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億用戶也撐不起的馬雲社交夢

“你就當成在幫我開拓農村市場,教育用戶好了。”阿里巴巴集團CEO張勇最初是看不起拼多多的。

就像一個高傲的俯視者,原本只是不經意地低頭斜瞄,突然,一個個驚人的數據讓他一次又一次睜大了瞳孔。2018年第一季度,拼多多營收從上年同期的3700萬元人民幣增長至13.846億元人民幣,漲幅高達36.42倍。2017全年,拼多多成交金額為1412億元人民幣。

一度讓他不屑的闖入者2年就做成了的事情,淘寶用了5年。

8月6日,再也坐不住的阿里巴巴上線“拼團”功能,載體是5.5億用戶的支付寶。投中網截圖顯示,“拼團”的欄目名稱是“每日必搶”,位於支付寶首頁的底端。

5.5億用戶也撐不起的馬雲社交夢

點擊進入後,“拼團”顯示為“淘寶(中國)軟件有限公司”主體之下的一款支付寶小程序。據悉,“拼團”商品全都來自淘寶店家,涵蓋了服飾、日用、食品等十餘個品類。此外,與拼多多類似,“拼團”也有時間限制,在每日9點、14點、19點準時“開拼”;而商品同樣以“低價”作為第一賣點,定價僅為淘寶同類商品的30%到50%左右。

5.5億用戶也撐不起的馬雲社交夢

“拼多多是一邊被罵,一邊又被各種借鑑。”某大型互聯網公司IT工程師劉先生告訴投中網,“但我個人感覺,支付寶更靠譜一點。畢竟,拼多多之所以被罵,是質量有問題。”

但是,“淘寶大部分不也是假貨嗎?”拼多多用戶邢女士反問道。

流量優勢

邢女士是一位三線城市的公務員,她對拼多多的異軍突起並沒有感到訝異,“拼團這件事老早就有了,但能依賴微信無限導流還不被封的,就只有拼多多一家。”

這得益於拼多多背後實力強悍的財團。招股書中顯示,除拼多多CEO黃錚持股50.7%外,其最重要的投資人來自騰訊、高榕資本和紅杉資本,分別持股18.5%、10.1%和7.4%。有騰訊做保護傘,有高榕資本和紅杉資本做後盾,拼多多基因中自帶流量和財力。

但是,“我並不認為騰訊扶持了拼多多,我們也被封過很多次。”拼多多CEO黃崢接受《財經》專訪時如是說道。

可他不能否認的是,拼多多極致地挖掘了微信的社交功能。凱輝基金管理合夥人段蘭春評價道:“拼多多把電商的蛋糕做大了,它沒有直接去競爭已有電商的對標人群,而是更多地去服務那些還沒有被服務到的人群。”

因此,大部分人首次知道拼多多,都是通過親朋好友突然發來的 “拼團”、“砍價”、“抽獎”微信消息。然而,這種“騷擾”的確被許多年輕人所厭惡,《快樂大本營》微博甚至一度因為拼多多廣告被差評攻陷。

所以,“拼多多的一輪遊用戶很多,使用體驗並不好,網絡上充斥著大量的用戶投訴,這也給本來就被朋友圈微商毀壞的微信電商生態造成了巨大的破壞。”互聯網評論員馬繼華分析道。

這也是為什麼拼多多想要竭力摘掉“社交電商”的標籤,把用戶都轉移到自家APP上。

但這並沒有那麼容易。

鑽了空子

極光大數據報告顯示,在2017年7月至12月期間,拼多多的7日留存率平均達 76.9%;而月復裝率均值19.9%,遠低於淘寶的46.7%。

這是阿里上線“拼團”的一大契機。

在“熟人傳播”的天花板被擊穿後,用戶粘性有壓倒性優勢的阿里便有機會實現拼團模式下的反超。而此般粘性的形成並非短期內可以實現。

“阿里早年很多產品遵循一個原則 :培養用戶習慣。”前阿里產品經理於女士一直認為,這是阿里戰略佈局中,最有智慧的一點。“阿里用戶方向的營銷活動或者產品體驗都會劑量很猛,一層一層‘誘導’,一層一層‘搜刮’用戶操作,以提升活躍度。”她告訴投中網,“此外,阿里的產品迭代也很快,因為公司KPI給每個人都設定了‘擁抱變化’業績。”

