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線南段最慘烈的突圍戰:科爾森—切爾卡瑟包圍戰

喜歡二戰德國部隊資料的朋友可以點個關注,未來這個小小的頭條號會成為二戰德國軍隊各部隊資料最詳細的資料庫。

科爾森—切爾卡瑟包圍戰,開始於1944年1月24日,結束於1944年2月6日。1943年8月26日至1943年12月23日的第聶伯河會戰,蘇聯方面重創了德國的南方集團軍群,深知丟失烏克蘭地區自己將面臨怎樣命運的德國人,拼死抵抗,在苦戰3個月之後,雖然丟失了若干意義重大的戰略要地和城市,但是自己也最終維持住了脆弱的防線,沒有全線崩潰。1943年12月24日,蘇聯方面沒有給德國人任何喘息的機會,發動了第聶伯—喀爾巴阡攻勢,旨在拔掉之前的進攻之中,戰線上形成的若干個德國方面佔據的突出部。而科爾森—切爾卡瑟包圍戰則是該次攻勢之中最為著名的附屬戰役。

東線南段最慘烈的突圍戰:科爾森—切爾卡瑟包圍戰

科爾森—切爾卡瑟包圍戰中,蘇聯的突擊部隊

1944年1月24日,蘇聯軍隊對以科爾森為中心,寬度足足有130公里,位於第聶伯河沿岸,以切爾卡瑟為前沿的卡涅夫突出部發動了試探性的進攻。1月25日,以隸屬於烏克蘭第2方面軍的第5近衛裝甲集團軍和第5近衛騎兵軍為核心的突擊力量,迅速突破了德國人的防線,大量的蘇聯軍隊隨之湧入,儘管進攻大大的出乎德國人的意料,但是德國軍隊仍然迅速的做出了反應,對突入己方陣地的蘇聯軍隊進行進攻,德國人甚至一度還切斷了蘇聯突擊力量的退路,但是此時的蘇聯軍隊早已今非昔比,憑藉著悍勇之氣,硬是一路突進,到達了既定目的地,至1月28日,蘇聯方面的烏克蘭第2方面軍的第20裝甲軍,已經和烏克蘭第1方面軍的第6裝甲軍的先頭部隊勝利會師,經過隨後3天的激烈戰鬥,蘇聯方面已經形成了一個不太穩固的包圍圈。

東線南段最慘烈的突圍戰:科爾森—切爾卡瑟包圍戰

科爾森—切爾卡瑟包圍戰之中,德國的機槍陣地

而南方集團軍群的統帥曼施坦因調兵遣將準備營救包圍圈內的部隊的時候,納粹高層卻提出了一個遠超於此時德國真實能力之外的要求——不僅要救出被圍困的部隊,還要調集重兵對蘇聯軍隊形成包圍,在這樣的要求之下,原本有機會為包圍圈內部隊打通一條通道的第3裝甲軍,被命令嘗試包圍蘇聯的軍隊,然而缺乏重型裝備的德國軍隊在蘇聯方面的抗擊之下,無功而返,但此時的日期也已經被拖到了2月8日,戰機稍縱即逝,當第3裝甲軍想再次為包圍圈內部隊打通走廊的時候,蘇聯方面已經集結了4個裝甲軍的力量嚴陣以待,此外,翻漿的戰場讓德國人的裝甲部隊舉步維艱,而1944年的蘇聯方面不僅熬過了最為艱苦的歲月,還通過租借法案從美國方面獲得了大量的四輪或者六輪驅動的越野性能良好的卡車,機動能力大為增強。

東線南段最慘烈的突圍戰:科爾森—切爾卡瑟包圍戰

不甘於束手待斃,德國人對包圍圈內的部隊展開了積極的營救

至2月10日,德國人終於將救援部隊集結完畢,並於2月11日展開了對包圍圈內的部隊展開營救,早有準備的蘇聯軍隊立刻與德國人展開激烈的對攻,並將德國人阻擋在包圍圈之外不到10公里的地方,德國方面的救援行動最終失敗,2月15日,實在無力為被圍部隊打通逃生通道的解圍力量,無奈的向被圍困部隊發出自行突圍的電報。

東線南段最慘烈的突圍戰:科爾森—切爾卡瑟包圍戰

泥濘的道路造成交通的擁塞

面對著蘇聯方面咄咄逼人的攻勢,德國人很早就將包圍圈內接近6萬餘人的部隊整編為,以炮兵上將威廉·施特摩爾曼為指揮官的施特摩爾曼戰鬥群,而該戰鬥群的部隊之中,武裝黨衛軍則佔了大約有55%以上, 、 、武裝黨衛軍愛沙尼亞納爾瓦步兵營,此外,該部隊也包含有大批的俄裔偽軍兵源,也正因為包圍圈內包含有如此之多的蘇聯最為痛恨的部隊,使得包圍圈內的部隊根本就打定心思作戰至死,拒絕投降,雙方的僵持使得該次包圍作戰的過程極為慘烈。接到自行突圍指令之後,德國軍隊於2月16日,以維京師為掩護部隊,開始了突圍行動,大量的德國士兵在突圍過程之中遭到了碾壓式的擊殺,或者成片的倒在突圍路上猛烈的炮火之中,或者死於蘇聯的裝甲部隊碾壓之下,或者被追擊的蘇聯騎兵用馬刀直接砍殺,根本沒有任何投降的機會。甚至該戰鬥群的指揮官施特摩爾曼將軍,也在突圍的過程中戰死。至戰後盤點,最終突圍的部隊之中,被圍困的德國軍隊不僅損失了幾乎全部的重型裝備,減員率額更是高達34%,而武裝黨衛軍維京師的減員則高達57%,瓦隆旅的2000人,最終生還的只有600餘人,足見當時戰況之慘烈。

東線南段最慘烈的突圍戰:科爾森—切爾卡瑟包圍戰

戰場上被擊毀的德國裝備

關於科爾森—切爾卡瑟包圍戰,雖然較之東線戰場的其他大型戰役,規模並不算大,但是該次戰役卻對交戰雙方產生了若干意義重大的影響,首先蘇聯方面,通過此次戰役,實踐了許多新興的戰略戰役思想,同時其指揮官也獲得了越來越多自主決定指揮的權利,蘇聯人在戰略戰術上日漸超越自己的對手,而德國方面,納粹高層對軍事上的獨斷專行,甚至達到了有些戰術決定都要高層親自下達的程度,諸多才華橫溢的高級軍官徹底淪為了傳遞命令的話筒,而曼施坦因,這位極具才華的元帥,也最終因為違抗元首惡意志擅自撤退部隊,而遭受了免職。此消彼長,使得1944年勝利的天平在戰略上越來越傾向於蘇聯一方,獲得最終勝利只是時間問題。


歡迎大家持續關注雜七麻八的頭條號,更多德國各部隊資料持續歸納、整理和放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