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百條公鏈,大部分可能都會死去?

互鏈脈搏按:2018年是區塊鏈的“公鏈大年”,全球有近百條公鏈誕生;但另一方面區塊鏈3.0的步伐蹣跚,DAPP應用數量相對有限。於是公鏈大戰如火如荼的展開。未來的公鏈究竟會百家爭鳴還是一枝獨秀?中歐商學院教授龔焱拋出了這個敏感話題。

“我們參考互聯網時代,比如手機的操作系統最初很多企業都在做,但最後就留下了兩個系統:IOS和安卓。今年是公鏈大爆發之年,這麼多的公鏈項目,會不會最後只有一到兩個倖存者?”中歐商學院龔焱教授認為,這是區塊鏈領域不能迴避的大事。

在龔焱看來,人們對公鏈的認知,決定了對整個區塊鏈未來發展趨勢的判斷。基於這個判斷,會影響區塊鏈項目投入度,包括對公鏈生態的選擇站隊。

對於這個話題,現場5位來賓分成三個觀點。

上百條公鏈,大部分可能都會死去?

原復星集團同浩資本總裁,ALLIVE基金會創始人劉琦開、互鏈脈搏主編曹元以及Decentraland CTO Mr.Esteban傾向於未來會形成幾條有限的公鏈,以及一些細分領域的小型公鏈。

劉琦開表示,通用型的公鏈未來也是極少數的,可能存在兩三個壟斷性的公鏈。 也有另外一類型的公鏈就是行業應用型的公鏈,未來也是贏家通吃。劉琦開說:“一條公鏈,社群越好,服務體系越完善,技術能力越強,覆蓋其他的(公鏈)可能性就越大。” 他認為,同一賽道的公鏈,世界不會超過三條,要麼是自己成為這條壟斷型的公鏈,要麼融入別人的公鏈,幾乎沒有其他選擇。

區塊鏈專業媒體互鏈脈搏主編曹元也認為,有一類公鏈會發展成通用型的公鏈,未來會發展成區塊鏈的主鏈,別的鏈都會匯聚到這些主鏈上來。能做主鏈的公鏈數量很少,但在細分領域也會有自己的公鏈。未來還會有跨鏈技術打通公鏈和主鏈以及各個聯盟鏈。

相比上述較為明確的觀點,Decentraland CTO Mr.Esteban有所緩和,但也大致認可有兩三條大型公鏈,以及一些小型公鏈。

這些判斷對正在做公鏈的不是好消息,這意味著當下正在發展的上百條公鏈,大部分都會死去或者被其他公鏈吞併融合。

對於開發者而言如何選擇一條站到最後的公鏈需要“火眼金睛”。

但也有一些緩和點的觀點。同樣是來自Decentraland項目團隊,其CEO Mr.Ari Meilich認為,有實力的公鏈會佔據主導地位,但是隨著技術的演進和技術路線的不同,也會存在其他公鏈。就連不同國家的環境不同,也會產生不同的公鏈。

圳鏈科技是區塊鏈項目的研究評級機構,其CEO楊傑認為,未來的區塊鏈將構建成一個縱橫交錯的網絡。這個網絡由很多的公鏈組成。

聲明:本文內容來自中歐校友創業營創投營協會主辦、圳鏈科技協辦、互鏈脈搏主編曹元主持的“全球區塊鏈創新50強項目線下交流會”,未經本人審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