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美食聊節日:廣西三月三的正確過節方式

農曆三月三是中國多個民族的傳統節日,其中以壯族為典型。在壯族傳說中,三月三是壯族始祖布洛陀誕辰日,也是壯族祭祖、祭拜盤古、布洛陀始祖的重要日子。這天也是傳統踏青歌節,壯族青年男女會聚集街頭歡歌、匯聚江邊飲宴,慶祝三月三。

廣西“三月三”不僅是歌節,也是壯族祭祖掃墓節。那一天,桂西崇左、百色等市縣的壯族同胞各家各戶都舉行隆重的一年一度祭祖掃墓。掃墓節是壯族一年一度最隆重、最莊嚴的節日,人們認為農曆三月三是最重要的節日,在遠方的人們都會回到家鄉掃墓,這一天是一年之中最多人相聚的日子。

品美食聊節日:廣西三月三的正確過節方式

在壯族流傳了千百年的《嘹歌》中有《三月歌·蒸黑飯拜山》唱道:“三月逢初三,家家蒸黑飯,分我一二團,拿去拜墳山。”這便是壯族三月三掃墓習俗的記錄。每當掃墓節,桂西大地滿山遍野,墓頭掛錢飄揚,鞭炮聲聲不息。既是一年一度聚會祭祖,也是開春踏青。

漢族地區的玉林市,近年來民間也自發舉行三月三歌會;而三江侗族自治縣富祿苗族鄉每年農曆“三月三”都舉行搶花炮活動;與越南一河之隔的邊陲廣西防城區瑤寨高林村瑤族同胞每年“三月三”都舉辦隆重活動。

品美食聊節日:廣西三月三的正確過節方式

廣西奇山秀水,少數民族薈萃,過三月三除了精彩紛呈的民俗活動,當然少不了具有少數民族特色的傳統美食,下面小編就為您介紹,廣西三月三有哪些好吃的:

【五彩糯米飯】

品美食聊節日:廣西三月三的正確過節方式

人們採來紅蘭草、黃飯花、楓葉、紫蕃藤、用這些植物的汁浸泡糯米,做成紅、黃、黑、紫、白五色糯飯。相傳,這種食品是深得仙女們的讚賞後流傳下來的;也有人說是祭祀歌仙劉三姐的。吃了這種飯,人丁興旺,身體健壯。


【蕉葉餈粑】

品美食聊節日:廣西三月三的正確過節方式

蕉葉餈是壯家民間風味小食,南寧街頭巷尾隨處可以買到,也是南寧人的家常早餐的選擇,磨好的米漿加糖搓勻,用蕉葉包成長條狀,放到蒸籠上蒸,蒸好的蕉葉餈有股淡淡的清香味兒,一口就能咬到陷,一般的蕉葉餈有花生餡或者芝麻餡的,也根據各人口味,有咸和甜兩種。

【雞屎藤面】

品美食聊節日:廣西三月三的正確過節方式

農曆三月三吃雞屎藤面,是廣西北海本地人的一種傳統習俗,雞屎藤面是選用剛採摘下來的新鮮的雞屎藤葉子與大米混合研磨成粉,再做成一片片的雞絲藤面,用這種面做成的雞絲藤粿仔湯,味道清香甜美,是當地人喜愛的特色小吃。除了面,還有雞屎藤餈粑。

【烏米飯】

品美食聊節日:廣西三月三的正確過節方式

在廣西梧州,吃烏米飯是“三月三”的傳統習俗,很多人會選擇在市場上買楓葉,自己在家裡做烏米飯,三月三當天,街道上烏米飯飄香。烏米飯的口味分為鹹、甜兩種,有人說烏黑髮亮的烏米飯有祛邪扶正,健身暖胃的功效,吃起來也是相當美味。

吃完了美食,三月三特色民俗活動可不能少,下面小編就帶您看看,廣西各族人民三月三都怎麼過:

