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1匯改」三周年 人民幣更能抗壓

“811汇改”三周年 人民币更能抗压

一銀行工作人員正在清點貨幣。(圖片來源:中新社資料圖)

【僑報綜合報道】11日,人民幣迎來“811匯改”三週年,海內外經濟金融形勢的變化再度引發了市場對於人民幣匯率的極大關注。

近一年央行三調外匯政策工具

綜合中新社、上海澎湃新聞、騰訊財經報道,2015年8月11日,中國央行決定完善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形成機制,強調中間價報價要參考前一天收盤價。這一事件被稱為“811匯改”。此後,央行在隨後兩年繼續對中間價定價機制進行了多輪調整,先後加大了中間價參考一籃子貨幣的力度、縮短一籃子貨幣參考時間、並引入了逆週期因子,而在進入匯改的第三年,央行並未再出手對匯率形成機制進行調整。

不過,在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經歷了去年三季度開始的連續升值和今年6月以來的連續下跌後,央行三次調整了手中的外匯工具:先在去年9月將實施了近兩年的外匯風險準備金率從20%調整為零;面對年初人民幣匯率的漲勢如虹,央行將逆週期因子調回中性;而在人民幣對美元即期匯率再次逼近6.90關口後,央行在8月3日出手,恢復外匯風險準備金至20%。

外匯風險準備金和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逆週期因子,都是央行在2015年和2016年為了抑制人民幣匯率貶值而祭出的政策工具。

其中,外匯風險準備金始於兩年前、“811匯改”之後。在人民幣出現大幅貶值後,央行在當年8月底出手,要求自2015年10月15日起,開展代客遠期售匯業務的金融機構(含財務公司)向央行繳納外匯風險準備金,準備金率暫定為20%,後於2017年9月重新調整為0。被視作幫助人民幣匯率2017年升值的最大功臣的人民幣匯率中間價逆週期因子,自2017年5月26日現身,到2018年1月退出,糾正了市場單邊預期。

人民幣匯率雙向波動加強

中國銀行國際金融研究所研究員王有鑫表示,“811匯改”成績顯著,主要表現在“匯改”之後,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匯率調控手段更加市場化,人民幣對美元匯率雙向波動加強、更富彈性,居民和企業非理性購匯減少等。

以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為例,在“811匯改”前10年,人民幣對美元基本處於升值週期,市場對匯率預期呈現單邊走勢。“811匯改”後,人民幣打破原有單邊趨勢,有升有貶,雙向波動加劇。“匯改”初期,人民幣匯率處於貶值階段,從2015年8月至2016年12月;但貶值趨勢並未一以貫之,從2017年1月至2018年3月,人民幣轉向升值,升值幅度逾10%。

“第三階段是新一輪貶值階段,從2018年4月至今,人民幣匯率貶值幅約8%。尤其是6月15日以來的一個半月時間,匯率貶值接近6.5%,貶值速度加快。”王有鑫說,但考慮到上週中國央行上調外匯風險準備金率之後,人民幣匯率應聲反彈,這意味著目前市場的貶值預期不如“811匯改”時那麼強烈,未來人民幣大幅貶值可能性小。

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餘永定亦持類似意見。餘永定認為,雖然近期人民幣匯率下跌速度接近“811匯改”後的下跌速度,但市場並沒有出現當年的那種恐慌情緒,這說明市場比過去成熟了很多。

餘永定進一步指出,2018年第二季度以來,中國的內外經濟形勢出現了一些變化,如中美貿易摩擦爆發、經常項目順差減少等,都對人民幣產生較大貶值壓力。但總的來說,當前形勢比2015年要好。前一段時間人民幣匯率貶值已經包含了貶值預期的超調影響,目前的匯率水平應該基本反映外匯供求真實狀況,未來人民幣發生大幅度貶值可能性不大。

中信建投分析師黃文濤亦表示,儘管當前中美貿易摩擦帶給人民幣的貶值壓力將持續,但是在中國央行的調節下,人民幣對美元匯率進一步下跌乃至跌破7的概率較小。

供職於某大型商業銀行總行研究院的董文欣分析,美元走強是此輪人民幣匯率走貶的重要原因,而 “美強歐弱”的格局暫難有實質性改變、中美經濟基本面及貨幣政策的邊際分化、全球貿易摩擦持續發酵等因素或使人民幣匯率短期內繼續承壓,但考慮到當前人民幣已基本釋放了前期積累的貶值壓力,且考慮到當前外匯儲備較為充足、逆週期因子尚未啟動等因素,央行有充足的政策工具來維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人民幣進一步下行空間已較為有限。

央行:已基本退出常態式外匯干預

中國央行10日發佈2018年第二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以專欄形式回應了市場對近期人民幣匯率變化的關切。北京《經濟日報》報道,報告認為,有彈性的匯率機制發揮了浮動匯率“自動穩定器”的功能,目前市場預期平穩、分化,跨境資本流動和外匯供求總體平衡。

報告指出,2017年以來,中國跨境資本流動和外匯供求總體平衡,人民幣匯率在市場力量推動下有升有貶、彈性明顯增強,市場預期基本穩定。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2017年全年升值6.2%,2018年一季度進一步升值3.9%,二季度貶值5.0%,2018年上半年貶值1.2%。衡量人民幣對一籃子貨幣有效匯率的CFETS指數2017年全年升值0.02%,2018年一季度升值2.0%,二季度貶值1.1%,2018年上半年升值0.9%。

報告強調,人民幣匯率主要由市場供求決定,央行不會將人民幣匯率作為工具來應對貿易摩擦等外部擾動。無論是2017年至2018年一季度的人民幣匯率升值,還是二季度以來的人民幣匯率貶值,都是由市場力量推動的,央行已基本退出常態式外匯干預。(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