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美食溯根源:廣西苗族人是否是傳說中蚩尤的後裔

苗族,是一個古老的民族,散佈在世界各地,主要分佈於中國的黔、湘、鄂、川、滇、桂、瓊等省區,以及東南亞的老撾、越南、泰國等國家和地區。廣西苗族人口43萬人左右。廣西苗族主要居住在融水、隆林、三江、龍勝四個自治縣,其餘則散居於資源、西林、融安、南、都安,環江、田林、來賓、那坡等縣(自治縣)境內。


品美食溯根源:廣西苗族人是否是傳說中蚩尤的後裔

說起苗族,大家一定不會陌生,除了影視劇中神秘的苗族蠱術和巫儺文化,還有能歌善舞的苗族阿妹,建築精巧的苗族吊腳樓,精美大氣的銀飾,色彩豔麗的苗繡,以及藥到病除的苗醫。除了這些,苗族也有不少獨具民族特色的美食。

苗族飲食習俗自有其特點。黔東南、湘西、海南島和廣西融水的苗族,主食為大米,也有玉米、紅薯、小米等雜糧。副食種類很多,肉類有自家養的家畜、家禽和魚類,蔬菜有豆類、菜類、瓜類,此外還採集野菜和從事漁獵等以補充。

品美食溯根源:廣西苗族人是否是傳說中蚩尤的後裔

苗家飲食獨特的民族風俗是喜食酸味,以酸湯最為著名。酸味食品主要有酸湯、酸菜、醃酸魚、牛肉酸、豬肉酸、酸辣子、酸蘿蔔、青菜酸、豆類酸等。 苗族吃酸菜的歷史悠久,跟他們深居高山,缺少食鹽有關,平時很難買到蔬菜和肉類,所以每家都備有酸壇,用以醃製各種酸味食品。在製作酸味食品上,苗家人有整套工藝和吃法。苗族幾乎家家都有醃製食品的罈子,統稱酸壇。

苗族喜食野菜,如蕨菜、魚腥草、馬蹄菜、刺花菜、鐵道木花、刺五加、水香菜、青苔等,多洗淨涼拌吃。這些野菜有的既是菜也是藥,食之苦澀,但卻清涼、爽口、甘甜具有清熱、解毒、消炎、消暑、化食等作用。

品美食溯根源:廣西苗族人是否是傳說中蚩尤的後裔

下面就讓小編為您介紹廣西苗族有哪些好吃的美食:

【酸湯魚】

品美食溯根源:廣西苗族人是否是傳說中蚩尤的後裔

苗族同胞愛吃酸食,在貴州的苗寨中就有“三天不吃酸,走路打羅圈”(形容走路無力)的說法。在酸食菜餚中,尤其以酸湯魚這道菜最為有名。苗家酸湯魚的味道是麻、辣、酸、鮮五味俱全,其製作方法簡單、美味可口、食後開胃、味美湯鮮。


【血豆腐】

品美食溯根源:廣西苗族人是否是傳說中蚩尤的後裔

血旺也叫血豆腐,源自雲南少數民族,為動物血加鹽直接加熱凝固而成的食品,常見的血旺為鴨血、雞血、豬血製作而來。血旺可以直接吃也可以搭配其他的食材進行二次烹飪。

【羊癟湯】

品美食溯根源:廣西苗族人是否是傳說中蚩尤的後裔

羊癟湯是苗族人家利用山羊的內臟製作的一道風味獨特的佳餚,是把羊內臟、油、血、肝、肺剁碎混合煮熟的一種雜味湯,是苗家醫治胃病的常用良藥,也是接待賓客的上乘菜。

【螞蟻菜禾花魚】

品美食溯根源:廣西苗族人是否是傳說中蚩尤的後裔

禾花魚用竹條穿起來放在火上烤熟,放在用搗碎的魚塊、蔥薑蒜鹽和元寶山的野胡椒做配料的煮熟的螞蟻菜裡蘸著吃,烤魚的火氣完全被螞蟻菜的清涼所中和,吃起來焦香、鮮嫩、清涼又香甜。