三月三可是名副其實的壯族情人節,這一天壯族的青年男女要舉辦歌墟,以歌會友,結交異性,追求美好的姻緣。這個傳統傳說中來源於“賽歌擇婿”的故事。傳說在很久以前,一位壯族歌師的女兒相貌美麗,歌聲婉。歌師一心想為女兒選一個歌才、人品都出眾的青年做女婿。消息傳開,男青年一批接一批前來賽歌,負者自然離去,歌才最好的一個小夥子留下來與歌師的女兒成了親,他們的結合被傳為佳話。從此,男女青年借歌傳情擇偶,就形成了歌墟。

品美食聊節日:廣西三月三的正確過節方式

三月三歌墟是男女青年進行交際的好時機。每逢歌墟,方圓數十里內的男女青年聚集在歌墟點。小夥子在歌師的指點下與中意的姑娘對歌。通常是男青年先主動唱“遊覽歌”,觀察物色對手,遇到合適的對象,便唱起見面歌、邀請歌。女方若有意就答應。男青年再唱詢問歌,彼此有了情誼,唱愛慕歌、交情歌。歌詞皆即興發揮,脫口而出,貼情貼景。

三月三歌墟當然少不了拋繡球,繡球是姑娘們在節前趕製的,製作工藝都很精巧,個個都是絲織工藝品:十二花瓣連結成一個圓球形,每一片花瓣代表著一年中的某個月份,上面繡有當月的花卉。有些繡球做成方形、多角形等。繡球內裝豆粟或棉籽。球上連著一條綢帶,下墜絲穗和裝飾的珠子,象徵著純潔的愛情。姑娘們會把自己做的繡球送給心愛的男子,作為定情信物。

品美食聊節日:廣西三月三的正確過節方式三月三歌墟中還有一種男女青年的交際習俗:碰彩蛋。彩蛋是把熟雞蛋染成彩色用以傳情之物。小夥子在歌墟中手握彩蛋去碰姑娘手中的彩蛋;姑娘如果不願意就把蛋握住不讓碰,如果有意就讓小夥子碰。蛋碰裂後兩人共吃彩蛋,這就播下了愛情的種子。


每到三月初三侗族人們便吹蘆笙唱歌,走訪親友,並相互提醒該忙農事。侗族三月三還會舉行搶花炮、鬥牛、鬥馬、對歌、踩堂等活動,亦稱“花炮節”。

瑤族以三月三為“乾巴節”,是祭奠盤古,集體漁獵的節日。節日這天要殺豬祭社神、山神,吃黃糯米飯,各寨三四天內不相往來。還會將捕獲的野物魚類按戶分配,共享收穫的歡樂,後雲集於廣場,唱歌跳舞,歡度佳節。

品美食聊節日:廣西三月三的正確過節方式

關於三月三的來源,每個民族的說法都各有不同。壯族傳說三月三來源於特掘掃墓。相傳古時候,有一個老嫗,沒有子嗣,後來救了一條受傷的小蛇。小蛇傷好後不肯離去,老嫗便對小蛇說:人畜有別,我們人是沒有尾巴的,你若想跟我在一起,就要捨棄你的尾巴。後來老嫗就把小蛇的尾巴斬掉一小截,小蛇的尾巴變短了,於是人們就把小蛇叫做“特掘”,“特”在壯語裡是男的意思,“掘”在壯語裡是短尾巴的意思,人們就把老嫗叫做“乜掘”,“乜”是壯語母親的意思。

後來,老嫗年老去世了,鄰居們把老嫗入殮後,便對小蛇說:特掘呀,特掘!她平日裡視你如己出,她走了,看你怎麼給她盡孝。小蛇彷彿聽懂了人話,眨了眨眼睛,忽然風雨大作,一陣狂風就把老嫗的靈柩和小蛇一起捲到了大明山的最高峰上面去了。那時正值三月三前後,後來每逢三月三前後,大明山地區出現極端天氣,暴風雨或者下冰雹,當地的人就認為是特掘回來掃墓祭拜他的媽媽了。

品美食聊節日:廣西三月三的正確過節方式

而其他信奉盤古的少數民族,則認為三月三是盤古的祭日,這天舉行祭祀活動是為了紀念盤古開天闢地、造化萬物的功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