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桂北美食,論桂林爲何痛失省府

廣西簡稱“桂”,具有悠久的歷史,隨著歷史變遷,漢族和本地少數民族融合,廣西已經成為在語言文化、風俗習慣上都有著顯著不同的地區。

品桂北美食,論桂林為何痛失省府

人們按地理方位和老百姓的生活習慣,將廣西劃分為桂北區、桂中區、桂東區、桂南區和桂西區。桂北地區即現在的桂林。千年悠久的文明歷史、綺麗的喀斯特地貌和秀美的灕江山水風光讓桂林享有無數美稱。桂林是世界著名的風景遊覽城市,是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是華夏文明重要發祥地之一,為中國萬年智慧聖地。

品桂北美食,論桂林為何痛失省府

由於獨特的地理、氣候條件和歷史淵源,不僅造就了桂北舉世無雙的美景和源遠流長的文化,更使這裡擁有著各具特色的美食。因為地處嶺南要衝, 自古官宦商旅雲集,桂北的飲食習慣南北交融, 粵、川、湘、浙、贛、閩均有承傳,以對山珍野味的烹調方法著稱,能烹製出菜的本味,味道以鮮香、酸甜、微辣為特點。

品桂北美食,論桂林為何痛失省府

說了那麼多,下面就為您介紹桂林地區的特色美食:


【桂林米粉】

品桂北美食,論桂林為何痛失省府

桂林米粉是廣西地區歷史悠久的特色傳統名小吃。以其獨特的風味遠近聞名。其做工考究,先將上好的早秈米磨成漿,裝袋濾幹,揣成粉團煮熟後壓榨成圓根或片狀即成。圓的稱米粉,片狀的稱切粉,通稱米粉,其特點是潔白、細嫩、軟滑、爽口。其吃法多樣。製作最最講究滷水的製作,其工藝各家有異,大致以豬、牛骨、羅漢果和各式佐料熬煮而成,香味濃郁。滷水的用料和做法不同,米粉的風味也不同。大致有生菜粉、牛腩粉、三鮮粉、原湯粉、滷菜粉、酸辣粉、馬肉米粉、擔子米粉等。


【荔浦扣肉】

品桂北美食,論桂林為何痛失省府

荔浦扣肉是一道色香味俱全的地方名菜。此菜色澤金黃, 芋片肉片鬆軟爽口, 油而不膩,濃香四溢。具有清熱祛火、滋潤膚色功能。桂林特色名菜,以正宗桂林荔浦芋、帶皮五花肉、桂林腐乳為主要材料,烹飪以蒸菜為主,鹹甜口味。傳統宴席名菜, 採用正宗桂林荔浦芋、帶皮五花肉、桂林腐乳和各式佐料。將帶皮五花肉和切塊荔浦芋分過油炸黃, 然後將五花肉塊皮朝下, 與芋塊相間排放碗中蒸熟, 翻扣入另一盤中即成。


【陽朔啤酒魚】

品桂北美食,論桂林為何痛失省府

陽朔“啤酒魚“,是陽朔有名的地方特色菜,魚肉鮮辣可口,無一絲魚本身的腥味,啤酒和魚肉的香味可以讓人胃口大開。陽朔的啤酒魚是選用陽朔灕江裡鮮活的大鯉魚,先用桂北山區出產的生茶油烹炸,然後放入桂林產的上等啤酒紅燜而成,具有獨特的香酥鮮嫩風味。2002年5月陽朔啤酒魚以外香內嫩,皮黃汁濃,入口唇齒留香在“奇山杯全國迷宗菜交流比賽研討會” 上一舉奪得金獎。由此,陽朔啤酒魚堂堂正正地“遊”進了京城。


【靈川狗肉】

品桂北美食,論桂林為何痛失省府

靈川狗肉有“天下第一美味”之譽。狗肉肉質鮮美,營養豐富。有滋陰補腎,祛寒健胃等大補之功,以秋初至春末食之最佳。靈川狗肉烹調工藝獨特,從選狗、殺狗、切狗烹調到品嚐皆有講究,食後餘香滿口,通體舒泰,令人百吃不厭,回味無窮。

