腐敗影響國家經濟發展,來看古代皇帝治貪有何奇招

我們都知道,腐敗是社會墮落的強力發酵劑,將會把一個時代推盡萬劫不復的深淵,各個國家政府自古以來針對官員的腐敗問題都非常重視。中國古代社會也同樣如此,歷朝歷代統治者懲治腐敗的主要辦法就是重典治貪,以嚴刑酷法懲貪。比如,兩漢對貪官贓十金以上均處以“棄市”刑,即在鬧市中執行死刑後將犯人暴屍街頭,並規定其子孫不得為官。那麼,古代的皇帝為了防止貪腐,都有什麼樣的奇妙招數呢?

腐敗影響國家經濟發展,來看古代皇帝治貪有何奇招

漢武帝建立刺史制度,刺史成為專職反貪官員

漢武帝元封五年(前106年)始置刺史制度。"刺",檢核問事之意,“史”,即皇帝使者。刺史巡行郡縣,分全國為十三部(州),各部置刺史一人,中央區的刺史稱為司隸校尉。《漢書》卷六《武帝紀》:"初置刺史部十三州。"師古曰:"《漢儀》雲:初分十三州,假刺史印綬,有常治所。常以秋分行部,御史為駕四封乘傳。到所部,郡國各遣一吏迎之界上,所察六條。"

除刺史外,西漢政府有時候還會臨時性地派使者監察地方,宣帝元康四年(前62年)春正月,曾派中大夫強等十二人循行天下,"察吏治得失"。宣帝五鳳四年(前54年)夏四月,詔曰:"遣丞相、御史掾二十四人循行天下,……察擅為苛禁深刻不改者。"

腐敗影響國家經濟發展,來看古代皇帝治貪有何奇招

隋文帝釣魚執法,私下派人拿錢試探官員

隋文帝熱衷於從源頭去治理腐敗,而且在官員的日常管理方面也有一套獨到的方法。他積極強化對官員的監督,《隋書》中有這樣的記載:“楊堅曾讓親信‘密查百官’,發現貪腐行為便嚴懲不怠。曾一次罷免河北52州貪官汙吏200人,而且還以‘釣魚’的手段進行鐵面反腐。 ”他先派人暗中向一些可疑的官員行賄,“私以賄之”,這些人一旦受賄,即行處死。手段簡單而直接,成績赫然。於是,隋初的貪腐之風也就此基本禁絕。

隋文帝最引以為傲的一個發明,就是命令人悄悄把金銀財寶以及絲綢和南方出產的緞子送給一些大臣和官員,以此來衡量一個大臣和官員是不是有貪賄行為。假若某個大臣接受了金銀財寶等錢物,不但以貪賄罪處理,甚至還面臨在朝堂之上當著其他大臣的面被砍下頭顱的風險。

腐敗影響國家經濟發展,來看古代皇帝治貪有何奇招

唐太宗反其道而行之,你貪什麼,我就獎什麼

唐太宗受“顛罰為獎”的啟發,對那些受賄的貪官別開生路,不是“處罰”,而是“獎勵”。你貪什麼,就獎你什麼,你貪多少,就給你獎多少,當場在金鑾殿上“兌現獎勵”,讓你當著文武百官的面把獎品揹回去。但這處罰也罷獎勵也罷,要搞得你面子非常難堪、心裡非常受傷。

如長孫順德受賄絹帛數匹,事發,李世民在大殿上,當著文武百官的面,賜其絹數匹,以此來羞辱他。右衛大將軍陳萬福在驛站索要麥麩,被告發,李世民亦賞賜其麥麩數石,並讓他自己揹回家去。

腐敗影響國家經濟發展,來看古代皇帝治貪有何奇招

朱元璋敲山震虎,“鏟頭會”、“錫蛇遊”瞭解一下?

朱元璋出身社會最底層,對官吏有著本能的仇恨。當政後,治貪手段之恨,用刑之殘酷,歷史罕見。明代酷刑有數十種之多,都適用於貪官。有誅刑、凌遲、梟令、斷手、刖足、閹割、剝指、剁趾、墨面、文身等等。此外,太祖朱元璋還發明瞭不少令人毛骨悚然的刑罰,如“鏟頭會”、“刷洗”、“秤竿”、“抽腸”、“錫蛇遊”等等。

所謂“鏟頭會”是將五至十名囚犯推入挖好的坑中,用土埋到頸項,腦袋露出地面,劊子手用特製板斧排將砍去,一斧下去就有數個人頭落地。所謂“刷洗”是將犯人赤裸的綁在一張鐵床上,用滾燙的開水往身上澆,犯人頓時皮開肉綻,然後劊子手手持鐵刷,在犯人燙爛的身體上用力刷去皮肉,直至剩下白骨。其意為貪犯不乾淨,將其刷淨露出白骨,這就不髒了。

所謂“秤竿”是用鐵鉤將貪犯的心臟鉤出吊起來示眾,直到風乾為止。所謂“抽腸”是把貪犯高吊在架子上,用鐵鉤從肛門處將其腸子鉤出,系在石頭上,貪犯被活活抽腸而死。所謂“錫蛇遊”是將熔化的錫水灌進貪犯的嘴裡,直到灌滿肚子為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