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菲綜藝首秀、滿屏真操作的《幻樂之城》卻被說成假唱和放MV?

刺蝟公社 | 楊雨晨

“《幻樂之城》要表達的內容是什麼?”

“······”

上述略顯尷尬的對話,梁翹柏最近經常遇到。這位因擔任《我是歌手》《中國最強音》《蒙面歌王》等節目音樂總監而被觀眾熟知的著名音樂人,今年夏天有了個新身份——國內首檔音樂創演秀《幻樂之城》的發起人、聯合出品人。

王菲綜藝首秀、滿屏真操作的《幻樂之城》卻被說成假唱和放MV?

“幻樂體驗官”——王菲

王菲內地綜藝首秀,《歌手》總導演洪濤監製,湖南衛視與酷博特文化共同出品、聯合制作,讓這檔節目在籌備之初就賺足了眼球。可具體模式如何,眾說紛紜。

7月20日,《幻樂之城》首播,許是早已料想到觀眾會有諸多疑問,開篇梁翹柏就正經地做了一番“名詞解釋”。

一句話概括:《幻樂之城》是綜合音樂、電影、現場三種元素,將一氣呵成的音樂現場用電影手法直播出來的全新節目形式。

王菲綜藝首秀、滿屏真操作的《幻樂之城》卻被說成假唱和放MV?

“幻樂發起人”——梁翹柏

節目模式好總結,要是談到具體的表達內容,他便犯了難:“說實話,每個唱演人問那個(《幻樂之城》)是什麼,我都沒辦法說,因為我都不知道是什麼。那只是個形式,而你表達的內容和你怎麼去表達,是完全基於唱演人跟導演的溝通成果。”

於是,在已播出的三期節目中,不僅有展現親情、友情、愛情等普適情感的故事(任素汐&辛爽《時光機》、馬思純&李明文《錄像帶》),也有技術控挑戰高難度,玩轉全息投影技術(韓雪&馬志宇《焚心》),還有人大膽使用意識流手段詮釋“超憶症”患者的腦內風暴(周筆暢&劉頌《充滿濃霧的白色房間》)······

王菲綜藝首秀、滿屏真操作的《幻樂之城》卻被說成假唱和放MV?

韓雪搭檔玩轉全息投影

從未有過的節目形式、複雜多樣的呈現手法、自帶話題的參演嘉賓,讓這檔節目想不被議論都難。愛它的人贊它的勇氣與創新,質疑者則認為這是一場“業內人的自嗨”,觀眾難有共鳴。

當下製作原創節目需要承擔的風險與壓力,以及播出後撲面而來各類爭議,要說節目組從未考慮過,顯然不現實。

但在他們眼中,比起“做不做”,這怕更應該是“想不想做”和“敢不敢做”的問題。

破音樂節目僵局

“我聽到《幻樂之城》的時候,就會覺得,反正是挺大的一個東西。”第二期節目錄前採訪,唱演人馬思純笑盈盈地對鏡頭聊起接到節目組邀約時的印象。

王菲綜藝首秀、滿屏真操作的《幻樂之城》卻被說成假唱和放MV?

3000平方米“幻樂空間”,每部8分鐘的“幻樂之作”至少打磨32天,真人秀團隊和棚內團隊的人員比約為1:4、1:5,這還不包括現場樂隊、統籌、後勤等工作人員。不論從場地大小、人員投入,還是每位嘉賓的精力付出上看,《幻樂之城》的確是個“大東西”。

王菲綜藝首秀、滿屏真操作的《幻樂之城》卻被說成假唱和放MV?

幻樂空間概念圖

而這個“大東西”誕生,源於梁翹柏在音樂節目創新上陷入瓶頸。

毫不誇張地說,這幾年國內的製作團隊已經把“音樂+綜藝”的模式開發到了極致,能創新的點都翻來覆去折騰了個遍。音樂選秀、專業歌手競演、非專業歌手競演、歌手與素人比拼、聽聲猜人、老歌翻唱······

看似每個節目模式都不同,但實質一樣,即改編和演唱。老歌新編、兩首(或多首)合一首、快歌變慢歌、慢歌變快歌······重複又重複,突破只在音樂表達上,無太多新意。

“我一直在想,如果連《歌手》這樣一個節目都已經慢慢有點疲,讓人覺得沒有刺激感的時候。那怎麼樣的一個音樂節目會變成又一個聲音呢。”

王菲綜藝首秀、滿屏真操作的《幻樂之城》卻被說成假唱和放MV?

