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最驕橫的藩鎮——魏博節度使田承嗣

田承嗣(705年-779年),字承嗣,平州盧龍(今河北盧龍)人,唐朝中期軍閥。

田承嗣行伍出身,原為安祿山部將,累功至武衛將軍,隨其反唐,並攻陷洛陽。安史之亂失敗後在莫州降唐,並依靠僕固懷恩,被封為魏博節度使。田承嗣在魏博,不聽朝廷詔令,儼若獨立,朝廷為了籠絡他,加封他為同中書門下平章事,賜爵雁門郡王,他卻愈發驕縱。

大曆十年(775年),田承嗣佔據相衛四州,使得朝廷徵發諸鎮征討。田承嗣起初屢遭挫敗,後暗中勾結李正己,離間李寶臣與朱滔,又上表請罪,最終得到朝廷赦免。次年,田承嗣又援助李靈曜叛亂,並在其失敗後再次上表請罪。

田承嗣佔據魏博相衛洺貝澶七州,擁兵五萬,朝廷難以調動,藩鎮割據日漸嚴重。大曆十四年(779年),田承嗣病死,並將節度使之位傳於侄子田悅,開藩鎮世襲之先例。

唐朝最驕橫的藩鎮——魏博節度使田承嗣

田承嗣家族世代為盧龍軍裨校,父祖以豪俠聞名遼碣。田承嗣早年曾是安祿山部將,任前鋒兵馬使,因征討奚族、契丹有功,升任左清道府率、武衛將軍。

755年(天寶十四年),安祿山在范陽起兵反唐,田承嗣與張忠志(即李寶臣)擔任前鋒,攻陷河洛。後來,安祿山發現田承嗣治軍嚴整,便讓他鎮守潁川(今河南禹州)。

757年(至德二年),田承率軍攻打南陽。當時,魯炅堅守南陽數月,城中兵糧奇缺,一隻老鼠都能賣到四百錢,死者相枕。田承嗣攻破南陽,而魯炅則突圍而出,退守襄陽。田承嗣窮追不捨,轉戰二天,見襄陽一時難以攻破,便班師而還。同年十月,郭子儀收復洛陽,田承嗣在潁川降唐。不久,安慶緒退守相州(今河南安陽)。田承嗣再次叛唐,與蔡希德、武令榔合軍北上,馳援相州。

759年(乾元二年),史思明興兵南下,田承嗣擔任前鋒,再次攻陷洛陽,被任命為魏州(今河北大名北)刺史。762年(寶應元年),官軍再次收復洛陽,田承嗣隨史朝義退守莫州(今河北任丘北)。

763年(廣德元年),田承嗣見官軍已收復大部分州郡,又知史朝義不肯投降,便欺騙他道:“您不如返回幽州,催促李懷仙發兵,我堅守莫州,僕固瑒(僕固懷恩之子)也難以破城。”史朝義聽從了田承嗣的建議,臨行更對他說:“我滿門一百餘口,都託付給你了。”田承嗣頓首流涕的答應。

史朝義走後,田承嗣召集眾將,道:“我們效力於燕國,先後攻破河北一百五十多座城池,挖墳掘墓,燒殺搶掠,無惡不作,如今該何去何從呢?自古禍福無常,只有識時務的人,才能轉危為安。天亮之後,我打算出降,你們以為如何?”眾將都同意。天亮後,田承嗣命人將史朝義的家眷送往僕固瑒營中,向官軍投降。

僕固瑒約定日期受降,田承嗣卻害怕不能保全自身,便詐稱有病,不肯出城。僕固瑒又欲入城捉拿田承嗣,卻因他身旁排列著許多刀斧手而無從下手。田承嗣以重金行賄,才得幸免。後來,田承嗣與李寶臣、李懷仙、薛嵩前往僕固懷恩營中謝罪,表示願為他效力。

唐朝最驕橫的藩鎮——魏博節度使田承嗣

當時,叛亂初平,城池殘破,朝廷數次大赦天下,對安史舊將多既往不咎。而僕固懷恩也擔心平亂後榮寵減弱,有意將安史舊將引作外援,於是讓田承嗣四人統轄河北各郡。田承嗣被任命為檢校戶部尚書、鄭州刺史,又改任魏州刺史、貝博滄瀛等州防禦使。不久,田承嗣升任魏博節度使。

田承嗣為人深沉猜忌、好逞勇武,雖然表面上接受朝廷命令,暗中卻只圖謀鞏固自身。他收取重稅、整修武備、統計戶口,強拉兵丁,因此幾年之內,部眾多達十萬。田承嗣還挑選魁梧有力的戰士一萬名充作自己的衛兵,稱為衙兵。他在境內自任官吏,自取賦稅

,名義上雖為朝廷藩鎮,卻從未履行過臣子的義務。

773年(大曆八年),田承嗣為安史父子建立祠堂,尊為“四聖”,又上表朝廷,求任宰相。唐代宗因百姓長期遭受虐害,對田承嗣非常寬容,只是派人勸其毀掉祠堂,並封他為檢校尚書僕射、太尉、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雁門郡王。後來,唐代宗將魏州升格為大都督府,任命田承嗣為長史,又將永樂公主下嫁其子田華,希望能籠絡其心。但是,田承嗣生性兇頑,愈加放肆。

