。但蒙彊畢竟是塞外苦寒之地,居大不易,所以地域吸引力並不是特別強。明代朱元璋和朱棣的幾次北征讓內蒙古地區蒙古族人口進一步減少,清代實行的滿蒙一家親政策對人口有恢復作用,但隨著列強入侵,太平天國、義和團等戰事,蒙古族人口戰損也不容忽視。民國期間外蒙古獨立又流失了大量人口,其後的抗戰和解放戰爭都讓人口進一步減少。新中國成立後,除了五十年代支邊和文革期間知識青年上山下鄉兩項政策對內蒙古人口增長有貢獻外,內蒙古人口還是呈外流態勢,主要方式是參年、考學、調動和打工等,以上綜合因素造成了內蒙古人口少的現狀。


在雪一方


內蒙古是個只養活肯吃苦的窮人的地方,即使是在內蒙古出生的人,也有許多為享受更好的教育醫療養老就業崗位而背井離鄉的。能力所限,只好享受越來越相對落後的教育醫療養老就業信息文化娛樂服務的人們,才不得不在內蒙古生活。所以內蒙古那麼大,人口卻那麼少。內蒙古的資源只給喜鵲享受,不為孔雀麻雀等服務,孔雀和麻雀都東南飛 去追求更好了。


評論能防治抑鬱症


氣候和農作物以及本地區的經濟繁榮程度有關,而且還和國家的政策戰略都有關係。假如把首都遷到內蒙古,那裡用不多久就會繁榮。繁榮需要三打要素:人流 物流 和金錢流。有其中的一項就可以。北京是首都每年去開會和旅遊的以及路過北京的人流很大,所產生的相關服務製造就業崗位就多。上海的金融和製造。鄂爾多斯出物產煤,繁榮的時候蓋了很多房子,當煤礦枯竭的時候,就又催生出無人住的鬼城,因為物流沒了。黑龍江的雞西煤礦不產煤。隨之而來的是雞西市區最繁華的地段的住宅樓2000/米都難賣。人口開始流失。內蒙古只能符合上述條件的只存在局部富裕人口多,大部分還是人煙稀少。


用戶22067464409


生態環境承載能力低,內蒙古大部分地區屬於草原生態環境,呼倫貝爾草原,錫林郭勒草原等,部分地區屬於沙地,渾善達克沙地,這些地區種不了莊稼,即使能種產量也特別低,承載不了那麼多的人口,對內蒙熟悉點的多少有些瞭解,內蒙兩千多萬人口,主要分佈在農區,呼市包頭集寧,內蒙西部河套平原,也包括內蒙古東部靠近遼寧的赤峰,通遼地區,農區人口密度大,其他的牧區人口就少很多,以錫盟為例,總面積20多萬平方公里,人口100多萬,整個河北省18萬平方公里,人口7000多萬,面積差不多,人口相差70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