【十八釀】


品桂北美食,論桂林為何痛失省府

桂林最負盛名的“十八釀”,即十八種釀菜。所謂“釀菜”,是當地一種特色吃法:把各種調料加入到肉餡裡,然後填入不同蔬菜或殼類做成的“外衣”中,或蒸,或燜,熟而成“釀”。具體有田螺釀、豆腐釀、柚皮釀、竹筍釀、香菌釀、蘑菇釀、南瓜花釀、蛋釀、苦瓜釀、茄子釀、辣椒釀、冬瓜釀、香芋釀、老蒜釀、蕃茄釀、豆芽釀、油豆腐釀、菜包釀

【全州醋血鴨】

品桂北美食,論桂林為何痛失省府

醋血鴨是桂林全州的一個地方特色美食 ,採用盛夏上市的子鴨為原料,殺鴨留血、注入酸醋,以嫩姜或苦瓜為配料,將鴨肉先武、再文火燜熟,在出鍋前倒入醋血。成品上桌,清香沁人心脾、美味讓人難忘。俗話說湘南永州之血鴨,桂北全州之醋血鴨。醋血鴨這道菜看著驚人,吃起來卻沒什麼血腥氣,倒是醋香撲鼻,而且鴨肉綿軟入味,酸辣鮮香,開胃可口。

【恭城油茶】

品桂北美食,論桂林為何痛失省府

恭城人每天早餐都要“打油茶”,有的家庭甚至三餐離不開油茶。 油茶不說煮而稱“打”,是各地的統一稱法,而各地的油茶卻各有其不同的風味。油茶的統—製作方法是以老葉紅茶為主料,用油炒至微焦而香,放入食鹽加水煮沸,多數加生薑同煮,味濃而澀,澀中帶辣。恭城一帶還再加磨醉的花生粉,使味道多了醇厚少了澀,並因煮的時間恰到好處,使恭城油茶被舉為各地油茶之冠,享譽桂北和廣西各地。

品桂北美食,論桂林為何痛失省府

除了上述這些桂北名菜,還有聲名遠播的灕江四寶:灕江長壽魚、灕江泉水蝦、灕江菊花蟹和灕江岩石螺,這都是灕江的特色小吃。

桂北地區是一個眾多少數民族聚居地,不同民族的生活飲食特點,形成了獨特的飲食文化。桂北本地的風味集酸辣的湘菜和清淡的粵菜於一身,家常小炒深受湘菜影響,幾乎餐餐離不開酸辣,菜品特色純樸自然,嘗之口味濃郁、酸甜兼容,有著濃濃的草根情懷。

品桂北美食,論桂林為何痛失省府

看完上述您可能會好奇,桂林擁有厚重的歷史、濃厚的文化氛圍、甲天下的山水和讓人百吃不厭的美食,在國內外都享有超高的知名度,千百年來一直是廣西的省府,那麼為什麼首府的名號會易主南寧呢?

品桂北美食,論桂林為何痛失省府

南寧和桂林間因為省會城市的來回變換結下的“樑子”,早已成為廣西民間饒有興味的談資之一。

歷史上,南寧和桂林也確實翻來覆去出現過幾次省會的角色互換。在各種史志記載中,漢代以來的廣西行政中心大都位於桂林。辛亥革命後,舊桂系軍閥陸榮廷逞一己之私,強行把當時的首府從桂林遷到了離他家鄉武鳴和勢力範圍最近的南寧。陸榮廷下野之後新桂系的白崇禧、李宗仁佔領廣西行政中心南寧,統一了全廣西。從小喝灕江水長大的李宗仁和白崇禧,主張把首府搬回桂林,但隨著第一次蔣桂戰爭爆發,遷府不了了之。1936年年底,在抗戰即將爆發之際,再次崛起的新桂系終於讓桂林重新成為省會城市。

品桂北美食,論桂林為何痛失省府

1950年,新中國成立後,廣西全境解放,由於廣西仍屬偏遠地區,經濟交通落後,匪寇雲集,桂林雖相對較為發達,在位置上卻靠近湖南,在偏遠的桂中、桂南一帶支援不利,將南寧定為首府後,在桂中一帶對新政權得到了鞏固,且適當將經濟、文化中心進行轉移,對整個廣西的發展來說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品桂北美食,論桂林為何痛失省府

雖然桂林現在並不是廣西的政治中心,但擁有悠久的歷史文化、青山秀水和美食的桂林人依舊十分自豪,我們也相信桂林的未來擁有無限前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