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忠市,自古享有「塞上江南魚米之鄉」的美譽,真的有那麼美好嗎

吳忠市,自古享有“塞上江南魚米之鄉”的美譽,真的有那麼美好嗎

【總則】吳忠市地處寧夏中部,坐落在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黃河之濱,是寧夏引黃灌區的菁華之地,自古享有“塞上江南∙魚米之鄉”的美譽。被國家民委授予全國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示範市。歷史文化悠久。物產資源豐富。石油、天然氣、石膏等礦產資源豐富。風能、光伏等新能源富集,電力資源充足,是寧夏重要的能源基地。有機枸杞、釀酒葡萄、富硒大米等農產品優質高產,是全國商品糧基地、奶牛養殖基地、釀酒葡萄產業基地和中國灘羊之鄉、甘草之鄉。環境優美宜居。吳忠屬中溫帶大陸性乾旱氣候,冬無嚴寒,夏無酷暑,風光獨特,景色秀美。哈巴湖、羅山國家自然保護區和黃河大峽谷、庫區鳥島,以及中華黃河壇、黃河樓等景點獨具特色。先後榮獲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中國優秀生態旅遊城市、中國十佳綠色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國家衛生城市等稱號。經濟發展快速。優質糧食、草畜產業、釀酒葡萄規模居寧夏五市第一,奶牛養殖規模化率達到96%,是伊利集團“五大黃金奶源地”之一。形成了以現代紡織、裝備製造、新能源、新材料等為主導的工業體系,成為西北首家創建“中國製造2025”試點示範城市。全域旅遊示範市建設穩步推進,電子商務、健康養老、現代物流、金融保險等新業態蓬勃發展。

吳忠濱臨黃河,黃河穿城而過,有著悠久的歷史,是中華文明的發祥地之一,是河套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北方遊牧民族與漢族文化的交匯點。 吳忠被譽為東方的千塔之城,是馳名中外的“中國回族之鄉”。2017年6月,吳忠市被命名國家衛生城市。

吳忠市,自古享有“塞上江南魚米之鄉”的美譽,真的有那麼美好嗎

【地理位置】吳忠市位於寧夏回族自治區中部,北連銀川市,西接中衛市,南接固原市,東部與陝西省榆林市定邊縣毗鄰,東北、西北分別與內蒙古自治區的鄂爾多斯市鄂托克前旗和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相連,東南與甘肅省慶陽市環縣接壤。總面積2.02萬平方公里。

吳忠市,自古享有“塞上江南魚米之鄉”的美譽,真的有那麼美好嗎

【歷史前言】早在三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吳忠就有人類在此繁衍生息;羌、戎和匈奴等古代遊牧民族曾在這裡逐水草、牧牛羊。

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命蒙恬北逐匈奴,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沿河築三十四縣,其中有富平縣,是寧夏平原最古老的城市,故址在今寧夏吳忠市西南。

西漢惠帝四年(前191年)在河之洲,設立靈洲縣,故址在今寧夏吳忠市境內古城,是寧夏曆史上最早有確切的設置年代記載的古代城市。東漢改為靈州縣。

北魏為薄骨律鎮,後置靈州。

隋唐亦為靈州,也稱靈武郡,簡稱靈武。貞觀二十年(646年),唐太宗親臨靈州(今吳忠)接受異族歸附;“安史之亂”時,唐玄宗出逃四川,太子李享在靈武(靈武郡即靈州,今吳忠)登基,靈武成了全國政治軍事中心。

西夏時,党項族首領、西夏國皇帝元昊統治的腹地在吳忠一帶。

成吉思汗滅西夏,設寧夏路。

吳忠市,自古享有“塞上江南魚米之鄉”的美譽,真的有那麼美好嗎

1929年成立寧夏省。

新中國成立後,1951年1月4日,設置縣級吳忠市。

1954年4月,在吳忠成立河東回族自治區。同年7月,寧夏撤省歸甘肅省管轄。1955年改為吳忠回族自治州,轄吳忠、金積、靈武、鹽池、同心5縣。

1958年,撤州劃歸寧夏回族自治區;