由此,享受過紅利,亦體驗過低潮,十幾年來,淘寶依舊穩坐中國電商第一把交椅。此次,當拼多多旋風來襲,阿里再次求變。雖然黃崢表示,“不存在和淘寶競爭的問題。我們是不一樣的用戶”,但張勇卻不那麼認為。

阿里巴巴2018財年數據顯示,財年第四季度,中國零售平臺的年度活躍消費者達到5.52億,較上一季度末增長3700萬,在隨後舉行的分析師電話會上,張勇即刻披露,“這些新增年度活躍消費者主要來自三四線城市和農村地區。”

這顯然是對拼多多的一波反擊。

不過,有媒體指出,對於電商巨頭阿里來說,上線開展拼團業務只是新增一條業務線。預計阿里不會把拼團購物作為主要的業務來經營,目的主要是對拼多多進行戰略防禦。

但營銷業內人士唐先生卻並不認為阿里能夠成功。“支付寶上線拼團功能對拼多多都沒有可比性,因為銷售模式完全不同,你光是複製個拼團功能又有什麼用呢?”

誠然,拼多多的銷售渠道下沉做得很成功。阿里也並非沒有做過村淘,但苦於其平臺本身的營銷成本,商品價格和拼多多比起來完全沒有優勢。拼多多的低價引流+消費者裂變,把三四線城市和農村市場的份額牢牢抓在手裡,這才打了一場漂亮的農村包圍城市戰役。

在黃崢看來,這也是阿里“拼團“來襲時他最大的勝算所在。

他早在採訪中表達過自己的信心,“你還要想一件事情就是淘寶在中國的滲透率,那可不是一般的,包括馬老師的知名度,我想可能是中國最有名的幾個人之一了。”他知道,不管是鄉村還是城市,淘寶早已家喻戶曉。因此,名氣不會助推阿里的“拼團”模式走向成功。

“阿里不是一家不接地氣的外企,它是一家可以發動一萬人去農村刷牆的,所以在這種情況下,怎麼可能還有3億用戶不知道淘寶,沒有用過淘寶?這是不可能的。”

但這些流量並沒有被盤活。因此,拼多多才有了“空子”可鑽。“(它)能帶動閉環流量,因為黃崢已經把商品的流量推廣成本和營銷推廣成本全部砍掉,直接通過低價來帶動消費者傳播、裂變。”唐先生分析道。

而這種“裂變效應”,是阿里無法通過“拼團”實現的。

社交突圍

馬雲的“社交夢”世人皆知。

他曾說:“寧死在來往路上,絕不活在微信群裡。”然而,無論是備受詬病的搶紅包,集五福,還是鬧得滿城風雨的“校園日記”和“白領日記”,馬雲一直在嘗新,卻一直在失敗。

那麼,此次“社交電商”起家的拼多多給到阿里的當頭棒喝,不在於“電商”,而是“社交”。這才是馬雲內心執著想做的事情。

依託於微信平臺快速增長的拼多多,以“參與拼團”為條件梳理出了較為清晰的熟人圈脈絡——相比於陌生人,消費者更傾向於找熟人幫忙“砍價”。

然而,在傳統的電商平臺購物,日常的社交圈子與購物網絡完全隔離,每個消費者都是孤獨的。而拼多多將二者融通,使得購物通道更短更便捷,並將電商作為社交的重要載體,讓購物過程更具情感價值。

由此,社交和電商的關係不僅是融合,更是反哺。這才是他想要的支付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