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沒有海,卻有無數海螺人

成都沒有海,卻有無數海螺人

佛系青年 隱形貧困人口

菊外人 社會人 精芬人

鎮魂女孩 很skr…

2018年一晃過去8個月,先後誕生了很多網絡新詞。最近又火了一個,叫“海螺人”,指那些外表文靜乖巧,看起來和普通人無異,但只要你湊近傾聽他們內心,你就能聽見浪的聲音。

成都沒有海,卻有無數海螺人

很多人在微博朋友圈轉發這張圖,立場鮮明地表示:沒錯,是我本人了!從人群來看,“海螺人”以女生為主,但也不乏“狂野男孩”。年輕人把它當做一個好玩的標籤,能入選QQ坦白說題庫的那種,開心給自己貼上。

你是“海螺人”嗎?我們試著總結出這類人的10個特點,並討論其和成都的內在關聯。對號入座,我們來看看成都海螺人的生活

別叫我悶騷,叫我“小海螺”

“海螺人”的特點,我們總結出10句話。

1.別人看是乖乖女,內心百部脆皮鴨。

成都沒有海,卻有無數海螺人

2.上班:好的,沒問題,您說了算;下班:開酒,全開了,都不許走!

3.工作日不約飯不化妝,週末約上朋友可勁兒浪。

4.晚上朋友總讓早點睡,心想睡你xx起來嗨啊。

5.從小媽媽教育要像關雎爾一樣懂事,長大了發現骨子裡嚮往曲筱綃的生活。媽,我的趙醫生被搶了!

成都沒有海,卻有無數海螺人

6.看外表工作之餘好像很愛學習,實際上學什麼學啊,延禧攻略還不夠看的嗎?!所以魏瓔珞到底什麼時候才能當上令妃?(認真臉)

7.每月工資短信到賬那一刻,已經把週末去哪些餐廳酒吧夜店全想好了。

8.浪分很多種,不全在夜店。

9.朋友圈曬工作,微博上發自拍。

10.男生通常悶騷,看似人畜無害,實則浪得飛起。

這些特點,其實都是從身邊的“小海螺”朋友那裡總結到的。我們挑了幾個代表性故事,聽見了嗎?浪傳來的聲音。

兩則成都海螺人故事

酒吧裡面準備考研,“為醋包了頓餃子”

nico 28歲

電影《邪不壓正》裡,姜文是為了一口醋包了頓餃子。而在這個故事裡,我們的主人公nico是“為了”一家酒吧才下決心考的研

傳統印象裡,準備考研應該在學校的圖書館自習室,但nico很特立獨行,她準備考研的地方是川大附近一個叫jellyfish(水母)的酒吧。“jellyfish酒吧里老外很多,練習口語不就方便了嗎?”nico說這話時眨了眨眼睛。

成都沒有海,卻有無數海螺人

備考的那段時間裡,每天下午7點過,酒吧里人還很少,倒是不覺吵鬧。nico約著朋友,兩個女生喝著酒、看著英語,當然更多是打著練口語的幌子喝酒,就這樣,過了盛夏。

“要是能順利考上多好呀,以後來這邊的酒吧玩就很方便。”nico對朋友說。故事的結局,自然是happyending,nico如願進入川大讀書。現在回想起來,她說那段時光實在太過有趣。

成都沒有海,卻有無數海螺人

nico在馬路上試圖用欄杆開酒

“不去!我回家了。”“space?好嘛我來。”

小D,27歲

和朋友相約,遲到總是不好的,如果等得太久,發飆更是難免。小D就給我們講了一個她發飆的故事。

小D和朋友約好逛街,沒想到朋友久久不到,這讓她相當生氣。“老孃很生氣,當時就走了,朋友電話打過來問我幹嘛,我說:'回家'!”回到家後,朋友的電話接二連三響了起來。本想著“不聽不聽,王八唸經”的小D,一聽朋友說約著去space賠個罪,也就心軟了。

成都沒有海,卻有無數海螺人

誰能想到,朋友們還沒到space,她又早早到了,免不了一番等待和一頓數落。

可凌晨兩點從space的舞池裡出來,幾個姐妹又開心得彷彿兩次遲到的事情從沒發生過,只覺得耳鳴目眩,盡情享受成都夜風輕撫。

成都沒有海,卻總有海螺人在浪

以上這些“海螺人”的例子,我們能在現實中找到很多。而成都這座城市,更是適合“海螺人”生活。

我們常用“乖”這個詞來形容成都妹兒。但玫瑰雖美亦有刺,成都妹兒乖巧的外表下,大多有一顆“浪”的心,這是這座城市從古至今賦予成都人的氣質。

成都海螺人有浪的歷史。

成都人尚遊好樂是有歷史成因的。自秦漢以來,成都就很富庶,到東漢末年還贏得了“天府之國”的美譽。成都人工作和遊樂兼得的生活方式也始於此。隋唐時期,“揚一益二”總結了成都工商業的繁華。宋代,交子的發明,更是進一步帶動了成都人對生活享受的追求。

“遊賞之盛甲於西蜀”,就是時人描述成都遊樂之風的記載。

成都沒有海,卻有無數海螺人

掉書袋到這裡就告一段落,說這麼多,其實就是幫大家理一下成都海螺人浪的歷史。

成都海螺人有浪的本事。

受歷史背景和大環境的感染,成都人在浪這件事上,一向敢想敢幹。工作日的成都街頭,總是有那麼多年輕人好像不用工作,都在街上“浪”,這也成了這座城市的“未解之謎”。

成都海螺人有浪的地方。

酒吧等娛樂消費場所,是海螺人常去的地方,在成都,這些地方有大把可供選擇。從少陵路到九眼橋,從九眼橋到保利中心,再從保利中心到339,成都的酒吧夜場聞名全國。

成都沒有海,卻有無數海螺人

“海螺人”能引起這麼多共鳴,大抵是因為給了這部分人群一個表達自我的機會。平日裡乖巧文靜的普通人,原來內心似濤驚浪湧,這種反差刷新認知,卻是最真實的自己。

是時候重新認識一下了,我叫成都海螺人。

文丨楊三斤

圖片綜合自網絡或見水印

1.休閒之都:成都遊樂文化的歷史成因與特點,四川大學城市研究所,2012年

2.新浪微博@語文指揮中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