《歌手2018》

大概兩年前,梁翹柏的思考慢慢有了些眉目。如果純粹的音樂表達會迅速消耗觀眾的興趣,那讓音樂結合表演,呈現出一個故事呢?如此,音樂不再是“炫技”的存在,而是為劇情的發展助力。

音樂劇,是順著這個思維得出的必然答案。但國內音樂劇門檻高、受眾窄的現狀顯然不適合做成電視節目。

“我希望把流行歌+流行的表現形式結合”,於是音樂劇被拆分成了“音樂+戲劇”。音樂部分由大眾更為熟悉的流行歌曲替代,戲劇上則藉助細膩的電影手法呈現。

至於一氣呵成的現場表演,則是《幻樂之城》的最大特色和遊戲規則。導演和唱演人在考慮作品表達的同時,還要克服“一氣呵成式表演”帶來的各種侷限和困難。梁翹柏認為這個命題很重要:“對於每一個藝術創作,我給你一個空間、一個畫框、一個畫布,你就要在這個空間表達你所有的東西,最擅長的和最不擅長的,那都是一個考驗,是非常有意思的方法。”

於是,我們看到有的故事為使劇情流暢銜接,巧用替身;

王菲綜藝首秀、滿屏真操作的《幻樂之城》卻被說成假唱和放MV?

為實現人物虛實相間的效果,將兩個空間畫面實時合成;

王菲綜藝首秀、滿屏真操作的《幻樂之城》卻被說成假唱和放MV?

無法調整機器達到慢動作效果,靠演員“人肉升格”

王菲綜藝首秀、滿屏真操作的《幻樂之城》卻被說成假唱和放MV?

······

當然,這其中也有不少因技術操作、鏡頭卡點不及時等出現的穿幫鏡頭。

王菲綜藝首秀、滿屏真操作的《幻樂之城》卻被說成假唱和放MV?

王菲綜藝首秀、滿屏真操作的《幻樂之城》卻被說成假唱和放MV?

對於“車禍”,梁很坦然:“基本上都有,只是大小的問題。”他更看重這其中節目組與嘉賓、唱演人與導演、觀眾與作品間自然產生的戲劇性和真實的交流。“現在我們做科技特效太容易、太簡單了,非特效的東西才是最真實、最花心思的一個創作。

魚翅和粉絲有別

“中國電視新物種”,是節目播出後,媒體用到最多的形容。

上升到物種的高度,或多或少有點誇張,但也正因為同在行業內,更能感受到《幻樂之城》的操作難度。

節目總導演安德勝說:“做《幻樂之城》最難的地方在於這是一個跨行業的項目。我們作為電視人來說,對電影也是一次學習的過程,而電影的部分他們對電視也是一次很好的學習機會,所以最困難的就是大家對於兩種行業、兩種內容的一種融合。”

王菲綜藝首秀、滿屏真操作的《幻樂之城》卻被說成假唱和放MV?

唱演人實時唱演,燈光、配樂及時跟上,各個機位精準切換。這其中任意一環稍有差池,整個演出便可能付之一炬,參與者的壓力可想而知,難怪有評論稱這是場“勇敢者的遊戲”。

不過即便操作難度S級,還頂著“原創”的帽子,節目播出後依舊引起了不少爭議。有人調侃節目組簡直“暴殄天物”,竟讓王菲坐一旁當起了觀眾;有人看不懂節目的嘉賓邀請標準;有人則感覺每期節目放完四部“幻樂之作”就結束了,不競演、無排名,好像少了點儀式感;更多人覺得它“吃力不討好”,“無剪輯、不重來”的操作難度有多大,普通觀眾根本感受不到。

“有新事物出現,就會有人質疑,這很正常。你不可能用一期節目讓大家覺得那就是一個值得欣賞的東西。”梁翹柏說。

“夠勇敢就可以”,唱演人也好,導演也罷,《幻樂之城》的嘉賓邀請原則並非多會唱、會演、會導。而是TA願不願意嘗試新的東西,願不願意經歷一整個創作歷程,和自己的搭檔合作出一部好作品。

王菲綜藝首秀、滿屏真操作的《幻樂之城》卻被說成假唱和放MV?

而此次不比賽、排名,和表演一氣呵成、現場收音一樣,是團隊商議後決定的。這不僅是給團隊一個挑戰,嘗試在不比賽的形勢下做好一檔電視節目,也希望讓觀眾放下對輸贏的執念,迴歸節目內容本身。

“我希望是有時間去適應的。”梁說,“但那個適應呢是大家聽覺、視覺審美的慢慢變化。”

就好比觀眾從對口型到追求真唱,再到習慣現場樂隊伴奏演唱,都有一個適應的過程。他們可能無法從專業角度分析真唱和假唱,有伴奏演唱和無伴奏演唱的區別,但就是“感覺不一樣”。

《幻樂之城》也是如此。又是唱歌、又是表演,似乎和同類節目並無多大區別,但觀眾若多看幾期之後,再回過頭去看一些音樂電影、音樂作品,如果不同步的話,或許反倒會覺得不對勁。

王菲綜藝首秀、滿屏真操作的《幻樂之城》卻被說成假唱和放MV?

