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學家這次又立功了,數百公里外甄別核彈頭,美軍干擾全部失效

物理學家這次又立功了,數百公里外甄別核彈頭,美軍干擾全部失效

每一次軍事技術的進步其實都離不開物理學的發展,畢竟物理是基礎科學,基礎科學一旦不行,肯定受制於人。就拿二戰來說,原子彈的研發日本根本沒有譜,因為日本根本沒有核技術人員,而且核技術都掌握在歐洲那幾個猶太裔的物理學家和歐洲物理學家手上,比如奧本海默,費米等人。

物理學家這次又立功了,數百公里外甄別核彈頭,美軍干擾全部失效

物理學家這次又立功了,數百公里外甄別核彈頭,美軍干擾全部失效

還要諸如隱身技術,最早也是來自蘇聯科學家彼得-烏菲莫切夫對物理衍射理論中的邊緣波行為的研究,只不過後來被臭鼬工廠的工程師給拿去開發雷達隱身了,直到今天隱身技術仍然影響這全球空軍,你看F-22、F-35、殲20等都是該理論下的產物。如果基礎科學甩開世界,那麼軍用領域的科技水平也一定處於世界巔峰。

最近在阿拉斯加州舉行的空間和導彈防禦研討會上,一位物理學家介紹了自己論文,引發了美軍方高度關注。這是一種中子束髮生器,傳統的中子發生器在所有方向上射出中子,就像燈泡發光那樣簡單,如果加大功率,高能中子一旦遇到一些高密度材料就會產生一種獨特的伽馬射線爆發。

物理學家這次又立功了,數百公里外甄別核彈頭,美軍干擾全部失效

物理學家這次又立功了,數百公里外甄別核彈頭,美軍干擾全部失效

物理學家這次又立功了,數百公里外甄別核彈頭,美軍干擾全部失效

這個現象如果放在軍用角度看,就能夠用於探測數百公里外的核彈頭。因為核彈頭中有大量的鈈或鈾材料,中子撞擊這些物質可釋放伽瑪射線,那麼我們就能夠分辨出哪些彈頭是真的核彈頭,哪些是干擾誘餌彈頭。以美軍民兵3洲際彈道導彈為例,如果用中子束甄別核彈頭,那麼美軍民兵3釋放的干擾彈頭就會全部失效。

攜帶核彈頭再入飛行器重新進入大氣層,並且是否干擾誘餌彈頭,這是目前非常普遍的洲際彈道導彈載荷。在雷達圖像上你絕對無法分辨哪些假的干擾彈頭,但在中子束探測器中卻不一樣。中子可激發這些材料釋放伽瑪射線,那麼真的核彈頭就甄別出來了。同時,這種技術可以用來探測路邊爆破裝置和地雷等。

物理學家這次又立功了,數百公里外甄別核彈頭,美軍干擾全部失效

在物理學上,中子很容易穿透大多數物質,因為沒有電荷與大量物質相互作用,但是擊中一些材料時就會產生伽馬射線爆發。各個中子的速度相當於光速的14%,因此可以說是一秒就可以探測到核彈頭的位置,干擾誘餌就全部失效了。目前這個技術仍然在理論階段,如果被開發出來,那麼幹擾誘餌欺騙彈道導彈防禦系統的做法就有可能失效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