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民和股神的差距,三張圖說明白

近來A股跌跌不休,一組數據讓股民泛起陣陣心酸:

股民和股神的差距,三張圖說明白

金融危機已經過去10年了,全球股市都漲了,只有上證指數還在原地踏步。十年一覺A股夢,醒來還是虧損人。

看到這兒,很容易得出一個結論:珍愛生命,遠離中國股市。

股民和股神的差距,三張圖說明白

中國股市真的不行嗎?

雖然情緒讓我說“YES”,但理性告訴我事實並非如此

首先,上證指數≠股市,上證指數≠股市,上證指數≠股市,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上證指數反映的只是在上交所上市的全體個股的表現,更確切地說,是其中大市值個股的表現。

這個問題我們之前有寫過《“股災”三週年丨我們都被這個指數騙了》,這裡不贅述。

若以覆蓋了95%的A股市值、更能代表A股整體情況的中證全指(000985)來看,

股民和股神的差距,三張圖說明白

過去十年中證全指的表現超過了港股恆生指數、英國富時指數,和韓國股指漲幅相當。

如果說指數可能失真,那我們再看個股:

根據wind數據顯示,2008年8月6日,兩市共有1558只個股。

2008年8月6日至2018年8月6日,1145只上漲,413只下跌,552只漲幅超100%。

過去十年,近四分之三的股票是漲的,三分之一的股票漲幅超過100%。

是不是與你想的不太一樣?

如果你按2008年8月6日的收盤價把這1558只個股各買1萬元,到了2018年8月6日,收益率是多少呢?

117.39%,年化收益率8.07%。

已經接近美股道瓊斯指數這10年的漲幅了(118.79%)!

中國股市好像並沒有很差。

對中國股市怨聲載道的,除了股民,還有基民。

那我們再來看看基金的表現。

根據wind數據顯示,2008年8月6日,全市場共有262只偏股型基金。

2008年8月6日至2018年8月6日,241只正收益,78只收益率超100%,平均收益率77.89%,年化5.93%。

過去十年,92%的偏股基金都是賺錢的,30%的基金收益率翻倍。

看來中國股市並不是不行,過去十年,不論是股票還是基金,雖然跑不贏一線城市的房價,但是跑贏了通脹,跑贏了存款利息,也能跑贏了理財產品。

但大多數人願意選擇相信上證指數描述了真實情況——因為他們沒賺到錢,甚至是虧錢的。

到底是誰不行?

有兩張圖很能說明問題。

第一張圖

是滬深兩市成交量和上證指數的走勢對比。

股民和股神的差距,三張圖說明白

第二張圖

是全市場偏股型基金份額變化和上證指數的走勢對比。

股民和股神的差距,三張圖說明白

用一句話就能概括這兩張圖:

人貪我也貪,人慫我更慫。

這種“追漲殺跌”的操作,虧了錢,難道只怪股市麼?

但是,為什麼我們很少聽到炒股的人說“不怪股市,是我自己水平不行”呢?

因為“將成功歸於自己,將失敗歸於外因”會讓我們感覺好一些,心理學上稱之為“自利偏誤”。

考試考了高分,我棒棒噠;考差了,這題誰出的?

賺錢了,沾沾自喜;虧錢了,就把鍋甩給股市。因為這樣會讓我們覺得好過一些…

人性如此。

然而,嘴上可以不承認,但實際行動真的要改改了。

過去十年的經驗教訓還不夠麼?

熊市的時候不敢抓住機會,難道要等到5000點麼?

不要重蹈覆轍。

熊市才是更好的朋友

現在祭出第三張圖

黃線是標普500指數走勢,黑色柱是“股神”巴菲特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持有的現金數量。

可以看到,在2008年金融危機、股市暴跌之時,伯克希爾哈撒韋的現金持續大幅減少。

股民和股神的差距,三張圖說明白

對此,巴菲特在2009年的致股東信中是這樣說的:

2008年初,我們擁有443 億美元的現金資產,在 2009 年,我們的現金減少到了 306 億美元 (其中 80 億用於 BNSF 採購),我們在過去兩年已經用了很多錢。

那是一個理想的投資時期:恐慌的氛圍是投資最好的朋友。

那些只在評論者樂觀的時候投資的人,最後付出了昂貴的價格。

最後,在投資中起作用的是你對所花的成本以及這個業務在隨後的十年或二十年的盈利,儘管只是在股市上買入一小部分。

股民和股神的差距,三張圖說明白

股神誠不欺我也!

雖然人人都愛牛市,但也許熊市才是更好的朋友。

股民和股神的差距,三張圖說明白

投資就是這麼逆人性。

如果你有在熊市中挑出優秀公司的能力,最好不過;

如果沒有,那就按照巴菲特的建議買指數基金;

如果你不敢一把梭,那就定投。

投資者的大部分錢實際上是在熊市中賺到的,只是當時並沒有意識到而已。

——雪拜•科倫•戴維斯,美國傳奇投資人(戴維斯雙擊的那個戴維斯)

熊市或許比你我能撐住的時間更長

熊市並不可怕,它只是為下一輪牛市積蓄力量。牛熊交替,循環往復。

可怕的是熊市的漫長,還有那種絕望的感覺——在熊市裡面一切信息都將證明市場未來更熊。

有人肯定想,既然熊市是漫長的,我可以先離開市場,等牛市起步時再進來,這不是很完美嗎?

A股中最多的就是這類投資者吧,覺得自己比絕大多數投資者更聰明。

而歷史經驗表明,這類投資者:

1、可能會在熊市見底前離場了,少捱了最後一刀;

2、無緣參加接下來的牛市,只有市場大漲後,他們才能恢復信心,追高買入…

3、開始下一個輪迴。

偉大的經濟學家凱恩斯有句名言:

“市場持續非理性的時間總會比你能撐住的時間更長。”

這就是說,市場的熊市比你我能撐住的時間更長,當你快撐不住即將割肉時,請把凱恩斯的這句名言默唸三遍。

本文首發自公眾號小基快跑(xiaojikuaipao2014)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