1972年2月,國務院批准設立銀南地區,轄吳忠、靈武、鹽池、青銅峽、中寧、中衛、同心七個縣(1973年4月正式成立)。

1983年,撤銷吳忠縣,恢復吳忠市(縣級),市政府駐吳忠鎮。

1984年,撤銷青銅峽縣,恢復青銅峽市(縣級)。

1996年,撤銷靈武縣,設立靈武市(縣級)。

1998年5月11日,《國務院關於同意寧夏回族自治區撤銷銀南地區設立地級吳忠市的批覆》(國函〔1998〕33號):一、同意撤銷銀南地區和縣級吳忠市,設立地級吳忠市。市人民政府駐新設立的利通區朝陽東街。二、吳忠市新設利通區,以原縣級吳忠市的行政區域為利通區的行政區域。區人民政府駐裕民東街。三、吳忠市轄原銀南地區的中衛、中寧、鹽池、同心4個縣和新設立的利通區。原銀南地區的青銅峽市和靈武市由自治區直轄。9月8日,召開地級吳忠市暨利通區成立慶典大會。1998年末全市總人口184.64萬人。1999年末全市總人口187.3萬人。

2002年,將吳忠下轄的縣級市靈武歸銀川市管轄。

2004年,將中衛縣和中寧縣規劃新成立的中衛市管轄。

2009年,國務院批准同意設立吳忠市紅寺堡區,以吳忠市紅寺堡鎮、太陽山鎮、大河鄉、南川鄉的行政區域為紅寺堡區的行政區域,區人民政府駐紅寺堡鎮。

2009年,寧夏自治區黨委常委會研究《關於深化吳忠市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實施方案》,決定:設立吳忠市紅寺堡區,成立紅寺堡區委、人大、政府、政協四套班子及相關機構;設立吳忠市利通區四套班子及部門;在同心縣、鹽池縣實行“省直管縣”改革試點。

截至2012年,吳忠市轄利通區、青銅峽市、鹽池縣、同心縣、紅寺堡開發區5個縣(市、區),共有42個鄉鎮,1個街道辦事處,56個社區居委會和532個行政村。

吳忠市,自古享有“塞上江南魚米之鄉”的美譽,真的有那麼美好嗎

【人口】2016年末全市常住總人口138.86萬人,比上年末增加1.54萬人,增長1.1%。其中,城鎮人口66.44萬人,佔常住人口比重47.8%,鄉村人口72.42萬人。城鎮化率47.85%,比上年提高1.98個百分點。人口出生率為14.63‰,死亡率為4.44‰,人口自然增長率為10.19‰。

吳忠市,自古享有“塞上江南魚米之鄉”的美譽,真的有那麼美好嗎

【交通】鐵路:大古、包蘭、太中銀鐵路和十二五規劃的銀西高速鐵路穿境而過。建設中的銀川至蘭州客運專線也在這裡設有吳忠火車站。

公路:公路四通八達,通車裡程3985.6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51.9公里,公路密度為25.7公里/百萬平方公里。京藏高速公路、青銀高速公路經過。109國道、211國道、銀平、銀榆、石營等公路在吳忠交匯。

吳忠市,自古享有“塞上江南魚米之鄉”的美譽,真的有那麼美好嗎

【旅遊文化】金沙灣:青銅峽金沙灣銀青高速路青銅峽出口金沙灣位於黃河青銅峽峽日上方西岸,因山色如金故名。毗鄰青銅峽鳥島.與佛教聖地牛首山隔河相望,東臨黃河至109國道。

同心清真大寺:位於同心縣城南2千米處。相傳始建於明初,明萬曆、清乾隆和光緒年間曾三次重修擴建。該寺為中國傳統古典建築風格,建築面積為2870平方米。1958年,同心清真大寺被寧夏回族自治區人民政府列為全區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營堡湖:位於市區西南,距市區15公里。舊時曾是一座“兵堡”,現存遺址。湖乃“寧夏七十二連湖”之一,是吳忠現存水域面積較大的一處湖泊,佔地面積300餘畝。

手抓羊肉:是吳忠傳統的風味之一,起源於民間,相傳有近千年的歷史。因過去多在沿街攤點出售,吃時以手抓之,故名“手抓羊肉”, 現在雖然不用手抓著吃了,但仍沿用"手抓"這個詞,是吳忠乃至寧夏頗享盛名的地方風味小吃之一。

吳忠市,自古享有“塞上江南魚米之鄉”的美譽,真的有那麼美好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