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聽你們用家鄉話念《魚翅與花椒》里那一道道美食的名字!

先分享今天的“譯文 OPEN”小欄目

非常棒哦

我想听你们用家乡话念《鱼翅与花椒》里那一道道美食的名字!

然後呢,譯文君的好朋友、重慶妹兒楊小寶姑娘,發來了她用重慶話朗讀的、扶霞·鄧洛普《魚翅與花椒》《擔擔麵》中的一段語音,譯文君聽完真是覺得:棒呆啦!因為……我居然都聽懂了……

用這張老白的經典臺詞表示一下心情

我想听你们用家乡话念《鱼翅与花椒》里那一道道美食的名字!

“很帥氣!”

我看著年輕的夥計們做著我的午飯,把辣子和各種各樣的調料倒進我那小小的一碗擔擔麵裡,再往那碗大一點的海味面里加點鹽和胡椒。他們準確地抓起一兩或二兩面,扔進鍋裡煮。不一會兒,熱氣騰騰的兩碗麵就端到我桌上。海味面和以往一樣,浸在濃郁的海鮮湯裡,有種安慰人心的感覺,上面還加了燉好的肉、筍、蘑菇,再加點幹蝦米和淡菜。擔擔麵呢,嗯,毫無疑問這是成都最好吃的擔擔麵,走遍天下恐怕也就是這一家了。它看上去倒是其貌不揚:一小碗麵,加了一勺深色的、鬆脆的牛肉碎。但只要你拿起筷子,把面拌一拌,就會喚醒鋪在碗底的那些香料。每一根麵條都會裹上醬油、紅油、芝麻醬和花椒混合成的調料,效果實在是石破天驚。入口短短几秒,你的嘴巴就會著火,你的雙唇會在花椒的猛攻下不停顫抖,你的全身都會散發著熱氣(天氣熱的時候就會汗流浹背了)。

謝老闆的擔擔麵實在是非常有效的醒神藥,宿醉或者傷了心,吃一碗再好不過了。在成都灰濛濛的潮溼天,這樣一碗麵簡直救命。我們這些學生就像奴隸一樣心甘情願地上了癮。很多人都和我一樣,先來碗比較溫柔的湯麵,比如番茄煎蛋面,然後再上一小碗刺激火爆的擔擔麵過過癮。不過生性雷厲風行、喝起酒來海量無敵的俄羅斯人和波蘭人總是一往情深地點三兩“擔擔兒”。我們坐在街邊搖搖晃晃的桌子邊,狼吞虎嚥地吃下去,周圍的自行車來來往往,出租車的喇叭吵個不停,還噴來一陣陣難聞的尾氣。吃完以後,我們叫謝老闆結賬。他把一個個瑣碎的數字相加,接過我們皺巴巴的鈔票,埋頭在那個半開的小木抽屜裡找零錢。

擔擔麵是土生土長的成都街頭小吃,名字來源於挑著扁擔的傳統街頭貨郎。“擔”是個動詞,意思是“挑扁擔”。成都的老人們還記得那些賣麵人的吆喝,“擔擔麵!擔擔麵!”的聲音傳遍成都古老的小街小巷。只要有客上門,貨郎們就放下擔子,支起爐子,燒好水,擺好碗筷和一罐罐調味料。各家的僕人聽到他們吆喝,就從那些老舊的木房子中跑出來,站在門口,幫主人叫面吃。正在茶館裡“修長城”的麻將搭子,會暫停牌局,出去吃一碗再說。行人也會停下來,“吸溜吸溜”地吃個面。面都是一小碗一小碗的,每次一兩,剛好能墊墊肚子、頂頂飽,而且特別便宜,基本上什麼人都買得起。

所以呢,譯文君想到了一個主意:如果扶霞在《魚翅與花椒》里正好寫到了您家鄉的一道美食,歡迎讀者用您的家鄉話朗讀這個片段!請用手機(或者其他錄音設備)錄下您的朗讀錄音,連同具體是書中第幾頁的內容(因為我怕我聽不懂……語言天賦太差……),將音頻文件發送到:[email protected]。請在郵件標題寫明:《魚翅與花椒》朗讀錄音。過一陣,譯文君將會從中整理一些精彩的朗讀音頻,與大家分享。

當然,如果不湊巧,扶霞沒有寫到您家鄉的美食,也同樣歡迎您朗讀其中喜歡的片段,一樣可以參與這次互動。

活動有效期長一點吧,就到 8 月 26 日 24 時為止吧。期待!

什麼?您還沒有書?趕緊戳下圖封面,立刻去下單:

相關圖書推薦

我想听你们用家乡话念《鱼翅与花椒》里那一道道美食的名字!

(點擊上圖即可購買)

《魚翅與花椒》

[英] 扶霞·鄧洛普|著

何雨珈|譯

獲得英國飲食作家工會大獎肯定的扶霞在一九九四年前往中國長住。打從一開始她就發誓不論人家請她吃什麼,不管那食物有多麼古怪,她一律來者不拒。在這本難得一見的回憶錄中,扶霞追溯自己和中國飲食之間的關係演進。透過扶霞的眼睛,我們得以用全新的角度來了解我們熟悉的中國菜。原來不同地方的食物,都有其獨一無二的氣質。川菜的辣帶著一絲絲的甜味,就像悠閒而迷人的四川人,總是帶著一絲甜甜的體貼;湘菜直接又毫無妥協餘地,就跟那裡培養出來的軍隊領袖一樣;揚州菜則是太平盛世的食物,溫暖而撫慰人心。

從四川熱鬧的市場到甘肅北部荒僻的風景,從福建的深山到迷人的揚州古城,書中呈現了中式料理讓人難忘的美妙滋味,也深刻描繪出中西飲食文化差異,且兼具人文觀察與幽默趣味。

我想听你们用家乡话念《鱼翅与花椒》里那一道道美食的名字!

海譯文

文學|社科|學術

名家|名作|名譯

長按識別二維碼關注

或搜索ID“stphbooks”添加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