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蟋蟀情」宁阳斗蟋——江北第一虫,宁阳人骨子里的血性

蟋蟀王

天圆牙大齿尚长,项阔毛燥势头强。

腿脚细弱非上品,红钳赤爪虫之

「蟋蟀情」宁阳斗蟋——江北第一虫,宁阳人骨子里的血性

「蟋蟀情」宁阳斗蟋——江北第一虫,宁阳人骨子里的血性

小吃货的家乡位于山东省泰安市泰山脚下的宁阳县,说起宁阳县可能很多的人都没有听说过,但是对于全国的蟋蟀虫友来说,宁阳县是虫友的圣地。是繁衍中华斗蟋的“摇篮”、“蟋蟀圣地”,蕴藏着极其丰富的蟋蟀资源和良种,是中华蟋蟀文化之故乡。宁阳县是中国北方最大的蟋蟀市场,港澳报章称之为“蟋蟀王国”,“蟋蟀之乡”,英国《独立报》则誉为“斗蟋圣地”。每逢秋季,海内外蟋蟀爱好者云集宁阳,争捕抢购。每年接待六万多人次,年蟋蟀交易额数千万元以上。

「蟋蟀情」宁阳斗蟋——江北第一虫,宁阳人骨子里的血性

「蟋蟀情」宁阳斗蟋——江北第一虫,宁阳人骨子里的血性

宁阳斗蟋以个头大、性情烈、弹跳力强、善斗、凶狠而驰名中外,年年秋天,年年喧闹,年年虫秋,潮涌山东宁阳,全国十万大军直逼宁阳,为的是一个目的——收蟋蟀。

「蟋蟀情」宁阳斗蟋——江北第一虫,宁阳人骨子里的血性

「蟋蟀情」宁阳斗蟋——江北第一虫,宁阳人骨子里的血性

宁阳的秋天是沸腾的,虫季一到,火车超载,宾馆爆满,绵绵的青纱帐里人影闪现,村与村,镇与镇,几十万农民男女老少齐上阵,青纱帐里抓蟋蟀,打响了一场致富的人民战争。

「蟋蟀情」宁阳斗蟋——江北第一虫,宁阳人骨子里的血性

「蟋蟀情」宁阳斗蟋——江北第一虫,宁阳人骨子里的血性

小吃货从小就抓蟋蟀,玩蟋蟀,蟋蟀对于宁阳人来说不只是一种赚钱的工具,是一种爱好,是一种风俗,是一年中的盛会,是宁阳人心中的信仰。不管我们身在何地,不管我们从事什么工作,每年蟋蟀的季节到来的时候我们都会奋不顾身的放下一切回到家乡,感受家乡中一年一度的盛会。

「蟋蟀情」宁阳斗蟋——江北第一虫,宁阳人骨子里的血性

「蟋蟀情」宁阳斗蟋——江北第一虫,宁阳人骨子里的血性

抓蟋蟀是非常辛苦的

秋老虎还在发威,玉米已经比人高,我们穿上厚厚的衣服,拿上蟋蟀网,蟋蟀罐,背上矿灯,一股脑钻到闷热的玉米地中,一钻就是一夜。任凭汗水打湿了衣服,任凭露水打湿了鞋子和裤腿,就为找到一只成色比较好的蟋蟀,我们在闷热的玉米地里穿梭一个月也许也抓不到一只比较好的蟋蟀,我们也会沮丧,但是我们不后悔,这是我们最大的信仰,就像宁阳的蟋蟀一样,宁阳人骨子里就有这种不服输的劲。

「蟋蟀情」宁阳斗蟋——江北第一虫,宁阳人骨子里的血性

「蟋蟀情」宁阳斗蟋——江北第一虫,宁阳人骨子里的血性

抓蟋蟀也是一个技术活 

宁阳蟋蟀文化通过几千年的发展,每个宁阳人都掌握了识别蟋蟀的经验。通过判断每一块地草的多少,水分的多少,麦秸秆的多少,施用肥料的品种及使用农药的多少可以判断出哪一块地可以出比较好的蟋蟀。通过蟋蟀的叫声来判断蟋蟀的成色及方位是每一个宁阳人掌握的必杀技能。通过观察蟋蟀的个头,皮色,牙齿的颜色大小,触角,口器,头纹等等特征来判断蟋蟀的成色。

「蟋蟀情」宁阳斗蟋——江北第一虫,宁阳人骨子里的血性

「蟋蟀情」宁阳斗蟋——江北第一虫,宁阳人骨子里的血性

宁阳因蟋蟀而闻名,宁阳也因蟋蟀而富了,宁阳的蟋蟀会走向灭亡吗? 

8月下旬,形形色色的抓虫人,形形色色的收虫人,演绎出的故事都与蟋蟀有关,近似疯狂的捕捉,又似痴狂的收买,这不啻是一年一次的绝杀……

「蟋蟀情」宁阳斗蟋——江北第一虫,宁阳人骨子里的血性

「蟋蟀情」宁阳斗蟋——江北第一虫,宁阳人骨子里的血性

宁阳是火爆的,宁阳更是一个令人费解的“蟋蟀王国”,它会在火爆中灭亡吗?最近几年,蟋蟀市场一年不如一年,好成色的虫越来越少,真怕有一天延续了几千年的宁阳蟋蟀文化会在火爆中走向灭亡,也许,以后向我们的后代提起蟋蟀的时候只是一个又一个美好的故事。如果没有蟋蟀,蟋蟀季到来的时候我抓蟋蟀只能成为一种回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