苗族最為奇特的風味食品,莫過於吃竹蛆、蜂蛹、黃螞蟻蛋、花蜘蛛、牛屎蟲蛋、沙蛆等。苗族還喜飲酒,親友來訪,逢年過節,紅白喜事,必以酒待客,久之形成了一套喝酒的傳統習俗和禮儀,很多地方的苗族宴飲和敬酒時,還有唱酒歌的習俗。

品美食溯根源:廣西苗族人是否是傳說中蚩尤的後裔

苗族的美食令人垂涎欲滴,苗族的歷史也是充滿神秘色彩。苗族歷史文化悠久,早在4千多年前,從黃河流域到長江流域以及長江中游以南地區,居住著許多氏族和部落,其中史籍稱為“南蠻”的氏族或部落裡就包括有苗族先民在內。有人認為古史傳說時代的蚩尤為今日苗族所尊奉的始祖,故與苗族可能有親緣關係。有人認為古代三苗與苗族有淵源關係。也有人認為現在的苗族可以溯源於殷周時代“髳”人。此外,還有驩兜說、夜郎說、巴郡南郡蠻說、武陵蠻說等。有關苗族族源問題的各種爭論在史學界中至今尚未定論。

其中最具神話色彩的,就是炎帝、黃帝大戰蚩尤的傳說。苗族史詩《蚩尤神話》中記載,傳說遠古時,苗族居住在黃河邊上,共“八十一”寨,他們的首領叫蚩尤,蚩尤為民除掉了危害苗民的“垂耳妖婆”,使百姓過上安居樂業的生活,後來妖婆的三個妖娃請來了赤龍公和黃龍公(即炎帝和黃帝)復仇,蚩尤率領苗族人民英勇作戰,多次打敗赤龍和黃龍二公。赤龍、黃龍二公聯合起雷老五(即雷公),水淹苗兵,擒殺了蚩尤,焚燬了“八十一寨”。剩下來的苗族子民被迫遠走他鄉。

品美食溯根源:廣西苗族人是否是傳說中蚩尤的後裔

而根據歷史學家考證,苗族歷史上有五次大遷徙:

第一次大遷徙,是苗族先民以其發源地今四川的雅磐江、岷江、巴江、嘉陵江四水的上中流域地帶,沿長江遷徙洞庭、彭蠡之間和江漢平原定居下來;後來因為遠古羌人南下,迫使苗族先民向東遷徙。

第二次大遷徙,是苗族先人在長江中游居住很久之後,人多勢大,號稱“九黎”,與南方的炎帝族發生矛盾,打敗了炎帝族,一部分追逐炎帝族直達黃河北岸。

第三次大遷徙,蚩尤戰鬥失敗很久以後,九黎族的各部屬,大部分經過長途跋涉,退回到南方。在江南的洞庭、彭蠡之間,建立起三苗部落聯盟。

第四次大遷徙,舜帝即位,馬上“分北三苗”,流共工於幽州;放歡兜於崇山;竄三苗於三危;殛鯀於羽山,強大的三苗部落聯盟從此分化瓦解。

第五次大遷徙,這次遷徙是分途迴歸。如:被逐到三危的一支(三苗),沿金沙江遷徙到川南、滇東北和黔西北;被放逐到崇山的一支(歡兜),被統治王朝多次圍剿,逃遷後達到今湘西、黔東北、川東南和鄂西南一帶;往東逃遷的一支(三苗中的部分有苗),也慢慢離開海邊,逐步往西歸遷。

品美食溯根源:廣西苗族人是否是傳說中蚩尤的後裔

縱觀整個苗族的歷史傳說,苗族在歷史上曾進行過多次大遷徙,大致由黃河流域遷至長江流域以南的洞庭、彭蠡一帶,後又遷至武陵山一帶,再至川黔滇,之後便陸續移遷東南亞及海外。而廣西的苗族,大多也是從雲南、貴州和湖南等臨近的省遷徙而來,最終安家落戶在了廣西的山區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