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高校兩任黨委書記「前腐後繼」,被中央紀委國家監委通報

8月10日,一所吉林省屬高校前後兩任黨委書記“落馬”的相關通報上了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的“頭條”。

吉林高校两任党委书记“前腐后继”,被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通报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援引吉林省紀委監委消息稱,吉林白城師範學院黨委書記劉曉春接受紀律審查和監察調查。

其前任、原黨委書記任鳳春嚴重違紀違法被開除黨籍。

此前,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於5月9日通報了任鳳春涉嫌嚴重違紀違法正接受紀律審查和監察調查的消息。

根據官方8月10日通報查實的案情,任鳳春違反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對抗組織審查;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違規收受禮金;違反廉潔紀律,違規借用企業車輛,接受企業旅遊安排;違反工作紀律,違規干預和插手工程項目發包。利用職務上的便利,為他人謀取利益並收受財物,涉嫌受賄犯罪。

通報稱,任鳳春身為黨員領導幹部,理想信念喪失,宗旨意識淡漠,政治上不明白,經濟上不清白,長期與私營企業主不當交往,搞權錢交易,嚴重違反黨的紀律,並涉嫌犯罪,且在黨的十八大後仍不收斂、不收手,性質惡劣、情節嚴重,應予嚴肅處理。

依據《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等有關規定,經吉林省紀委常委會議研究並報省委批准,決定給予任鳳春開除黨籍處分;按規定取消其退休待遇;收繳其違紀所得;將其涉嫌犯罪問題及所涉款物移送檢察機關依法處理。

據白城師範學院官網介紹,該校是吉林省西部唯一一所省屬本科院校,坐落於吉林、黑龍江、內蒙古三省區交匯地帶。學校始建於1958年,前身是白城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後白城林業學校併入,於2002年3月升格為本科院校並更名為白城師範學院。

2007至今的11年間,任鳳春、劉曉春兩人是白城師範學院的前後兩任黨委書記。

據官方簡歷,任鳳春1954年11月出生,吉林省通榆人,1973年7月參加工作,1974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省委黨校在職研究生學歷。

任鳳春曾任白城市委組織部副部長,洮北區委書記,市委宣傳部部長、洮北區委書記等職。1999年4月,任鳳春以白城市委宣傳部部長身份躋身任市委常委。2006年12月,任鳳春調任白城師範學院黨委副書記,並於2007年10月起擔任黨委書記,直至2015年2月離崗,2017年7月退休。

2015年接任白城師範學院黨委書記的劉曉春出生於1959年7月,吉林白城人,1977年7月參加工作,1984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在職大學學歷。

劉曉春長期在白城師範學院任職,先後擔任過該校前身的白城師範高等專科學校人事處處長,白城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副校長,白城師範學院副院長,白城師範學院黨委副書記等職。2015年2月,劉曉春升任白城師範學院黨委書記,直至此次落馬。

一些地方和單位關鍵崗位,甚至“一把手”出現“前腐後繼”的問題,在黨的十八大以來查處通報的案例中並不鮮見。

譬如,安徽省紀委監委網站2018年7月20日通報稱,安徽省地質礦產勘查局黨委書記、局長李從文涉嫌嚴重違紀違法,目前正在接受紀律審查和監察調查。而在李從文之前擔任該職務的李學文則已於2014年7月因涉嫌嚴重違紀違法被調查。

2018年7月5日晚間,四川省紀委監委網站發佈消息稱,四川省供銷合作社聯合社黨組書記、主任青理東涉嫌嚴重違紀違法,目前正接受紀律審查和監察調查。而就在幾天前的7月2日,青理東的前任、四川省供銷合作社聯合社原黨組書記、主任劉國成剛剛被通報因涉嫌嚴重違紀違法正接受紀律審查和監察調查。

為何會出現同一崗位上“前腐後繼”的現象,中央紀委機關刊《中國紀檢監察雜誌》在今年4月的一篇文章《正本清源才能山清水秀——淨化政治生態抓“關鍵少數”綜述》曾做了精要的分析。

文章認為,“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人在不同程度影響周圍環境的同時,更多的是接受環境的改造。

黨的十八大以來查處的案例表明,一些地方和單位之所以“前腐後繼”,甚至出現系統性、塌方式腐敗,表面上看是官場風氣敗壞,深層次原因是當地政治生態長期惡化導致大面積潰敗。

文章指出,在政治生活中,“人人是生態,個個是環境”,掌握著權力的領導幹部特別是一把手,更是政治生態的風向標。管住廣大黨員這個“絕大多數”,才能保持良好的氛圍和環境;管住領導幹部特別是高級幹部這個“關鍵少數”,全面從嚴治黨才有震懾力和說服力。淨化黨內政治生態,就要堅持抓“關鍵少數”與管住“絕大多數”相統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