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願軍60軍「潛伏」克敵

志願軍60軍“潛伏”克敵

出發前的志願軍戰士

1953年4月,中斷了6個半月的停戰談判雖然恢復,但美方一直拖延時間,鼓吹要以“軍事方式解決朝鮮問題”。為了教訓敵人,促進停戰早日實現,志願軍總部決定對敵人發起夏季反擊戰役。張祖諒率領志願軍第60軍,根據上級部署,將攻擊的目標鎖定在敵人據守的北漢江以東防線突出部的幾座高山陣地。

張祖諒指揮工兵乘夜暗運動到敵人陣地山腳下的死角地區,打眼放炮,挖掘坑道,以便讓進攻部隊藏身。為掩護放炮炸石,每次放炮時,志願軍就向敵人陣地打炮,在隆隆炮聲掩護下,兩條坑道已挖到距敵前沿陣地不遠的地方。

然而要奪取這幾個高地,光靠這兩條坑道屯兵是遠遠不夠的。為保證戰鬥發起的突然性,張祖諒準備用潛伏的方法進行攻擊。5月上旬,在志願軍第20兵團作戰會議上,兵團代司令員鄭維山提出:敵人陣地前沿和側翼都有大片樹林,可供部隊隱蔽潛伏。如果我們提前把部隊隱蔽集中在敵前沿,第二天黃昏發起攻擊,前半夜就可完成進攻戰鬥,可以有4至6個小時的時間改造工事,部署兵力、火力,組織步炮協同,補充彈藥。這樣,在第二天拂曉敵人反撲時,我軍已做好戰鬥準備,可有效地反擊敵人。這與張祖諒的想法不謀而合。志願軍代司令員鄧華、副司令員楊得志、參謀長李達等聽取作戰部隊彙報後,特別強調要做好潛伏,一旦暴露,就立即強攻的準備,並決定把一個炮兵團配屬給第60軍。

採用潛伏手段的作戰確定下來後,張祖諒要求各項準備工作“要細緻再細緻”。戰鬥準備從前方到後方,從步兵、炮兵、工兵到作戰、偵察、通訊,從糧彈運輸到醫療救護,各方面都在緊張地準備,一切都在秘密地進行。按照部署,擔負突擊任務的第8連,組織班長以上幹部骨幹到敵人前沿偵察地形、道路,分析潛伏中可能遇到的困難和解決辦法。夜間,他們就在陣地後方選擇類似攻擊目標的山頭,反覆進行潛伏、衝擊和縱深戰鬥演習,並制定出萬一潛伏被敵人發現時立即改為強攻的方案。

在當時我軍地面作戰還沒有空軍支援的情況下,炮兵對於作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張祖諒和炮兵指揮員經反覆研究決定,利用黑夜做掩護,把一部分野炮推上我軍駐守的高山;其餘火炮,分期分批秘密推進至敵前沿的樹林裡。由於偽裝嚴密,炮兵的移動絲毫沒有被敵人發現。

到6月上旬,後勤坑道里的糧食、彈藥囤積得如同小山,工兵已協助突擊部隊悄悄排除了突擊道路上的大量地雷。戰士們把自己的水壺、鐵鎬都縫了布套,帶上全副裝具跳躍,也聽不到撞擊聲。為了防止潛伏戰士背上的手雷被敵人擊中,張祖諒和戰士一起商定:把手雷的揹帶用一根繩子在胸前勒緊,潛伏時,手雷帶能夠轉動,臥倒後,轉到胸前,把手雷壓在身體下面。

在一切準備就緒後,6月10日凌晨4時前,60軍2000多人秘密進入敵軍陣地正面和翼側,潛伏在距守軍陣地前沿200至500米的位置。直到戰役發起之前,敵人對我炮兵陣地和進攻意圖竟毫無察覺。

10日20時20分,張祖諒命令向敵陣地側翼的山頭進行炮擊,偵察連則發起佯攻,以吸引敵人的注意力。

見敵人上當,張祖諒立即命令潛伏的戰士們發起攻擊。各突擊分隊只用幾分鐘就割裂了敵人兩座主峰陣地之間的聯繫。發起攻擊15分鐘後,攻擊東北高地和攻擊東南高地的部隊都相繼發出了佔領陣地的信號。至22時,攻擊戰鬥全部結束。敵守軍大部被殲,志願軍戰士們已經開始清除兩高地上的殘敵。

從11日開始,敵軍在炮兵、航空兵支援下開始連續反撲,60軍官兵在張祖諒的指揮下,頑強堅守陣地,與敵激戰四晝夜,至14日,先後擊退敵人一個排至兩個營兵力的反撲100餘次,殲敵5000餘人,鞏固全部既得陣地。(賈曉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