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不過一場漸行漸遠的夢境

人生不過一場漸行漸遠的夢境

人們很少會去對比不同的人生,宏觀思考不同的“人生主題”,但每個人應該都隱約知道自己的“人生主題”和“人生重心”。所謂的“人生主題”,其實就是各“主題”在人生中的比重和受影響的程度,由此可清晰地推斷出我們的“人生重心”。

一、“人生主題”的內容

以我目前有限的人生經驗和閱歷,我將“人生主題”分為以下幾種:

1.事業型

事業型不難理解,很多人常說“以事業為重”,“工作重要”,甚至有人秉持“尚未立業,何以成家”的觀念。此類人將事業看得尤為重要。

2.情感型

情感包括愛情、友情、親情,不少人把情感看得比什麼都重要。從執著程度上來說,曾出現過因分手而產生過激行為最終造成悲劇的情況。從比重上看,擁有情感型主題的人更願意花大部分時間在他的情感關係中,如戀人之間會經常膩在一起,兄弟閨蜜經常出去“聚會”等。

3.家庭型

家庭型是每個人都有的一種“人生主題”。即使在現代,也有很多人把大部分時間投入到家庭中,每天都要妥善安排好每個家庭成員、處理好家庭成員的關係,其中也不乏一些家庭問題比較嚴重的人。

4.學習型

學習型的“人生主題”沒什麼需要解釋的,大部分人都是從學生時代過來的,想必都深諳“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的道理,都有豐富的學習經驗。此外,這類人生主題還存在於那些堅持終身學習之人的人生中。

5.自由型

這個名稱比較抽象,我將那些嚮往自由瀟灑人生、隨性生活的人定義為自由型人。他們可能是漂泊不定的遊人、旅行家、攝影愛好者、作家、藝術家,也可能是某個寵物店、酒吧的老闆。他們更多是自由職業者們,他們不把這些事看成事業,也不是多麼崇高遠大的理想。最關鍵的是他們因為真心熱愛,所以就去做。他們一直享受當下所做的每一件事,這便是自由型的“人生主題”。

6.生活型

生活型人生指被生活所累的一類人,古話說“柴米油鹽醬醋茶”,現在又出現了了“學房車”。有些地區的人可能連溫飽都不能保證,上到八十歲老人下到十幾歲的孩子都變成了家裡的勞動力,為了謀生,他們艱苦地生活著;有的人忙忙碌碌,為了買套自己的房子,擁有一輛自己的車,給孩子更好的學習環境。與事業型不同的是,事業型的人是將事業看成一種理想信念,希望事業有成;生活型的事業是以生活或其他相關的目標為根本目的,事業淪為了一種手段。這個類型的人確實有著事業型的“人生主題”,但他的“人生重心”一定是生活型。

7.悲慘型

此“人生主題”指一些比較消極的人,由於個人曾經有過一段很長時間的相關經歷,所以我知道,悲慘型主題的人會活在自己設定的陰暗世界裡,他們有可能是自卑、敏感、迷茫、抑鬱,也有可能就是單純的消極。他們的世界裡永遠都是灰色調調,透不進一絲陽光,任何一點事、一句話都會被自己加戲然後無限擴大最終指向“悲慘人生”。

8信仰型

信仰型同樣是根據自身的經歷提出來的一種“人生主題”。主要指這個世界上的修行者。瞭解宗教修行的人很容易理解“生活處處是修行”的道理,吃飯是修行、睡覺是修行、工作是修行、與人相處是修行、就連呼吸和起心動念都無一不是修行,“不執著於修行”更是一種修行。無為而為,不修而修,不求而自得。所以這一“人生主題”無論是從精神上還是時間上來看都是尤為重要的主題。

人生不過一場漸行漸遠的夢境

二、引發我思考人生主題的原因

我之所以產生有關於“人生主題”的想法,有以下兩方面的原因:

1.思想鋪墊

一年前看過一本書,書名為《來自靈界的答案》,這裡對書本的真實性和科學性不做探討,但書裡的內容卻引發了我的思考。書裡提出了七條“選擇線”:愛情、健康、財務、事業、靈性、家庭、社交生活。相比之下,我的八個主題顯然不是那麼概括簡明,可能是由於我的思考起點是為了統合儘可能多的人生,因而大體上是基於自己的人生經驗和所學知識,所以總歸是有限的,一定還有其他的“人生主題”沒有被探討列舉出來。

這本書裡,大致意思是說我們每個人都有一定的課題需要完成,就像考試一樣。例如一個家庭有很大問題的人,如果他不能學習如何正確處理好家庭問題並不迷失自我,那麼就相當於考試不及格,以後還會經歷相同的事情,直到自己有所覺悟。

