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商家拒收現金,現金支付爲何受歧視?

部分商家拒收现金,现金支付为何受歧视?

隨著電子支付的普及,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和商家都習慣了不使用現金,但由此也引發了一些問題。

不久前,中國人民銀行發佈公告指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法定貨幣是人民幣,包括紙幣和硬幣(以下統稱現金)。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以格式條款、通知、聲明、告示等方式拒收現金,依法應當使用非現金支付工具的情形除外。

部分商家拒收现金,现金支付为何受歧视?

記者在採訪中發現,

拒收人民幣的現象確實存在。

消費者隨時可能遭遇拒收現金

人民銀行有關負責人指出,近年來流通領域人民幣現金使用出現了一些新問題,如一些消費者在旅遊景區、餐飲、零售等行業商戶消費時被拒收人民幣現金,既損害了人民幣的法定地位,也損害了消費者對支付方式的選擇權。

部分商家拒收现金,现金支付为何受歧视?

對於消費者來說,隨時隨地都可能遇到拒收現金的情形。

會計從業人員徐玉之前在某大型品牌服飾連鎖店鋪買衣服結算時,收銀員拒收現金,由於她想把零錢花掉,堅持要用現金支付。

“收銀員沒辦法只能接受,然而換了兩個收銀臺也沒有找到現金。”徐玉告訴記者,她親眼看到收銀臺抽屜裡連一毛錢現金都沒有。

“當時真的很震驚。後來沒辦法,我掏了4個硬幣湊了個數,店員自己掏出了5元紙幣找給我。”徐玉說,由於電子支付方便快捷,現在想要找機會花現金並不容易,很多人出門都不會帶現金。

新聞專業研究生李霖告訴記者,“我曾經在一家路邊的雞排店買雞排,當時就我一個顧客,我給了店員100元找零,店員說找不開,要求我用支付寶支付,因為我經常使用支付寶,所以覺得沒什麼,就用支付寶付錢了”。

“但是我覺得所有店鋪都應該支持各種各樣的支付方式,怎樣付款應該看顧客願意採取什麼樣的方式付款以及顧客可以怎樣付款,而不是看商家想怎樣收錢。商家拒收現金既不符合現金流通規律,也侵犯了顧客的合法權益。”李霖說。

部分商家拒收现金,现金支付为何受歧视?

建築行業從業人員劉飛出去買東西時,遇到過幾次商家不願收現金的情況。

“有的是商家找不開現金,有的是商家太忙了希望顧客用支付寶或微信快速支付。”劉飛說,現在有的年輕人出門幾乎不帶現金,他們消費時更傾向於電子支付,能不能用現金支付對年輕人的影響不是很大。但是對那些年紀稍大點且不會使用手機支付的人,還有目前沒有手機的青少年來說,拒收現金意味著他們無法消費。

“雖然電子支付很流行,但是不能只有這一種支付選擇,所有地方都應該支持各種形式的支付方式。”劉飛說。

電子支付過程中有時會出現失誤

如今,大多數消費者都有使用電子支付的經歷,他們的經歷不一樣,對電子支付的看法也各有不同。

計算機專業研究生劉楊說:“我覺得電子支付總體上來說還是很方便的,主要是支付時不用找零,支付速度也很快,不用翻錢包找錢。電子支付還避免了攜帶大量現金不安全的問題,所以現在有的商家為了方便收銀,直接拒絕使用現金。”

“但是,在使用電子支付時還是有些不放心,因為如果手機丟了,與手機綁定的賬戶安全就得不到保證,還有交易記錄的隱私安全也挺不讓人放心。”劉楊說,電子支付需要有更安全、更有效的監管措施來防止個人信息洩露,保障個人賬戶安全。

部分商家拒收现金,现金支付为何受歧视?

通信行業從業人員周志明認為,科技的不斷進步使得人們現在出門都不需要隨身帶現金,甚至連銀行卡都不用帶,一部手機就搞定了。尤其是80後、90後的消費人群出門更是不會帶現金,線下大多數實體店都在顯眼的地方貼有支付寶或者微信收款碼。

“有一次出門在外,由於商場停電,手機也沒有信號,於是我就付現金,但是商家卻找不開,導致當時想買東西也買不成。雖然這只是個別時候遇到一些特殊情況,但也說明,電子支付也有出現問題的時候。”周志明說。

“電子支付出來之前,每天出門都需要帶現金,如果必要還得帶錢包,走起路來感覺是一種累贅,買東西時還要找零。而一般收到硬幣後都不喜歡帶在身上,因此就會積累很多零錢。而且我比較粗心,有的時候都想不起來紙幣放到哪裡,容易丟失。有了電子支付以後,我們的生活方式發生了極大的改變,出門基本上不用帶錢包了,大多數消費的地方都支持電子支付,也不用為身上的零錢沒地方放而發愁,更不需要兌換零錢或者紙幣了。”計算機從業人員張奇對記者說。

電子支付的便利有時候也會帶來麻煩

“我曾經發生過轉錯賬給別人的情況,雖然聯繫上了對方,但是對方拒不還款,讓我很被動。”張奇說。

部分商家拒收现金,现金支付为何受歧视?

“尤其是現在大多數手機都支持指紋識別,有時候真的一不小心碰到了,錢就花出去了。”張奇告訴記者,有一次,他買機票時就遇到了這個問題。本來還在糾結買不買,結果拇指不小心一碰,機票就訂好了,而且當時買的是特價機票,不可以退。幸好那次買對了,要不然將面臨一大筆損失。

“自那次買機票的事情發生後,每次使用指紋支付的時候,我都會特別小心。”張奇說。

部分商家拒收现金,现金支付为何受歧视?

人民銀行下發的公告明確,任何單位和個人存在拒收或者採取歧視性措施排斥現金等違法違規行為的,應當自公告公佈之日起1個月內進行整改。整改期限屆滿後仍然存在上述違法違規行為的,由人民銀行分支機構會同有關部門依法予以查處。

拒收人民幣的行為從法律上該如何定性?

中國政法大學金融法研究中心主任劉少軍教授認為,按照我國現行法律和其他國家通行的法律,消費者持有的現金包括現行的紙幣和硬幣是無限法償貨幣,除某些國家為支付方便考慮限制大額支付硬幣外,可以用現金進行任何數額的支付、對方不得拒絕接受,否則既影響消費者法定支付權利的行使,也侵犯國家法定貨幣的法定地位。

“法定貨幣與存款貨幣及其轉化而成的電子貨幣是有本質區別的,法定貨幣代表的是中央銀行的信用,基本上不存在成為破產財產不能進行償付的問題;存款貨幣及其轉化而成的電子貨幣代表的是商業銀行或支付機構的信用,如果該機構破產這些貨幣就會變為破產財產,只能按比例償付。因此,消費場所拒收現金是一種嚴重的違法行為,是對消費者貨幣權利的剝奪,不僅會使消費者面臨一系列支付風險,還會使消費者面臨額外的財產損失風險,這是任何國家的法律都不能輕易許可的。”劉少軍說。

中國政法大學互聯網金融法律研究院院長李愛君教授說,消費場所拒收現金是一個違法行為,違反了中國人民銀行法的規定,中國人民銀行法規定,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了結債權債務的法定貨幣是人民幣。任何主體都不能拒收,如果拒絕使用人民幣了結債權債務,那麼就是一個違法行為,會影響中國人民銀行法的權威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