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北玉米價格再次走低!後市玉米利多因素猶存

華北玉米價格再次走低!後市玉米利多因素猶存

7月末8月初,我國多地尤其是從華中、華東一直到東北的大範圍強高溫過程,多地氣溫創歷史記錄水平等異常天氣現象,中央氣象臺已經連續20天發佈高溫預警,而與此炎炎烈日高溫天氣相比,國內玉米市場行情整體似“溫水慢熱”般運行,甚至前期持續強勢的華北玉米價格再次轉勢下跌,那麼是什麼原因導致華北玉米價格漲跌波動如此頻繁,且後市價格又將如何變化,下面筆者將結合掌握的情況如下簡要分析,僅供參考。

華北玉米緣何再次走低?

7月份以來華北玉米市場價格漲跌變化相對頻繁,7月中上旬其價格一直保持相對強勢運行,偶有區域性小幅波動行情出現,但從7月28日開始華北玉米價格轉勢下跌,其中山東深加工企業普遍下調玉米收購價格,下調幅度10-30元/噸不等,截止目前山東濰坊地區14%水分拍賣玉米收購價為1850-1880 元/噸,比上週同期下跌 20-40 元/噸;河南鶴壁地區收購價為1860-1870 元/噸,河北石家莊地區收購價為 1850-1870 元/噸,均與上週同期持平,目前華北玉米市場拍賣玉米與本地玉米價差在20~50元/噸。分析華北玉米價格轉勢下跌原因:一是到貨量有所增加,因華北本地春玉米歷年上市日期在8月中下旬前後,而產區貿易商仍有一定數量的2017年產玉米留存,因擔心後續糧價伴隨早玉米上市震盪走弱,近期積極出貨,導致市場供應量明顯增加;二是華北部分加工企業停機檢修,玉米需求量下降;三是東北拍賣玉米到貨量增加,加工企業庫存充裕。

與目前高溫天氣相比,華北玉米市場仍“熱不起來”。首先,從供給方面來看,目前當地主要糧源供給仍主要依靠東北臨儲玉米拍賣,截止目前,近十六週累計投放超過1.24億噸,成交量已經達到5800.6萬噸,超過上年5747萬噸的紀錄,按照拍賣後60天內出庫的規定,9月底新糧上市之前這些庫存將悉數出庫,且未計入未來三個月可能成交的臨儲玉米數量,供給壓力可想而知。

華北玉米價格再次走低!後市玉米利多因素猶存

其次,從需求方面來看,一方面近段時間,大面積降雨過後高溫天氣席捲國內多地,高溫抑制肉製品消費,生豬報價小幅回暖後持穩運行,養殖戶一方面為規避疫情風險,壓欄減少,另一方面為減少損失迴流資金,近期出欄熱情較高,飼料市場終端需求持續縮減,前期大型飼料企業原料庫存相對充足,近期部分企業關注春玉米上市,同時國產小麥、進口穀物替代現象依舊普遍,企業對於內貿玉米採購心態依舊謹慎。近一個月我國玉米深加工企業開機率不高僅四至六成,中美貿易戰局勢動盪,今秋新玉米開秤價可能同比偏高,政策補貼用糧企業政策或難以持續,深加工企業生存環境令人擔憂,其對原料玉米採購態度謹慎。

再次,南方港口供應壓力明顯增加,據瞭解,截止目前南方廣東港口內貿玉米庫存共計58.4萬噸,外貿玉米庫存共計8.8萬噸,近兩日廣東港口內外貿玉米日均出貨4.2萬噸(內貿3.5萬噸),較周初日均出貨增加0.3萬噸。單就港口庫存而言,當前數量對於市場供應層面壓力不大,但綜合近期預計到貨船期來計算,後期市場供應壓力將明顯增加。最後,華北夏玉米也將陸續上市,7月末開始廣西、湖北、四川等南方地區新玉米相繼上市,8月下旬至9月上中旬是華北春玉米上市的時節,市場人士表示,由於小麥收益不佳,2018年春玉米較上年產量有所增加,9月下旬開始華北夏玉米也將陸續上市。

總的來看,當前國內玉米市場供應基本無缺口,雖然華北地區基層貿易商出貨進入尾聲,但東北臨儲拍賣繼續維持單週高投放量、南方春玉米上量持續增加、進口穀物維持充足供應的背景下,以當前市場消耗量推算,在8月份南方以及華北春玉米陸續上市、9月份新疆以及東北玉米收割上量等供應市場預期增加的壓力推算,玉米市場行情上行缺乏有力支撐,短期內華北玉米價格仍將以趨弱運行為主。

