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際網路+時代,現代農業新模式設想

“互聯網+”作為互聯網思維的落地實踐模式,已經開始在廣闊的經濟領域生根發芽,甚至開花結果。農業看似與互聯網有距離,但也因此“互聯網+農業”的潛力卻是最為巨大。探索出一套“互聯網+現代農業”的新模式,將會在最為深遠的意義上改變我們既往的生產和生活軌跡,最終創造一個完全不同於以往的互聯網+農業新時代。

●現代農業發展本身要求與互聯網相結合

自古以來,農業就是立國之本、社稷之基。最大限度地讓所有人吃飽,儘可能地保證糧食安全是傳統農業的終極目標。改革開放以後,隨著耕作技術的提高,化肥、農藥的使用,育種基因技術的進步,現在農業已經可以在保證“吃飽”的前提下向“吃好”轉變。比如以方便麵為代表的一批便利食品的出現加深了農業與工業、商業的結合,社會化大生產與市場經濟的發展使得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開始得到保障。但信息的不對稱,依然使得消費者的需求與農業產品的供給存在明顯的現實矛盾,即消費者得不到物美價廉的農業產品,而農民本身卻可能存在大量農產品的滯銷或者低價銷售,主要的成本與利潤都被中間環節攫取了。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這一情況開始出現根本性的轉變。現代農業藉助互聯網平臺,已經可以“點對點”地宣傳自身農產品,使得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可以得到越來越大的滿足。

互聯網+時代,現代農業新模式設想

事實上,農業與互聯網的結合目前依然遠遠不夠,這主要體現在消費者的生活需要與農民的生產需要兩個方面。

對於消費者而言,如何買到適合自身個性化需求的農產品,如何保障農產品本身的安全性是首要考慮的問題。這就要求現代農業要通過農莊網站,農產品線上賣場等平臺第一時間發佈產品信息,並通過與消費者互動交流掌握最新資訊,調整自身的農業產品格局與配比。

互聯網+時代,現代農業新模式設想

從農民需求方面來說,其實農民也是消費者。特別是現代農業,離不開諸如溫室大棚、育苗資材設備、農藥化肥、金融信貸、農產品供求信息平臺等二、三產業的支持與保障。為了最大限度地生產出適銷對路農產品,甚至滿足消費者個性化的“一對一”需求,現代農業亟須用數字技術提升農業生產效率,通過信息技術對地塊的土壤、肥力、氣候等進行大數據分析,然後據此提供種植、施肥相關的解決方案,從而大大提升農業生產效率。農業信息的互聯網化將有助於需求市場的對接,互聯網時代的新農民不僅可以利用互聯網獲取先進的技術信息,也可以通過大數據掌握最新的農產品價格走勢,從而決定農業生產重點。與此同時,農業電商將推動農業現代化進程,通過互聯網交易平臺減少農產品買賣中間環節,增加農民收益。面對全國數以萬計上的農資市場以及近7億的農村用戶人口,農業電商也面臨巨大的市場空間。

互聯網+時代,現代農業新模式設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