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全球大數據產業將呈七大發展趨勢

2018全球大數據產業將呈七大發展趨勢

國內外權威機構最新統計數據,至2022年,全球大數據市場規模達到800億美元,年均實現15.37%的增長。近兩年來,大數據發展浪潮席捲全球。全球各經濟社會系統採集、處理、積累的數據增長迅猛,大數據全產業市場規模逐步提升。綜合各方觀點,2018年大數據產業或呈現開源大數據商業化進一步深入等七大發展趨勢。

根據監測統計,2017年全球的數據總量為21.6ZB(1個ZB等於十萬億億字節) ,目前全球數據的增長速度在每年40%左右,預計到2020年全球的數據總量將達到40ZB。

阿里巴巴集團技術委員會主席王堅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專訪時表示:“過去人類發展留下了數據,但是數據不夠多,難以形成資源;但是互聯網時代留下的大量數據可以成為資源。”德國思愛普公司董事會成員Bernd Leukert表示,信息技術(IT)系統依賴傳統的數據處理方式,大量數據需要人工輸入;然而,如今任何一個物理存在都會自動生成數據,人與人、人與物、物與物之間都會產生大數據,數據流將深刻改變企業運行的各個環節。

清華數據創新基地主任邱東曉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大數據首先要明確幾個層次。一個是技術層面,也就是大數據、物聯網和AI等。二是應用層面,將大數據技術應用到各個領域,以此來提高效率,減少成本。三是產業層面,利用大數據技術,推動產業升級,促進產業結構轉型。四是生態層面,人才、政策和市場之間如何相互配合,區域之間、國際之間如何相互溝通。

記者綜合多家機構的預測,2018年全球大數據市場規模將達到454億美元,未來五年(2018-2022)年均複合增長率約為15.37%,市場規模達805億美元。預計2018年我國大數據市場規模將達到280億元,未來五年(2018-2022)年均複合增長率約為27.29%。

七大趨勢:產業應用將是主旋律

記者採訪中國科學院、美國電子消費協會的有關專家,他們認為,隨著大數據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數據分析和商業智能工具將逐漸成為大數據的主力軍。2018年,全球大數據產業將呈現七大發展趨勢,而產業應用將是主旋律。

首先,開源大數據商業化進一步深化。隨著閉源軟件在數據分析領域的地盤不斷縮小,老牌IT廠商正在改變商業模式,向開源靠攏,並加大專業服務和系統集成方面的力度,幫助客戶向開源的、面向雲的分析產品遷移,主要是Hadoop技術將加速發展。

第二,打包的大數據行業分析應用開拓新市場。隨著大數據逐漸走向各個行業,基於行業的大數據分析應用需求也日益增長。未來幾年針對特定行業和業務流程的分析應用將會以預打包的形式出現,這將為大數據技術供應商打開新的市場。

第三,大數據細分市場規模進一步增大。大數據相關技術的發展,將會創造出一些新的細分市場。例如,以數據分析和處理為主的高級數據服務、基於社交網絡的社交大數據分析等。

第四,大數據推動公司併購的規模和數量進一步提升。因此,在未來幾年中,大型IT廠商將為了完善自己的大數據產品線進行併購,首先涉及的將是信息管理分析軟件廠商、預測分析和數據展現廠商等。

第五,大數據分析的革命性方法出現。今年,大數據分析將出現革命性的新方法,從前的很多算法和基礎理論可能會產生理論級別的突破。機器學習繼續成為大數據智能分析的核心技術;人工智能和腦科學相結合,成為大數據分析領域的熱點。金融、互聯網電子商務、健康醫療、城鎮化智慧城市領域的應用令人矚目。

記者近期在美國西部一所高校訪問時瞭解到,在美國的先進製藥行業,藥物開發領域的最新前沿技術是機器學習,即算法利用數據和經驗教會自己辨別哪種化合物同哪個靶點相結合,並且發現對人眼來說不可見的模式。

第六,大數據與雲計算將深度融合。雲計算為大數據提供彈性可擴展的基礎設施支撐環境以及數據服務的高效模式,大數據則為雲計算提供新的商業價值,大數據技術與雲計算技術必有更完美的結合。阿里雲計算有限公司總裁胡曉明表示,2018年將是雲計算與產業深度結合的元年。人們將看到各國的基礎設施越來越緊密地和雲計算結合起來,更多的製造企業和金融機構開始用“雲”,雲計算將促進科技金融提高效益。

第七,大數據一體機將陸續發佈。在未來幾年裡,數據倉庫一體機、NoSQL一體機以及其它一些將多種技術結合的一體化設備將進一步快速發展。據記者瞭解,中國的華為、浪潮等公司今年將在大數據一體機上有更大的動作。華為IT服務器產品線總裁邱隆表示:“華為服務器在自身高質量、創新、高性價比的基礎上,致力提供一個開放的計算平臺,通過和業界主流大數據廠家合作,面向客戶提供最佳性價比的大數據解決方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