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箭少女前兩名「火箭退團」,誰爲粉絲砸的錢買單?

火箭少女前兩名“火箭退團”,誰為粉絲砸的錢買單?

9日,《創造101》出道的三名成員樂華娛樂的孟美岐、吳宣儀,與麥悅娛樂藝人張紫寧,背後的原生經紀公司發佈聯合聲明,宣佈和騰訊節目組方面解約。

火箭少女前兩名“火箭退團”,誰為粉絲砸的錢買單?

這意味著,粉絲大量購買的會員和點贊卡轉化的女團,面臨一次重大成員調整。

火箭少女前兩名“火箭退團”,誰為粉絲砸的錢買單?

而成團近兩個月來,火箭少女101只憑借電影《西紅市首富》推出了一支洗腦神曲《燃燒我的卡路里》,這也是11人團最後一支成品單曲。

火箭少女前兩名“火箭退團”,誰為粉絲砸的錢買單?

解約同時帶來一個意料之外的事情——備受爭議的楊超越竟然從第三名躍升為C位,堪稱2018年年度錦鯉。

火箭少女前兩名“火箭退團”,誰為粉絲砸的錢買單?

晚間,火箭少女團運營方和《創造101》節目組也發佈聲明,駁斥樂華娛樂等方面聲明的說法。

火箭少女前兩名“火箭退團”,誰為粉絲砸的錢買單?

雙方針鋒相對,卻又自說自話。

值得一提的是,兩家的報道還敢主動提及“契約精神”這個詞。解約藝人一方都認為,藝人個人的身體健康,高於履行商業合同的社會契約行為。

其實,這也是歷次組合解約的共同論點。當年EXO四子中,黃子韜如此、張藝興也如此。

今天,另一個網綜《這就是對唱》也爆出,鹿晗不再擔任節目嘉賓,而比賽卻尚未結束。

隨後鹿晗工作室表示,已經完成與節目組簽署合約中規定的所有約定的錄製內容,並不是違約,更不是“無藝德”的情況。

火箭少女前兩名“火箭退團”,誰為粉絲砸的錢買單?

該行業從業人員對梅丸君表示,如果按期數結款,的確是符合這則聲明的說法,但從節目錄制流程和延續性來看,作為導師跟完全程,也的確是綜藝業內一貫的默契安排。但一旦我臨時要走,你最多在道德上指責我,卻無法從法律上約束我。

一切解約的背後,都是真刀真槍的利益爭奪戰。還記得《這就是街舞》四位導師先後嚮導演組“逼宮”要道歉,那還只是控制輿論、挽回名譽損失,根本上來說和節目組還是利益共同體。但退團、退賽的情況,則是真的談不攏了。

火箭少女前兩名“火箭退團”,誰為粉絲砸的錢買單?

早年,類似的解約事件,主要集中在藝人和經紀團隊之間。

《超級女聲》選拔出來的第一批選秀明星,就爆發出多次解約事件,比較出名的就有張靚穎的全身而退、周筆暢負債解約以及何潔公然開撕。後來的《快樂男聲》,解約的戲碼還在升級,陳楚生不告而別,與天娛的合約糾紛紛紛擾擾近十年。

當然了,我們不應該只看到負面的案例,李宇春在5年約滿後再續5年,張傑在和天娛約滿後和平分手,今天華晨宇歐豪扛起近一半的年收益,都證明了,由經紀公司主導的選秀節目,是可以讓藝人和經紀公司的利益達成一致的。

火箭少女前兩名“火箭退團”,誰為粉絲砸的錢買單?

天娛傳媒在和浙江衛視合作的《燃燒吧少年》,在藝人運營上仍然採用了原來“超女快男”的模式,從練習生髮掘、到節目製作,後期開發,都交由同一個團隊完成。

這種模式顯然能選擇出公司最想打造的藝人,雖然《燃燒吧少年》的節目賽制,是紅藍兩隊的PK,贏者直接出道,輸者雪藏。

但最終推出的X玖少年團,則並沒有按照節目賽制來玩,而是在合併紅藍兩隊人馬的基礎上,替換了部分成員。獲勝隊員中,學員白澍沒有成團,一些提前淘汰的學員(陳澤希、焉栩嘉)也加入到了最終的成團隊伍中。

今天屢屢爆出的解約,則更多是不同團隊合作層面的紛爭。

和天娛的男團選拔模式不同,以《創造101》《偶像練習生》為代表的練習生選拔節目,是視頻平臺搭臺、和各大練習生廠牌合作的集納模式。

火箭少女前兩名“火箭退團”,誰為粉絲砸的錢買單?

​範丞丞領銜的樂華娛樂七子

這種做法源自原版韓國《produce 101》,背後依託韓國成熟的練習生市場。但對中國娛樂市場而言,像《偶練》和《101》這樣,把選手和廠牌名稱聯繫起來的做法,還非常新鮮。

這背後,綜藝本身和各大藝人經紀公司,開展了類似於“對賭協議”的市場合作:

經紀公司讓渡出一定期限的經紀合約,一旦成團出道,則由節目運營方承擔一定時間女團組合的運營。《偶像練習生》從節目結束起是18個月,《創造101》聲明所稱時長類似。

火箭少女前兩名“火箭退團”,誰為粉絲砸的錢買單?

如果未能入選,公司不僅能在節目裡獲得廠牌曝光,同時可以利用節目給藝人積累的流量,自己經營開發。《創造101》這樣的代表作,就是3unshine。

火箭少女前兩名“火箭退團”,誰為粉絲砸的錢買單?

火箭少女前兩名“火箭退團”,誰為粉絲砸的錢買單?

在樂華娛樂和騰訊方面雙發的聲明裡,我們看到最核心的爭議點,正在於成團之後的兩年,藝人是隻以“火箭少女101”的身份出道,還是同時有“101”和原來的女團雙重身份。

火箭少女前兩名“火箭退團”,誰為粉絲砸的錢買單?

兩位成員成功出道,樂華娛樂並沒有及時從中獲得收益,反倒和成團活動產生直接衝突。這就是雙方鬧出退團的直接原因。

組合出道,看似可以解決選拔出來的藝人解約的問題,卻釀出一個藝人同時出現在兩個組合的鬧劇。這是從頂層設計上都沒有解決的問題。對節目品牌和藝人品牌而言,都意味著公信力的喪失。

市場合作,講你情我願,分手也是人之常情。但問題是,誰為觀眾造星的消費買單?

就如同一檔選秀節目走到最後,兩家“人氣王”PK,粉絲為了自家藝人奪冠瘋狂投票,到最後一期,節目組宣佈今年產生“雙冠軍”一樣的荒謬。

然而在《創造101》這裡,別說雙冠軍了,第一和第二都跑了,騰訊不僅連兩年的運營期都沒有買來,兩個月的兩場發佈會活動都沒順利辦下來。

從年度現象級,到年度鬧劇中,最大的犧牲者是路人粉。是的,你們為這個團前幾名瘋狂點過的贊,都打水漂了!

怎麼根治呢?就是讓你們的錢不要進這些圈粉遊戲的規則裡。所以對無門檻投票決定比賽進程的行為,管一管,是有道理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