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的兄弟,請不要爲難自己

炒股的兄弟,请不要为难自己

鏈接資料:施洛斯算起來應該是格雷厄姆的“大弟子”,巴菲特師兄,1955年施洛斯離開格雷厄姆-紐曼公司,建立他自己的投資夥伴公司。截至1984年的28年裡,他為投資者贏得了16.1%的年均收益率,同期的標準普爾指數包含股息在內的收益率為年均8.4%。到1997年為止,施洛斯的基金複合年利率為20%,而同期市場則為11%。施洛斯也沒有上過大學。

【投資起源】“寧可自己練技術賠錢,也不買基金賠得稀裡糊塗”

問:您哪一年入市的?這些年下來整體收益如何?

詩安:2007年入市,當時剛工作沒多久,遇到大牛市,身邊同事都在做股票,我也抱著玩玩的心態開始了。

2013年以前趨勢投資,執行力特別強,從來沒有被套過,但往往在幾次止損後利潤慢慢回吐,賺不到什麼錢。2013年開始,使用價值投資的方法,趕上2013~2015年的牛市行情,到2015年底,粗略計算獲得了240%以上的收益。

如果平攤到10年,年化收益率僅13%左右,若從2013年皈依價值投資開始,年化收益率可以達到約48%,大幅跑贏同期指數,由於穩定盈利的時間週期還是不夠長,所以我也一直告誡自己,不可因短期成績沾沾自喜:投資不是短跑,是馬拉松。

問:前面6-7年沒賺什麼錢,為何還會堅持自己投資炒股?

詩安:2007年剛入市,買的是基金產品,受到較深的傷害,後來覺得,無論如何都要將命運把握在自己手上,而不是拿錢去給基金經理練手割肉。加之很快從互聯網學了技術分析方法,認定在下跌趨勢中要空倉,而公募基金多數是有不低於6成的倉位,所以寧可自己練技術賠錢,也不買基金賠得不明不白。

問:您現在管理幾位數股票資產?預期年化收益率是怎麼樣的?

詩安:現在完全是自有資金投資,期間不斷有工資收入慢慢投入,加上近幾年的本金翻番,資金規模在7位數。隨著對價值投資的理解程度逐步加深,我覺得合理的收益率預期很重要,長期看,平均每年可以達到15-20%的收益率,就很滿足了。

問:您從事工作對您的投資有什麼影響嗎?

詩安:我從大學畢業開始就一直在金融行業工作,所以耳濡目染,很自然地就開始學習理財,研究投資。

【投資歷程】“放棄五年技術分析迷夢,對價值投資生三段領悟”

問:能講講您的投資之路嗎?投資理念和風格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詩安:按時間劃分,我的投資之路粗略地分為兩部分:

(1)2007至2012年,初生牛犢,刻苦鑽研技術分析。期間,研究不同的技術指標,學習趨勢投資、纏論、曹仁超牛眼投資法等等不同的細分階段。

我發現這些以趨勢和技術指標為依據的投資方法,是很容易讓人沉迷的,因為理論上講的十分有道理,就拿均線來講:某個階段,哪根均線最有效?事先是不知道的,事後你可以通過不斷測試,找到此前一段時間最有效的均線,無論是60天線,20天線,13天線......總有一根均線可以把過去某一階段的歷史走勢分析得頭頭是道。

但無論是趨勢線,還是均線系統都屬於右側交易(纏論中的頂底背離除外),在均線上方,代表股價強勢,進場持股,享受大漲;在均線下方代表股價弱勢,空倉觀望,躲過大跌。順勢而為,永遠參與強勢標的。

這種在股價走出來後,進行買入或賣出的操作,似乎很容易學會,但幾年下來,我發現,雖然我紀律嚴明,技術分析頭頭是道,在市場某些階段的確可以賺到錢,但只要股價進入震盪市,當股價在均線上下不斷往復時,就是我不斷高買低賣時,每次止損幾個百分點,次數一多,回撤併不小,而且損失大量精力和時間。

也許有做技術分析收益頗豐的投資者,但那個人不是我。我逐漸反省,為何花了這麼多精力,自己腦瓜也不算特別傻,技術理論也一套一套的,但不賺錢肯定有問題。

我開始研究這個世界上赫赫有名的投資者們都是怎麼做(趨勢投資)的,經人推薦買了一本《股票作手回憶錄》,聽聞作者是趨勢投資界最偉大的人物,傑西利佛莫爾。2012年底,我正看了個開頭,突然好奇利佛莫爾究竟是個什麼樣的人,於是上網去搜尋,結果發現,利佛莫爾一生跌宕起伏,驚心動魄,依靠投機,數次成為美國最富有的人,破產後東山再起,最終虧完了所有的資本,在開槍自殺前,他寫道“我的人生就是一場失敗”。什麼鬼!這可不是我要的人生,即使幾度輝煌都難掩最終的悲劇。於是我合上了《回憶錄》,再也沒有翻開過它。

