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這件軟著侵權糾紛案判賠額高達1505萬元!

繼今年6月初就一起軟件著作權侵權糾紛案作出900萬元高額賠償的判決後,近日,上海知識產權法院針對同一系列軟件的著作權侵權糾紛案再度作出1505萬元的高額賠償。該案原告為法國達索系統股份有限公司,涉案軟件為CATIA軟件,一起來看看案件詳情。

驚!這件軟著侵權糾紛案判賠額高達1505萬元!

法院重拳出擊,嚴懲軟件盜版

繼今年6月初就一起軟件著作權侵權糾紛案作出900萬元高額賠償的判決後,近日,上海知識產權法院針對同一系列軟件的著作權侵權糾紛案再度作出1505萬元的高額賠償。

該案原告為法國達索系統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達索公司),其認為被告上海同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同捷公司)存在大量非法使用CATIA系列軟件的行為,故將其起訴至上海知識產權法院。法院經審理後作出一審判決,判令同捷公司停止著作權侵權行為,賠償達索公司經濟損失及合理費用共計1505萬元。

上海知識產權法院相關負責人表示:“法院結合該案的證據情況,以雙方提交的有關軟件銷售價格的證據作為參考,綜合考慮已查明的侵權數量、達索公司CATIA系列軟件的價格、同捷公司的侵權期間和主觀惡意等因素,在法定賠償最高限額之上酌情合理確定賠償數額。法院此次作出高額判賠,意在嚴懲盜版軟件惡意侵權者。”

達索公司是CATIA系列計算機軟件作品的著作權人。達索公司發現,同捷公司作為一家獨立汽車工程技術公司,在各大人才招聘網站發佈招聘熟練運用CATIA軟件的專業技術人員信息。達索公司認為,有證據表明同捷公司存在大量非法使用達索公司CATIA系列軟件的行為,故將其起訴至上海知識產權法院,並向法院申請訴前證據保全。

上海知識產權法院經審查後作出裁定,對同捷公司實際辦公地址處所有電腦中的CATIA系列軟件的安裝與卸載、使用等情況採取證據保全措施。

2017年5月11日,上海知識產權法院執行法官到同捷公司辦公場所,以抽樣檢查方式對同捷公司的電腦實施保全,並全程錄像。根據現場保全的結果,同捷公司的電腦數量為180臺,執行法官以10%的比例進行抽查。在抽檢的18臺電腦中僅有2臺電腦沒有安裝過CATIA系列軟件的記錄。在證據保全過程中,法官發現同捷公司有刪除電腦中CATIA系列軟件的行為。

達索公司認為,同捷公司在其辦公場所內的電腦上商業使用達索公司享有著作權的CATIA系列計算機軟件的行為,構成軟件著作權侵權,請求法院判令同捷公司立即停止侵犯達索公司CATIA系列計算機軟件著作權的行為,賠償達索公司經濟損失1500萬元和合理費用1萬元。

對於達索公司的起訴,同捷公司辯稱,抽查中沒有CATIA系列軟件工作日誌以及工作日誌不完整的計算機不應視為使用過被控侵權軟件;此外,同捷公司使用涉案軟件是作為教學目的,屬於合理使用,因此,同捷公司不存在著作權侵權行為。

驚!這件軟著侵權糾紛案判賠額高達1505萬元!

四大因素,法院作出高額判賠

上海知識產權法院經審理後確認了該案的三大焦點問題,其中,如何確定該案的賠償金額是焦點問題之一,法院根據現有證據,作出高額判賠引發業界廣泛關注。

在確認同捷公司是否侵犯了達索公司軟件著作權方面,法院認為,根據證據保全現場勘驗筆錄、相關攝影攝像記錄以及司法鑑定中心出具的鑑定意見書,可以認定同捷公司在其工作場所內的電腦上安裝過CATIA系列軟件。鑑定人在抽檢的18臺電腦中通過日誌文件的修改日期可以推定,同捷公司在證據保全過程中刪除過相關軟件,鑑於同捷公司存在毀滅證據的行為,法院對被控侵權事實作出不利於同捷公司的推定,即認定同捷公司在電腦上安裝的CATIA系列軟件系達索公司在該案中主張著作權的軟件。

該案中,無論是從同捷公司的經營範圍、企業介紹,還是招聘信息內容來看,其均是專業從事汽車設計的商業公司,並非教育機構或公益機構,屬於CATIA系列軟件的商業用戶,因此,同捷公司使用軟件的行為並非屬於合理使用。綜上,上海知識產權法院認為,同捷公司未經達索公司許可,在其經營場所內的電腦上安裝了達索公司主張著作權的涉案軟件,侵犯了達索公司對涉案軟件享有的複製權,依法應當承擔停止侵權、賠償損失的民事責任。

“該案中,雖然達索公司的實際損失和同捷公司的違法所得均難以確定,但結合達索公司提供的現有證據已經可以證明達索公司因侵權所受到的損失超過了著作權法規定的法定賠償數額的上限50萬元。”該案主審法官表示。

在確定賠償額方面,法院主要考慮了4個因素。該案主審法官介紹,一是侵權數量,經證據保全現場勘驗,同捷公司約有180臺電腦,法官與同捷公司相關負責人協商後,以10%比例抽查,18臺電腦中有16臺電腦安裝過涉案侵權軟件,按比例計算,被告安裝侵權軟件的數量為160套;二是達索公司CATIA系列軟件的價格,達索公司提交的證據顯示涉案軟件售價在20萬元左右,同捷公司提交的證據顯示涉案軟件的價格在10萬元左右;三是同捷公司的侵權期間,同捷公司在2006年之後並未購買過涉案軟件或者為軟件升級付費;四是同捷公司的主觀惡意,同捷公司作為從事汽車設計行業的商業主體,對於涉案軟件的著作權人以及合法使用涉案軟件的方式應當明知。據此,上海知識產權法院作出上述判決。截至發稿時,該案還在上訴期內。

驚!這件軟著侵權糾紛案判賠額高達1505萬元!

上海知識產權法院相關負責人表示:“繼今年6月初針對同一系列軟件的著作權侵權糾紛案作出高額判賠後,法院此舉再次重拳嚴懲盜版軟件惡意侵權者,切實維護了權利人的合法權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