775年(大曆十年),昭義軍兵馬使裴志清在田承嗣引誘下,舉兵作亂,驅逐節度留後薛崿(又作薛萼),率部歸附魏博。田承嗣以救援為藉口,趁機襲取相州。唐代宗命內侍孫知古赴魏州告諭田承嗣,讓他恪守本境。田承嗣卻拒不奉詔,仍派大將盧子期攻取洺州(今河北永年東南),楊光朝攻取衛州(今河南汲縣),還誘使衛州刺史薛雄歸附自己,被拒絕後暗中派人將其妻子老小屠殺殆盡。不久,田承嗣佔據相衛四州之地,自己任命官吏,並將精兵良馬全部帶回魏州。

唐朝最驕橫的藩鎮——魏博節度使田承嗣

當時,成德節度使李寶臣、淄青節度使李正己都與田承嗣有矛盾,聽聞田承嗣抗拒朝廷,紛紛上表,請求征討。同年四月,唐代宗貶田承嗣為永州刺史,並命李寶臣、李正己與河東薛兼訓、幽州朱滔、昭義李承昭、淮西李忠臣、永平李勉、汴宋田神玉等八位節度使派兵前往魏博,準備征討田承嗣。

不久,田承嗣部將霍榮國在磁州(今河北磁縣)投降官軍,李正己攻佔德州,李忠臣圍困衛州,而田承嗣派去攻打冀州(今河北冀縣)的裴志清也投降了李寶臣。田承嗣只得親自進兵冀州,卻被李寶臣擊敗,燒燬輜重才得以逃回。八月,田承嗣見各鎮兵馬圍攏,部將大多叛逃,非常恐懼,只得遣使進獻降表,表示願意歸附朝廷,不久又命盧子期進犯磁州。

九月,李寶臣與李正己合力圍困貝州(今河北清河西北),田承嗣出兵解救。因朝廷對二李所部賞賜各有厚薄,士卒多有怨言,二李擔心軍隊譁變,自行撤軍。不久,李寶臣與朱滔合攻滄州,在田承嗣堂弟田庭玠的抵抗下,一時難以破城。

十月,盧子期在清水被李寶臣與李承昭俘虜,斬於京師,田承嗣之侄田悅也在陳留(今河南開封東南)兵敗。田承嗣便遣使將境內戶口、甲兵、谷帛冊籍獻給李正己,道:“我田承嗣今年八十六了,時日無多,兒子不肖,侄輩孱弱,我所有的一切,以後都是您的,怎敢讓您勞師興兵呢?”並跪拜在李正已的使者面前,親自奉予簿書,又懸掛李正已畫像,每日焚香禱拜。李正己非常高興,於是按兵不動,河南諸鎮也不敢輕易進兵。田承嗣解除南顧之憂,得以專心應對北方。

這時,朝廷派中使馬承倩慰勞李寶臣。李寶臣贈送縑帛百匹,馬承倩卻嫌禮薄,擲於道中,並肆意辱罵。李寶臣大怒,在兵馬使王武俊的勸說下,從此消極作戰。田承嗣知道李寶臣是范陽人,常想佔據幽州,於是命人在石頭上刻上讖語:“二帝同功勢萬全,將田為侶入幽燕。”暗中埋在范陽境內,又讓望氣者聲稱范陽有王氣。李寶臣掘得讖石後,田承嗣又命人遊說道:“您和朱滔一同攻取滄州,也歸朝廷所有,不是您的。如果您能放過我田承嗣,我就把滄州獻給您,還願與您一起攻取范陽。您以精騎為前驅,我以步軍殿後,攻取天下易如反掌。”李寶臣大喜,認為此事和讖語相符,便與田承嗣圖謀范陽,而田承嗣也陳兵邊境。

唐朝最驕橫的藩鎮——魏博節度使田承嗣

李寶臣連夜襲破朱滔,進擊范陽,但見雄武軍使劉怦已有防備,不敢貿然進軍。田承嗣見二鎮交兵,便撤軍南還,並派人對李寶臣道:“我境內有事,就不和您周旋了。石頭上的讖語,是我戲弄您的。”李寶臣又慚又怒,只得退兵。

後來,田承嗣兩次上表,請求入朝謝罪,李正己也屢次上表為他說情,請朝廷允許他改過自新。776年(大曆十一年),唐代宗下詔,赦免田承嗣之罪,恢復官爵,准許他與家屬一起入朝,對所部將領一概不予追究。但是田承嗣逗留不肯入朝,不久便又侵入滑州(今河南滑縣),擊敗李勉。

同年八月,汴宋留後李靈曜作亂,朝廷命李忠臣、李勉、李正己與河陽三城節度使馬燧、淮南節度使陳少遊前往征討,而田承嗣則派田悅救援。田悅擊敗李勉部將杜如江、李正己部將尹伯良,進軍汴州(今河南開封),屯兵城北,卻被馬燧、李忠臣擊敗,隻身逃走。李靈曜出逃途中,在韋城被杜如江擒獲,送往京師斬首。

777年(大曆十二年),因田承嗣始終不肯入朝,又援助李靈曜叛亂,唐代宗再次下詔討伐。田承嗣上表請罪,唐代宗便又赦免其罪,恢復官爵,還免其入朝。當時,田承嗣佔據魏博相衛洺貝澶七州,擁兵五萬,與其他藩鎮既有矛盾又相互勾結,表面聽命於朝廷,實則不遵法令,官爵、甲兵、租賦、刑殺盡皆自專,並修築堡壘、整治武備。唐代宗對此,也束手無策。

779年(大曆十四年),田承嗣病逝,終年七十五歲,遺命其侄田悅承襲其位,並命兒子輔佐。不久,朝廷封田悅為魏博留後,追贈田承嗣為太保。

唐朝最驕橫的藩鎮——魏博節度使田承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