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到底能不能買?爲什麼很多人說保險是騙子,對保險非常討厭?

保險到底能不能買?為什麼很多人說保險是騙子,對保險非常討厭?

保險是什麼?

保險 ,是指投保人根據合同約定,向保險人支付保險費,保險人對於合同約定的可能發生的事故因其發生所造成的財產損失承擔賠償保險金責任,或者被保險人死亡、傷殘、疾病或者達到合同約定的年齡、期限等條件時承擔給付保險金責任的商業保險行為。

從經濟角度看,保險是分攤意外事故損失的一種財務安排;從法律角度看,保險是一種合同行為,是一方同意補償另一方損失的一種合同安排;從社會角度看,保險是社會經濟保障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社會生產和社會生活"精巧的穩定器";從風險管理角度看,保險是風險管理的一種方法。

保險的起源

保險源於海上借貸。到中世紀,意大利出現了冒險借貸,冒險借貸的利息類似於今天的保險費,但因其高額利息被教會禁止而衰落。1384年,比薩出現世界上第一張保險單,現代保險制度從此誕生。

17世紀,歐洲文藝復興後,英國資本主義有了較大發展,經過大規模的殖民掠奪,英國日益發展成為佔世界貿易和航運業壟斷優勢的大英帝國,為英國商人開展世界性的海上保險業務提供了條件。保險經紀人制度也隨之產生。十七世紀中葉,愛德華·勞埃德在泰晤士河畔開設了"勞合咖啡館",成為人們交換航運信息,購買保險及交談商業新聞的場所。隨後在咖啡館開辦保險業務。

保險到底能不能買?為什麼很多人說保險是騙子,對保險非常討厭?

為什麼很多人都討厭保險?

1、保險業務員個人素質差。

保險的合同條款非常之多,不是專業人士根本就看不懂。這個時候,賣保險的業務員就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了,他的作用就是給投保人講解具體的合同條款,什麼能保,什麼不能保,投保都需要什麼條件都需要由保險業務員給客戶講解清楚,但是很多業務員為了將保險賣出,故意隱瞞一些重要的條約、條件不講,等到客戶需要出保的時候才發現自己不符合出保條件,雖然是業務員個人隱瞞重要信息導致的這個結果,但是業務員代表的是公司行為,導致了一些投保人對保險產生牴觸心理。

還有一些業務員根本不懂什麼是保險,只是將賣保險看做和賣菜、賣包子一樣的東西,只管賣出去,從來不給客戶講解什麼是保險,這款保險保的是什麼,僅僅是採用簡單粗暴的營銷手法,要麼套近乎、拉家常從人情上讓投保人投保,要麼是不停的騷擾投保人,讓投保人只好投保以息事寧人。這樣使得投保人對整體的保險業務員認同感較差,認為保險是騙人的。

2、保險發展時間短,前期無序發展。

我國1992年才引入美國的代理人制度,在此之前,保險幾乎與普通人無關。

前期的時候,由於保險公司自己的經驗較差,容易出一些有漏洞的保險版本,而投保人去理賠時才發現由於某些原因,保險合同的漏洞導致合同並不成立,理賠無果。於是一些投保人就認為保險公司是騙子公司,保險不值得購買。

3、保險發展時間短,人們對於保險知識認知較差。

由於我國保險現代化發展的較晚,保險知識宣傳不充分,廣大的群眾對於保險知識匱乏。比如,很多投保人對於“不可抗力”的概念並不理解,他們認為我購買了保險,只要出事,你就應該賠償,而保險合同寫明瞭如遇“不可抗力”的因素時保險不予理賠,那麼投保人去找保險公司理賠時就會被拒賠。

再比如,保險合同是“最大誠信合同”,投保人在投保時本應做到如實告知的,因為未如實告知導致拒賠,這種後果道理上應該由投保人承擔。特別是一些疾病類的保險,是需要投保人如實告知自己的身體狀況。很多時候,投保人並非故意騙保,而是並不懂原來自己存在的某些疾病需要告知,甚至由於很多國人沒有體檢的習慣,並不知道自己有某些疾病。結果到了出保的時候,保險公司查出來投保人對需要告知的事項有隱瞞而進行拒保,導致老百姓總是說“保險是騙人的”。

4、手續繁瑣,理賠難。

保險作為一種特殊的金融產品,保的是不可知的未來。而在出保的時候,為了核實投保人出保的原因是否符合出保條件,會要求投保人出具各種證明,使得很多投保人感嘆“投保容易,理賠難”。

5、認為自己沒那麼晦氣。

保險的核心是保障,一般都是發生了身故、殘疾、重大疾病、住院醫療、意外事故等情形下,才能拿到錢,一些人還存有老思想,認為自己給自己準備保險,特別是人身保險是再咒自己。而另一些人認為自己沒有那麼倒黴,比如車險,總認為自己技術熟練,不會發生事故,如果不是國家強制,很多人連交強險都不買。

保險到底能不能買?為什麼很多人說保險是騙子,對保險非常討厭?

其實,保險是值得購買的,人都有趨利避害的一面,可以根據自身的條件,購買一些適合自己的保險,分散經濟風險。不過,在購買保險時,一定要仔細研究保險條款,多瞭解一些保險知識,自主選擇適合自己的保險,以防踏入不良業務員給你鉤織的陷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