7月25日,節目首播後,面對諸多來自觀眾的疑問,音樂後期林夢洋發了條長微博,末尾寫道:“很多人第一次吃魚翅都說這玩意兒不就粉絲麼(當然我們保護野生動物不吃這個),可是當你吃了幾回魚翅後別人拿粉絲就糊弄不了你了。眼睛耳朵和嘴巴都是一樣愛享受的器官,你永遠糊弄不了它們。”

至於觀眾對節目組“暴殄天物”的指控,安德勝笑著回應:“關於菲姐後續的一些設計,我只能說她肯定有驚喜給大家。”

王菲綜藝首秀、滿屏真操作的《幻樂之城》卻被說成假唱和放MV?

今晚的節目中,竇靖童將作為唱演人登場

“我想要問一個問題,就是······”

“為啥要來?”

“對。”

“因為輕鬆啊(笑)。”

開篇,何炅和王菲的這段對話或多或少解答了大家的一大疑惑。不比賽、不當評委、只見證創意誕生的過程,是她決定加入的主要原因,但這個“幻樂體驗官”真的輕鬆嗎?

“當然不輕鬆了”,梁翹柏想了想發現無論是單個創意,還是整體節目形式的探討,王菲都有參與。她會參與每部作品的創意討論會,提出自己的建議,甚至舞臺設計、宣傳字體、文案撰寫······都有她的影子。

王菲綜藝首秀、滿屏真操作的《幻樂之城》卻被說成假唱和放MV?

梁翹柏和王菲

不輕鬆的,還有整個《幻樂之城》團隊。這個被無數人認為沒戲的想法,愣是因為梁的不死心走上了“不歸路”。從去年年初開始若干次嘗試,廢掉了無數高科技小玩具甚至特種行業裝備,拍小樣片、大樣片耗了一年半,直到第五期錄完仍在不斷嘗試各種新方法解決新問題······

從《爸爸去哪兒》《奔跑吧兄弟》掀起戶外真人秀熱潮,到《見字如面》《朗讀者》等清流綜藝引發共鳴,再到今年各類選秀節目扎堆,國內的絕大部分團隊這幾年都是跟著大風潮走,基於已有的成功案例,做局部創新。

放著好好的陽關大道不走,《幻樂之城》偏偏選了座獨木橋。

而“原創”二字要承擔的,遠不止“從無到有”這麼簡單,還需一份逆潮流而行的勇氣。這裡麵包含著在投入巨大、市場預期不明朗的前提下,你敢不敢挑戰市場,能不能承擔或許整體反饋沒那麼好的結果。

就目前的口碑來看,節目組是基本滿意的。可能收視率上不那麼搶眼,總導演倒是不急,希望給觀眾更多的時間,習慣節目的整體節奏,“因為這個節目大家需要像看電影一樣沉下心來慢慢觀看的,沒法像其他的綜藝節目浮躁去觀看。”

王菲綜藝首秀、滿屏真操作的《幻樂之城》卻被說成假唱和放MV?

同時,他們也在收集大家的反饋,儘量在後續節目中改善綜藝性、娛樂性,增強觀看粘性。梁翹柏不止一次提到對於這個全新的節目模式,他們也在摸索中,希望大家能多提意見,批評也好,讚美也好。

早期《幻樂之城》想法萌芽時,梁翹柏曾和不少圈內的朋友聊過。他發現電視圈的人大多有個通病——拿自己看過的節目類比,“你這個就像韓國(日本、美國)那檔節目不是更好?”

多看其他國家的電視節目本應是從中吸取精華、為我所用,現在看來倒是將不少人禁錮在已有的電視模式中,難以跳脫。如此做出的新節目也多是兩檔已有節目模式的疊加,或某種節目模式的再創造。

這或許能側面解釋,國產綜藝近幾年難出優質原創節目的原因。

如此,《幻樂之城》的出現除了是自我的突破,也或多或少對整個行業有些許敲打之意。借用梁翹柏的一段話作結:

“我希望《幻樂之城》之後,其他的電視節目製作都是一些全新創作的,因為我們有這個條件。我們的電視市場、互聯網綜藝市場很大,它有足夠的空間給觀眾去接受新的事物,這是國外沒有的,韓國的市場其實很小,其他國家的市場也很小,所以他們不敢想象做這樣一檔節目,他們的市場承受不了,但我們可以,所以我希望大家可以多想一些不同的新的形式,來做一個我們中國的電視模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