(2)2013初年至今,放棄趨勢投資轉入價值投資,對價值投資的理解也在不斷深化。

2013年初,我徹底顛覆了過去7年知識積累,要放棄研究了多年的交易體系及付出的沉沒成本,是需要勇氣的,幸好我還不算太老。

最初是看彼得林奇,菲利普費雪,學習成長股投資,瞭解了公司不斷成長才是股價長期上升的基石。在2013年我買了大量中小創高成長的標的,當時我真的以為自己是價值投資,不看估值買入一堆PE30-40倍的小票,然後長期持有,等待成長。那時候還沒看格雷厄姆,看的是費雪為代表的成長股投資,所以沒有將PE看得很重。巧合的是,2013年中小創大漲,手中的4個重倉股:美亞光電、三諾生物、太安堂、索菲亞,一年多就市值翻番了,那段時間我很興奮,果然買入成長股長線持有,就可以賺大錢。

為了鍛鍊我長線持股心態,我覺得要繼續學習,通過篩選書名,我買了一本評價頗高的《股市長線法寶》。(買書這件事可以發現,人們總是選擇自己想看的,這和人們看到的都是希望看到的如出一轍,當我相信價值投資時就會一本接一本去買這方面的書籍,而這些書籍講的核心內容有共通處,會加深我對這種理念的相信)。

《法寶》告訴我,長期統計結果,世界上無論是貨幣、債券、黃金,收益率都無法與普通股相提並論。股票才是長期投資的最好選擇。此外,不要偏信成長,而忘記了便宜的低估貨,印象最深刻的例子就是偉大的成長股IBM和新澤西石油公司的故事。我發現有要停下來,審視一下過去1年半載,我買入的這些小票是否存在估值風險。

後來,我看了格雷厄姆的《聰明的投資者》,很震撼,思維漸漸清晰,我開始從過度追求成長性,向著先求不輸再求勝的保守派價值投資思想轉變。隨著調倉換股,手中持股的PE和PB越來越低,雖然如此,因為價值藍籌的倉位並不夠,我在2014年末的銀行拉昇行情中並沒有獲得很好的收益,還錯過了2014年中期的歷史估值最低區域。

2015年上半年,百花齊放,唯獨銀行股估值不高,到股災前,記得是5月份的時候,我感覺整個市場已經存在非理性繁榮,於是很自然地,會去跟上一波大牛市07年比較,當時07年530暴跌前,其實指數只有4000多點,並不是大家很多人印象中的6000點,恰恰是530暴跌後,依靠銀行等藍籌板塊估值不漲,才一路漲到6124的。

於是覺得整個市場需要銀行股的估值抬升來完成最後一波,這種歷史重現的慣性思維,讓我做出決定,將手中持股幾乎全部拋出,重倉銀行,我選擇了興業和浦發,但天不遂人意,後面的股災中,銀行並沒上升,而且隨大勢一起下跌,但表現的相對抗跌,兩輪股災過後總市值回撤了30%+,在8月下旬看到浦發加速下跌,我果斷從股市外轉入增量資金(在牛市中堅決不轉入,股票賬戶外的固定收益類資金),全力加倉浦發,當時浦發pb記得是所有銀行裡最低之一。隨後幾個月一直到年底,我也很意外,也許是生命人壽的不斷增持,浦發銀行的走勢明顯強於其他銀行股,到2015年12月,已經創出歷史新高。我粗略估算過一次,2015年收益率可達到45%。

在2015年下半年,人們紛紛感嘆熊市之苦時,我的內心是很平靜的,也許是這種淡定的心態,讓我在市值新高時,更多了一份堅定價值投資的信念。

因為在2015年下半年,學習了沃爾特施洛斯的投資方法,覺得與我保守的性格比較契合,雖然大沃本人並不喜歡買銀行等高負債板塊,但我依然覺得他的思想為普通投資者,特別是對基本面研究實力一般的投資者們,點燃了一盞希望的明燈,同時將目光轉向了港股市場,同一只股票,可以比內地便宜30%以上的市場,如今我A股和港股的倉位各一半,倉位已經達到8成,特別是2季度,我的港股買的比較多,但我不會滿倉,手中保持一部分現金,等待市場嚴重犯錯之時再用。

2015年末至今,我將浦發的持倉移到了其他相對低估的銀行股及其他低估白馬,有水電,有國寶級醫藥,有汽車,有電器,有地產,持倉更加均衡分散。

“學不了巴菲特,可以學施洛斯”

問:為何在您看來施洛斯的投資方法更適合普通人?