另外,從因果業力或者說靈魂記憶、阿賴耶識、潛意識、DNA記憶等方面來看,因為我們過去曾經的某些回憶、執念被深深記錄在我們的靈魂深處,種下了“因”,就會牽引產生相應的業力,誘發現在的“果”,需要釋放清理掉這些記憶,也就是學會如何應對這個課題,妥善處理我們的“人生主題”。現在已經有通過回溯催眠找到某一世的關鍵記憶,以解決現世病痛的案例,如某人這一世很怕水,那他很可能某一世是淹死的,看到水就會感到恐懼;還有人見到某個人就很討厭,這可能是某一世和這個人的因緣;還有人生下來就有胎記,那很可能是某一世留下的傷口。

實際上,所有的課題都是教我們“放下”。執念就像種子一樣,早晚會發芽,擔心恐懼的事情必然會出現,就像人們總說的“越不希望出現什麼,就越出現什麼”。“放下”是一個應對所有課題的法門,如果我們無法用世間法(俗諦)處理好我們的“人生主題”,“放下”(真諦)總歸是沒錯的。因此,“人生主題”的出現最終目的也是要教我們如何擺脫痛苦、追求極致的寧靜以及尋找真我本性的過程。

2.現實問題

半個月前和朋友聊天,談論到各自的人生規劃。她對她的未來有非常明確的目標,是典型的事業女強人類型。在感情(愛情)方面,她認為感情只會佔用她有限的精力,必須要全身心投入到她的事業上去。當時我就對她說:“你選擇了一條註定不會輕鬆的路。”很明顯,她的“人生重心”就是事業,其它的“人生主題”如家庭、情感(友情)也是她的人生主題。

“主題”這一概念比較容易誤解,並非只有坎坷困苦的才是人生主題,文章開頭也說過,我們人生所佔比重比較大的一部分就是我們人生的主題。而且每個人一生的不同階段會有不同的人生重心,會同時附帶幾個不同的人生主題,這些人生主題構成了我們的一生。

接下來繼續說我的人生規劃,我的計劃無非就是一直考學,之後或教書或做研究或從事相關行業的工作,等到五十歲左右,無論當時的我在做什麼,都會放下一切,歸隱山林,潛心學習修行,如果七十多歲的時候還健在,就會回到世俗生活中,培養後代。我的人生來去,用水哥(王昱珩)的話來說就是:“在山上呆久了,下山來看看這世間的新鮮事兒”。朋友聽完我的人生說:“雖然很平淡但感覺很舒服。”我的“人生重心”就是信仰、學習,同時附帶有家庭、情感(友情),對愛情的看法基本跟我的朋友差不多,健康、金錢方一直也沒有特別重視過。

我和朋友的對比很好地詮釋了不同的“人生主題”和“人生重心”。人生的重心,客觀來說是“比重”問題;消極地看,就是“劫難”;積極地看,則是我們的“興奮點”,是我們做某一件事的原因和動力。比如事業型的人更在乎事業的發展,生活型的人則通過工作來滿足某些生活需求。情感型的妻子更在乎和丈夫孩子在一起的感覺,家庭型的妻子則比較關注家庭的生活和家庭成員之間的維繫。

人生不過一場漸行漸遠的夢境

三、結語

最後,我想提出幾個問題,平時不妨問問自己:

為什麼每個人都有不同的“人生主題”和“人生重心”?

為什麼放下了一個又會有另一個主題事件出現?

這樣的課題有沒有終結?怎麼終結?

身邊的人是否有著相同的主題?

那些在某一方面很順利的人是以什麼心態看待某件事,用什麼方法處理某類事的?

你希望你的“人生課題”順利通過嗎,希望擺脫某一方面的痛苦嗎?

你願意現在就放下嗎?

請記住,能夠改變現狀的只有我們自己,我們給自己設定了這樣那樣的限制,給自己設定了各種各樣的人生體驗,除非你還想繼續體驗,否則,沒有人能幫助你,沒有人能改變你。所以,此時此刻,你準備好了嗎,準備好放下了嗎,準備好迎接全新的人生了嗎?

在我們的生活中,仔細觀察自己和他人的“人生主題”,屆時,你會發現你將以一種全然不同的視角,再來看待這萬千變化卻不離其宗的紛繁人生。


無明緣行,行緣識,識緣名色,名色緣六入,六入緣觸,觸緣受,受緣愛,愛緣取,取緣有,有緣生,生緣老死。

無明滅則行滅,行滅則識滅,識滅則名色滅,名色滅則六入滅,六入滅則觸滅,觸滅則受滅,受滅則愛滅,愛滅則取滅,取滅則有滅,有滅則生滅,生滅則老死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