利多因素猶存 後市玉米仍被看好

近期,國內玉米價格整體穩定,個別區域價格窄幅震盪。受到春玉米陸續上市影響,部分囤積新糧貿易商開始出貨,玉米供應有所增加,但貿易購銷心態依然謹慎。今年玉米主產區生產形勢不樂觀,其中吉林減產預期增加,玉米單產、總產雙減可能性極大,有關人士預計今秋玉米開秤價高於上年。減產預期增加了對優質玉米供應量的擔憂,如今深加工產能的大力發展,未來玉米的需求有保證,玉米後市仍看好,但拍賣糧陸續出庫,離新玉米大量上市還有時日,疊加中美貿易關係的不明朗,短期玉米價格將繼續平穩偏強運行。

玉米拍賣持續進行 後期出庫壓力大

8月2日,臨儲玉米拍賣共計投放3990108噸,成交1102424噸,成交率27.62%,周跌2.25%。最高成交價1680元/噸,周跌2元/噸;最低成交價1350元/噸,周跌1元/噸;成交均價1539元/噸,周跌1元/噸。分省份來看,內蒙古和遼寧省成交率小幅上漲,吉林省小幅下跌。其中,內蒙古成交352818噸,成交率35.26%,周漲6.11%;遼寧201516噸,成交率40.88%,周漲6.03%;吉林548090噸,成交率21.95%,周跌7.19%。分年份看,2014年產玉米成交26194噸,成交率30.33%,周漲1.84%;2015年產玉米成交1076230噸,成交率27.56%,周跌2.37%。根據拍賣結果可知,玉米成交率較上週有所降溫,但變化幅度不大,用糧企業參拍心態依舊謹慎。

華北玉米價格再次走低!後市玉米利多因素猶存

據臨儲玉米周拍數據得知,自2018年6月7日起,2015年糧的投放比例開始大於2014年糧,目前2014年糧源所剩不多,主要投放和成交以2015年糧為主。截至七月底,臨儲玉米拍賣已持續16周,投放量總計1.24億噸,成交量總計5800萬噸,平均成交率46.63%,周度成交平均量為363萬噸,成交均價1468元/噸。其中2014年產玉米共投放7465萬噸,2015年產玉米共計投放4919萬噸。自開拍至今,短短四個月玉米成交量已經超出去年全年5747萬噸。隨著春玉米陸續上市,臨儲玉米每週800萬噸持續投放,當前成交糧出庫率已接近七成,市場的供應量將加大,後期拍賣玉米的出庫壓力顯著。

玉米授粉關鍵期 後期繼續關注天氣

目前北方玉米生長進入授粉關鍵時期,但近日受10號颱風“安比”影響,東北大部分地區出現了強降雨天氣,並伴隨氣溫下滑,黑龍江省中部和北部受此次影響較大並伴隨洪澇災害,玉米、大豆等作物均受影響。但是,吉林部分地區長期高溫伏旱,有效降水不足,傳統優勢產區長勢不足預期,新季玉米或存在減產預期。兩湖、西南地區新玉米零星上市,預計大規模上市時間為8月上旬,由於數量少,替代能力有限,對當前玉米市場影響不大,而主產區2018年玉米至少要到9月中下旬才大量上市,故市場關注的重點依舊是臨儲拍賣情況及後期天氣狀況。

中美或將重啟貿易談判 進口穀物仍受限

最新消息,中美正試圖重啟貿易談判,以避免雙方爆發全面貿易戰。有關媒體報道,特朗普準備把對下一批2000億美元中國產品的徵稅稅率從10%提升到25%。無論此項調整是否核實,至少表明中美關係依舊不明朗,進口穀物繼續受限。受到貿易戰的影響,進口玉米大量減少,而拍賣玉米以低質量陳糧為主,優質玉米供應偏緊,導致7月以來國內深加工企業開機率整體下滑。進入8月,深加工處於停產檢修期,畜禽存欄率處於低位,使得玉米飼料需求短時間難有明顯起色,但下游飼料、養殖企業對優質玉米仍有剛需,尤其是進口高粱、大麥、DDGS被遏制之後,深加工企業擴產步伐加快,玉米需求仍有保證,玉米價格暫時也難下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