詩安:施洛斯沒有讀過大學,可見學歷對於投資成功沒有必然聯繫,這給了普通大眾,特別是沒有受過高等教育的普通人希望。

巴菲特和費雪都喜歡與公司管理層閒聊,並通過判斷“人”的能力來選擇是否相信公司,但普通人沒有那麼多機會去和上市公司高層溝通,在這件事情上,施洛斯就是個純粹的宅男,他從不與公司人員打交道,更多的時候,他只是在家裡看資料做分析。

巴菲特以集中投資著稱,施洛斯則因為覺得自己能力圈不足以不犯看走眼的錯誤,而選擇極度分散的持倉。這進一步證明,收益率的高低並非與集中度完全相關。

施洛斯甚至不關心企業本質,對企業是否有護城河,是否具有優越的商業邏輯不甚關心,他只關心資產,認為資產總是值點錢的,買入被低估的資產,分散持有,很難輸錢。

我們崇拜巴菲特,但又覺得巴菲特難以複製,原因無非是我們大多數普通人,不具有清晰的能力圈,不具有一眼定胖瘦的商業邏輯判斷力,不具有與公司管理層接觸的機會,不具有集中持倉且不看走眼的能力。

既然這樣,就學施洛斯,他用了與巴菲特截然不同的投資方法,也取得了令人尊敬的投資成績。

問:不少網友對施洛斯並不熟悉,能否講講您所知曉的施洛斯的投資體系?

詩安:沃爾特施洛斯的投資方法,講究當下的便宜,多於未來的成長。把賬面價值看得比利潤更加重要。從不與公司管理層打交道,不關心公司業務是否有護城河,或商業邏輯是否持久可期,而是看現在是否足夠便宜,最好是可以買賬面價值打5折的公司,股價低於每股營運資金的公司。這是一種先保證不輸錢,再考慮贏錢的策略。就等於足球比較裡防守反擊,先不失球再考慮進球。試想如果一家公司賬面上躺著的營運資金都有10個億,而公司市值標價8個億,你收購這家公司有什麼風險麼?你可以借錢8億買下整個公司所有股權,然後把公司的現金拿出來還掉8億借款,你還白撈2個億。當然如果的市場,由於發展更為成熟,很少會出現股價低於營運資金的情況了,所以可以將思路修正為買入PB更低廉的公司,不要為淨資產付出過高的溢價。

【投研理念體系】“價值投資為基石:股權思維,安全邊際,理解波動”

問:能概括下您的投資理念嗎?

詩安:我的投資理念建立在價值投資基礎上,總結為12字:股權思維,安全邊際,理解波動。

股權思維,買股票,不是買未來的股價漲跌,而是買一家企業,買一門生意,你是股東,如果你錢足夠多,可以把企業股票都收購了,企業賺得的利潤就都是你的了。如果錢不足以控股,你就是買了企業的一部分,對應的企業利潤和價值增長,就是你的潛在收益。這樣你會安心地持股了,拿得住股票的心態,是通向投資成功不可少的一步。

安全邊際,買股票,不能因為公司發展前景多麼多麼好,公司業務如何如何出色,就隨便買入。霍華德馬克斯、施洛斯都不止一次強調,除非你覺得你可以做到像巴菲特芒格那樣的睿智和偉大,一眼參透企業商業本質,並可以判斷企業的護城河可力保企業長期優秀,不然,不要為企業付出過高的溢價,當一門生意足夠便宜時,你很難虧錢,分散投資,持有一堆低估品種,你會睡得更安心,投資嘛,先不要虧錢,然後記住第一條。

理解波動,格雷厄姆對市場先生的描述,讓我豁然開朗。人們總是希望對已經發生的事情進行復盤,希望通過找到某種原因,來解釋已經發生事情,比如石油漲到140美元時,人們紛紛認為由於原則開採的速度,幾十年後地球上石油儲備就岌岌可危,於是,物以稀為貴,石油漲到300才合理,但是事實是短短的幾年後,原油價格就跌破了30美元,此時經濟學家們又站出來闡述原油下跌的合理邏輯,既然原油遲早要用完,那麼人類一定會去尋找替代品,所以作為要被替代的能源品種,價格再低也是合理的。

