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暖風」頻吹:供應鏈金融迎發展熱潮

近期以來,為了解決供應鏈上下流中小企業融資難成就,中央和地方麋集發文支持供應鏈解決方案提供商發展,廣闊的市場潛力加上政策“暖風”頻吹,銀行、券商等金融機構緊抓機遇,紛紛加速佈局,推動市場持續升溫。

2017年10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積極推動供應鏈立異與應用的指導意見》,提出鼓勵商業銀行、供應鏈核心廣州萬鏈信息科技企業等建立供應鏈金融做事平臺,為供應鏈上下流中小微企業供應高效便捷的融資渠道。

今年4月,商務部、工信部等八部委聯合下發《關於展開供應鏈立異與應用試點的通知》,提出在全國規模內展開供應鏈立異與應用試點,明確要推動供應鏈核心企業與商業銀行、干係企業等展開合作,加強互聯互通和數據共享,立異供應鏈金融做事情勢,積極請託展開供應鏈金融做事。

供應鏈金融是一個新興的、潛力巨大的市場。在業內人士看來,供應鏈金融已經成為新的風口,供應鏈金融爆發年已至。前瞻產業研究院數據表示,2017 年中國供應鏈金融市場規模為13萬億元,這個數字預計在2020年增長至15萬億元。

政策“暖風”頻吹:供應鏈金融迎發展熱潮

構建多方共贏供應鏈生態系統

所謂供應鏈金融,傳統意義上是指銀行將核心企業和上下流企業聯繫在一起供應靈活運用的金融產品和做事的一種融資情勢。供應鏈金融可以或者或者為下流供應商注入資金,提高供應鏈的運營效率和全部競爭力,其對於激活供應鏈條運轉有緊張意義。

供應鏈金融參與方緊張包括核心企業、中小企業、金融機構和第三方支持做事。其中,在供應鏈鏈條上下流中擁有較強議價能力的一方被稱為核心企業,供應鏈金融上下流的融資做事常日圍繞核心企業展開。

從宏觀角度看,發展供應鏈金融可引導資金更好地做事實體經濟,緩解中小企業融資難成就。

對於中小企業來說,供應鏈金融賜與其全新的融資工具。具體來看,傳統的銀行授信更看重的是買賣業務主體本身力量,包括融資主體的綜合財務狀況和典質擔保資產等,而供應鏈金融注重的是中小企業資產負債表上流動資產的價值,比如應收賬款、預付賬款等。在中小企業短缺合格質押物的情況下,供應鏈金融一定程度上拓展了其生存空間。

而對於核心企業來說,供應鏈金融可以或者或者使其更好地發揮物流、信息流、資金流等信息的浸染,滿足了其產業轉型進級的訴求;對於銀行等資金供應方而言,由於核心企業的隱性背書,降低了向中小企業放款的風險;第三方物流企業也能較好地發揮其上下流橋樑優勢,拓展本身業務空間。在業內人士看來,供應鏈參與者多方共贏的生態系統,恰是供應鏈金融未來的商業價值和發展偏向。

“區塊鏈+新技能”成趨勢

今後,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席捲全球,大數據、雲計算、區塊鏈等新技能賡續呈現,新技能與供應鏈金融的聯合應用也成為發展新趨勢。

區塊鏈技能具有去中介化的特點,可以或者或者降低買賣業務成本,使金融買賣業務更加便捷、直觀。《2018年中國區塊鏈產業白皮書》中指出,區塊鏈技能可在供應鏈金融中發揮兩個浸染,首先是核心企業確權進程,包括全部票據其實有效性的核對與確認;其次是證明債權憑證流轉的其實有效性,擔保債權憑證本身不克不迭造假,實現信用打通。在這個信任的生態中,核心企業的信用(票據、授信額度或搪塞款項確權)可以或者轉化為數字權證,經過進程智能合約戒備履約風險,使信用可沿供應鏈條有效傳導,降低合作成本,提高履約效率。

在供應鏈金融場景方面,已經有了一些考試考試。如,混凝土交易開拓了核心企業應收賬款做事平臺,在區塊鏈中記錄應收賬款確權、流轉、融資、到期支付的全流程信息。應用區塊鏈技能去鑑別供應鏈中的資產,實現資產信息鏈內公示並可追溯,弗成篡改、弗成刪除。

供應鏈金融市場不但受到了銀行等金融機構的青睞,也受到了互聯網巨頭企業的廣泛存眷。阿里巴巴和京東金融應用本身電商平臺優勢,較早切入了供應鏈金融市場,推出了多種金融做事,為客戶盤活了供應鏈條上的多個癥結。

其餘,供應鏈金融ABS(即“供應鏈金融應收賬款資產證券化”)藉助新技能的優勢,成為行業成本佈局的重點。據中國資產證券化闡發網統計,去年一年發行的供應鏈金融ABS達1470億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