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才是「中國舞!」

“驪宮高處入青雲,

仙樂風飄處處聞。

緩歌慢舞凝絲竹,

盡日君王看不足。

漁陽鼙鼓動地來,

驚破《霓裳羽衣曲》。”

這才是“中國舞!”

​這是唐朝大詩人杜甫《長恨歌》裡的詩句。這首敘事詩用精煉的筆墨極大地渲染了唐明皇與楊貴妃的愛情故事,與那支《霓裳羽衣曲》相映成輝,千百年來一直流傳下來。

這才是“中國舞!”

​《霓裳羽衣曲》成曲於公元718一720年間。相傳楊貴妃為了取悅唐明皇,日思夜想能有一支好的歌舞。可能是精誠所至,一天夜裡,楊貴妃夢中去往廣寒宮聽仙女演奏樂曲。只見一群仙女穿著素衣紅裳,手中各執樂器,從桂花樹下款款吹奏而來。聲音十分悅耳動聽。月宮侍兒說:“這便是《霓裳羽衣曲》,請娘娘譜入管絃,留傳人間。”

這才是“中國舞!”

​楊貴妃夢醒後默記仙曲,宮商宛然,便將這支曲子記錄下來。這就是流傳千古的《霓裳羽衣曲》。

這才是“中國舞!”

​隨後,楊貴妃製成曲譜,逐句推敲,輕吟低唱,音節清新悅耳。又率領梨園弟子排練歌舞。楊貴妃穿著薄如蟬翼的紗衣翩翩起舞,宛如仙女下凡。唐明皇親自打鼓,楊貴妃緩舒腰肢,隨著樂曲盤旋跌宕,舞姿越舞起快,只見足尖點點,分不出人影釵光。恍如翩翩飛燕,恰似嫦娥下凡。華幕合處,捧出一個嬌喘吁吁的絕色美女來。

這才是“中國舞!”

​自此以後,宮中輕歌曼舞,成就千年《霓裳羽衣曲》的美名。開啟了“中國舞”的雍榮華貴,典雅端莊而又熱情奔放的民族舞蹈風格。表達了我國人民嚮往富貴安康的美好生活願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