A股瘋牛時,身邊所有的朋友都認為牛市是國家意志,中國要改革成果,必須依靠股市,所以股市估值高也不代表要跌,人民日報更是宣稱4000點為牛市起步,中國的牛市是改革牛,萬眾創新,需要偉大的股票市場。然後一年後的今天,股市徘徊在3000點附近,人們又站出來解釋,這是多麼合理,我們估值這麼高,銀行潛在壞賬一堆,國家經濟不行,遲早崩盤。

這一切都犯了一個錯誤:人們總是認為市場是正確的,市場大漲,所以是改革牛,估值高不是問題,國家需要長期上漲的市場。市場大跌,所以一定是中國經濟要崩,我們的股市主要是服務於融資的,長期看,沒有任何投資價值,銀行估值這麼低,市場既然這麼定價,一定是有道理的,肯定是壞賬,壞賬一旦爆發,國家經濟必然要垮掉,所以才給出上市銀行破產價在市場上交易。

格老說的很輕巧:市場先生並不一定是正確的,這名先生經常情緒不穩,有些日子市場先生很快活,只看到眼前美好的日子,市場先生就會報出很高的價格,其他日子,市場先生卻相當懊喪,只看到眼前的困難,報出的價格很低。

你只需要理解他的這種神經質特點,理解他為你帶來的波動,然後巧加利用,即可。

問:您當前的投資風格偏向那種?

詩安:我的投資風格75%的價值+25%的成長。我一直認為價值和成長並不對立,最棒的投資是價值和成長結合的。

我是土象星座的,性格比較保守謹慎,所以,我更認可當下的便宜,是看得見的,未來的成長,需要商業預判的同時,還需要一定的運氣,對我這凡人來講,無法準確預測。

我在市場極度高估時,會選擇買分級A,由於債的屬性,分級A在折價嚴重時,幾乎可以約等於一種套利,是低風險套利的一種。

“買股票不需搞那麼複雜,做好這些就夠了”

問:能概括下您的投資體系嗎?

詩安:我在2015年3月上海的一次投資交流會上,分享過我的投資體系。許多價值投資者喜歡講究定性,所謂通過商業邏輯的性質判斷企業發展前景。這種對我這種理科男來講,總覺得有些玄乎,我喜歡定量的東西。

首先設定一個投資預期,年化15%,5年就能翻一番,長期看來複利是不錯的。但如果有機會實現更高的收益水平,我也會欣然接受。

我的理解,長期看,股票的投資性質其實就是一種收益率高於債券的債券。既然如此我拿一個社會無風險收益率,可以是10年或30年期國債,加上一定的風險溢價得到X,通過取倒數得到一個自定義的無風險PE=1/X,然後在低於這個PE的範圍內選擇投資標的。

個股扣非ROE長期高於15%,並在歷史上證明他們有能力維持較高ROE水平。重資產行業,PB越低越好,這樣防禦力強。輕資產行業,負債率越低越好,可以給予PB適當溢價,前提是ROE足夠優秀,最好可以達到20%。不找黑馬,選擇白馬,有品牌,不追求快錢。股票就是一張票面值為PB,利息率為ROE的長期債。

然後就選擇標的買入,但賣出才是交易體系的核心。很多人覺得會買,但總賣不好。我的答案是,我就是這種人,但我可以理性地接受這一切,比如我2014年賣出的索菲亞,2015年賣出的博雅生物等,後來都迭創新高,但我絲毫不後悔,因為我不知道後來個股的PE和PB會提高到如何水平。

我的投資體系,等待心儀公司的PE低於市場無風險PE=1/X時買入,

在以下情況下賣出:

(1)基本面變壞

(2)找到了更好的標的。

(3)當股價上升,PE超過2/X時,賣出1/3倉位,PE超過3/X時,賣出1/3倉位。剩餘的1/3作為長期持有倉位,等待(1)和(2)的情況出現。

注:買入時的X可能與賣出時的X不同,因為市場當時的無風險收益率會有變化。

問:能否推薦三本你覺得有價值的書?

詩安:《聰明的投資者》,價值投資的偉大著作,再怎麼推薦都不為過的經典。

《投資中最簡單的事》,中國人邱國鷺寫的,比較接地氣,沒有翻譯的問題。是入門很好的價投書。

《股市長線法寶》,西格爾教授的統計研究造詣頗深,看了之後,會對股市發展規律有一個整體瞭解。

炒股的兄弟,请不要为难自己

投資與理財為您打開財富的門

炒股的兄弟,请不要为难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