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婚姻当做希望的人,注定要失望

把婚姻当做希望的人,注定要失望

把婚姻当做希望的人,注定要失望

张恨水是中国通俗小说大家,老舍曾发自内心地称赞张恨水是“国内唯一的妇孺皆知的老作家”。他一生创作了百余部中篇、长篇小说,几乎每一部作品都受到读者的喜爱。从1927年2月14日至1932年5月22日连载于当时《世界日报》“明珠”副刊的章回体小说《金粉世家》,便是奠定张恨水文坛显赫地位的代表作。

《金粉世家》讲述了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国务总理一家由盛而衰的过程。其中重点以纨绔子弟金燕西与布衣少女冷清秋两情相悦、双宿双飞到夫妻反目、凄惨离散为主要情节,展示了冷清秋这个现代灰姑娘的悲剧命运。

男主人公金燕西,是个生活在温柔富贵乡里的贵族公子,有着善良、真实、追求自己幸福的一面,他对冷清秋的爱慕也是出自内心深处的真实情感。冷清秋身上所蕴藏的气质是他生活中所没有的,因此,成了他潜意识里对纯洁、自由和智慧的化身。

他用尽一切手段追求冷清秋,并向她表白:“在我们的爱情上,根本没有穷富可言。”然而,金燕西毕竟生活在一个大家庭,他的一些积习已经深入骨髓,所以在现实生活里,他的梦是圆不了的。

把婚姻当做希望的人,注定要失望

因此最后他又走近白秀珠,这不仅仅是他的贪图富贵、攀附权贵,更有着根深蒂固的文化内涵。他与冷清秋的爱情悲剧,是两种文化的吸引、融合、碰撞和排斥的结果。

把婚姻当做希望的人,注定要失望

把婚姻当做希望的人,注定要失望

女主人公冷清秋是作品中鼎力塑造的一个人物形象,也是张恨水作品中最具美学意义的一个典型。在冷清秋的身上,不仅蕴含着传统女子的道德品格,而且处处洋溢着强烈的现代女性意识。她的道德情操、性情品格是令人折服的,她追求人格独立、男女平等,向往经济上的自食其力。

同时她又是个才女,有着传统文化人的气质,文学修养非同一般,可以说,冷清秋是20世纪初我国传统道德和自由意识相结合的知识女性典范。

然而即便是这样一个优秀的女性,也难逃悲剧的命运。这也正是《金粉世家》最突出的一个特点。

把婚姻当做希望的人,注定要失望

在作品中,张恨水塑造了一系列生活在男权社会背景下的女性悲剧形象。这些女性在新旧时代交替下沉沦与反叛着。她们妥协于男权社会,但又具有现代进步意识,要求人格独立,强烈自尊并无声反抗。

其中,冷清秋便是代表人物。冷清秋是一个追求人格尊严和自我价值实现的新女性。她出身书香门第,是个聪明善良,恪守礼仪的淑女。她清高自负,知书达理,在新式学校读过书,憧憬着个性自由和平等,努力追求自我的价值和尊严。

嫁给金燕西之后,在金府洁身自好,不与金家人同流合污,最后毅然决然地与金燕西决裂,离家出走,维护了做人的尊严。

把婚姻当做希望的人,注定要失望

把婚姻当做希望的人,注定要失望

那么,高傲倔强的冷清秋为什么最后走向了悲剧的命运呢?

拜伦说,男人的爱情是男人生命的一部分,是女人生命的整个存在。爱情婚姻对女人来说是筹码,是赌注。千千万万的女人希望一赌成功,在他们始终摆脱不了经济压抑和生活窘迫时,结婚便是改变命运的唯一途径。正因为如此,面对金燕西的追求,冷清秋拜倒在金家显赫的地位之下。

她就像一只未经世故的金丝雀,带着万花筒般美丽的梦,飞向等待已久的牢笼,最后掉进了现实的万丈深渊。除了冷清秋以外,丫鬟小怜偷偷与富家少爷柳春江私奔,翠姨决意要追求幸福,要去当尼姑和找职业学校。这三个女人的共同点,是把对婚姻的期待作为自己全部的希望,最终注定要失望。

由此可见,女性的独立是一种自我救赎,当女性有了经济和思想上的双重独立,才可以获得完全的尊重和自由。

《金粉世家》还集中地表现了厌倦人世的虚无和绝望感。冷清秋曾在小楼上学佛,金太太一直手捧经书,到后来干脆离开世俗的喧闹,到西山修佛念经去了。

把婚姻当做希望的人,注定要失望

正是有了这种人生本质的悲剧式感受,张恨水的《金粉世家》就有了深刻的思想和形而上的哲学思考。这也是本作品之所以能成为作家代表作和20世纪中国文学的一个重要收获的关键所在。

在《金粉世家》这部文学巨著中,张恨水用一种世俗的浪漫,从冷清秋、金燕西、白秀珠的层面,将两情相悦放置于人际的综合语境,隐示权力和金钱对自由的扼杀,欲望和贪婪对人性的摧残,悟出美丽清婉的故事中的苍凉和哀怨,以此来观照世俗之爱,反窥人生的终极命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