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良軍:發揚「天等不等天 苦幹不苦熬」的天等精神 以堅定的信心打贏脫貧攻堅戰

發揚“天等不等天 苦幹不苦熬”的天等精神

以堅定的信心打贏脫貧攻堅戰

本報天等訊(記者 唐婕) 8月9日,市長何良軍到天等縣調研縣域經濟發展情況,重點調研脫貧攻堅工作,實地走訪了龍巖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肉牛養殖小區和返鄉創業公司等多個“扶貧車間”示範點、“金雞”扶貧產業項目等,瞭解今年以來天等縣經濟發展狀況和脫貧攻堅工作推進情況。何良軍強調,天等縣各級各部門對脫貧攻堅工作要做到思路清晰、目標精準、措施有力,持續發揚 “天等不等天 苦幹不苦熬”天等精神,以堅定的信心打贏脫貧攻堅戰。

調研期間,何良軍邊走邊看邊問。“群眾對安置房滿意嗎?目前入住率是多少?”來到龍巖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看到整齊規劃的安置房建設完畢,何良軍更關心安置房的入住率以及群眾對安置房的滿意度。他隨機走進剛搬入安置房的王中昌家中,與王中昌親切交談。“家裡有幾口人?還有什麼困難?”“房子是頭等大事,能住上新房很高興,現在最大的願望就是努力賺錢購買新傢俱,沒有其他困難。”王中昌高興的回答。看到王中昌對生產生活充滿了信心,何良軍很欣慰。走出王中昌家,何良軍叮囑隨行的天等縣有關部門負責人,要加快完善安置點的基礎配套設施,積極出臺優惠政策為貧困戶提供崗位,鼓勵他們幹事創業,確保貧困戶“搬得出、有的住、能致富”。

“每頭牛能賺多少錢?”來到馱堪鄉南嶺村黃克鋒肉牛養殖場,何良軍仔細詢問黃克鋒養牛收益。“買幼牛回來養7、8個月就可以出欄,甘蔗尾梢飼料是自家的,牧草也是自己種的,成本比較低,每頭牛賺五、六千沒問題”。黃克鋒仔細算賬給市長聽。何良軍對這種“接地氣”的小型生態養殖模式表示肯定。他說,貧困戶抱團發展生態養殖能夠激發貧困戶致富的內生動力,天等縣需脫貧的人口數量多、脫貧任務重,最需要這種“造血式”脫貧途徑,最好每個村能培育3至5個帶頭致富能人,帶動更多貧困戶發展養殖脫貧。

經過多點實地調研和聽取彙報後,何良軍進一步瞭解天等縣脫貧攻堅工作現狀。他強調,天等縣各級各部門要切實把脫貧攻堅作為全縣的主線和中心工作來謀劃,結合本地產業發展實際,在“返鄉創業園+養牛社區”的基礎上,進一步豐富“扶貧車間”內涵和形式,讓更多本地群眾尤其是貧困戶在家門口實現就業增收。要做實網格,壓實責任。每個鄉鎮、每個村、每戶貧困戶都是一個網格,壓實縣、鄉鎮、村各級幹部的責任,解決好村集體經濟、扶貧易地搬遷、危舊房改造等難點工作。要聚焦“兩不愁、三保障”和“八有一超”重點指標,紮實做好脫貧攻堅基礎性工作。每個幹部既是指揮員也是戰鬥員,要充分調動鄉鎮幹部和村級幹部的積極性,多入戶、多走訪,掌握工作情況、宣講扶貧政策、解決貧困戶實際困難、常與群眾溝通感情,讓扶貧工作得到群眾認可和滿意。

副市長陸輝參加調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