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了社保後,還有必要再買商業保險嗎?商業保險和社保有何區別?

生活節奏變快,壓力變大,人們對保險越來越重視。但很多人對社保和商業保險不是很理解,

到底什麼是社保,商業保險又是什麼,有了社保還需不需要買商業保險?

社保由國家強制參加,維持了最基本的生活保障,主要項目包括醫療保險、養老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生育保險。商業保險則是個人將保費交於保險公司,由保險公司承擔被保人風險。商業保險是對社保的補充,實現社會群眾層面下,社保不能普及的保障,以及解決無法根據個人情況與需求為自己投保的缺陷。本文主要講醫保與健康險的區別。

交了社保後,還有必要再買商業保險嗎?商業保險和社保有何區別?

醫療保險(簡稱醫保)作為社保重要組成部分,繳費至退休,退休後免費享受終身醫療保險保障待遇。醫保實施可以使患者從社會獲得必要的物質幫助,減輕醫療費用負擔,儘可能避免由病致窮。商業保險中與醫保相對應的主要是健康險,包括百萬醫療、重疾險等。醫療保險雖然保障了人們基本的醫療權利,是必不可少的醫療保障,但有些地方仍然需要健康險來補充。

與商業健康險相比:

1、醫保對藥品要求嚴格;大部分百萬醫療險能報銷社保外用藥

醫藥報銷目錄藥品分為甲、乙、丙三類,醫保報銷甲乙兩類的用藥,丙類為不予報銷項目。

對於大部分百萬醫療險來說,報銷藥品不限社保用藥(不限甲乙兩類),自費藥、進口藥均可報。

2、醫保報銷門檻低比例低,百萬醫療險報銷門檻高比例高

醫療保險主要報銷兩個方面的費用:門診費用和住院費用,甲類與乙類藥品報銷比例不同,乙類藥品一般不能100%報銷,同種藥品根據地區不同報銷比例也有高低。醫保報銷有起付線,起付線通常不會很高,根據地區不同、使用次數不同會有差異。

交了社保後,還有必要再買商業保險嗎?商業保險和社保有何區別?

與治療費用密切相關的健康險是百萬醫療險。一般情況下,百萬醫療險保額不低於100萬,能夠100%報銷。百萬醫療險大多有1萬免賠額,即不含已被社保報銷部分,超過1萬元部分才給予報銷。如李先生生病花費11萬元,社保報銷1萬元,那百萬醫療險賠付的是11萬-社保報銷1萬-免賠額1萬=9萬。

有人會想,每次除去社保報銷還需超過1萬元的部分才能報銷,免賠額會不會太高?針對免賠額太高的問題,市場上也出現了分散免賠額的保險方式。

一是多人合買共擔免賠。如“前海健康寶·百萬醫療險”,以三人合買為例,前兩人不能報銷部分達到1萬元,第三人報銷時沒有免賠額限制。

二是可累積免賠額的長期健康險。如“復星聯合樂享一生5年期百萬醫療保險”,可連續投保5年,五年內逐年累積達到免賠額即可報銷。如除去社保報銷部分,李先生第一年在醫療費用上花費6000元,第二年花費4000元,從第三年開始報銷無免賠額限制。如果是一年期的百萬醫療險,每年都重新購買,那每年至少都要花費超過1萬的部分才能賠付。除此之外,五年期的百萬醫療險5年內無漲價和停售風險。

3、重大疾病需要商業健康險

人的一生中患重大疾病概率為72%,醫療費用充足的情況下80%的重疾可以痊癒。但是醫療費用是高昂的,如常見癌症的醫療費用在10萬到50萬之間,而且很大可能頻繁用到進口藥。(引自《 》)

然而醫保對大部分重疾的報銷比例較低,報銷上限較低,同時不報銷自費藥、進口藥,報銷範圍主要在於門診和住院費用。

如果以一個公式來闡明重大疾病費用,大體是這樣的:重大疾病費用=治療費+收入損失+療養費,我們往往只注意重大疾病的治療費用花費多少,這部分也是醫保能為我們報銷的,卻忽視了醫保無法報銷的由於不能工作帶來的家庭收入的損失,以及康復以後長期的療養和調理。

交了社保後,還有必要再買商業保險嗎?商業保險和社保有何區別?

商業健康險彌補了醫保這些缺口,包括治病期和恢復療養期收入損失的賠付;住院押金、紅包和家屬陪床的支出;自費藥、進口藥及相關設備,如ICU病房(醫保報銷比例低於普通病房)的費用等。

相對百萬醫療險,商業健康險中的大多數重疾險具有0免賠額,確診即賠付保額的優勢。如“百年康惠保重大疾病保險”,同時囊括了常見的100種重疾和30種輕症,可保障至70週歲,輕症可豁免(輕症豁免即如果不幸患輕症,從患輕症第二年開始不用再支付保費)。

面對重疾,出於人的本能,大部分人選擇逃避或者抱著僥倖心理來對待疾病這個問題,但不面對不代表不存在。如果不幸患重疾,靠著醫保覆蓋廣、保障低的特點是難以維持鉅額治療費的,更不用說其他不能報銷的支出與虧損。商業健康險作為對醫保的補充,由百萬醫療險加上重疾險的雙重保障,能夠在不幸患病時,無後顧之憂地安心治療,不用再揹負巨大的經濟負擔。

如果想了解更多商業保險和社保的區別,敬請關注中民保險網頭條號。也歡迎體驗中民智能推薦,瞭解更多保險知識、定製個性化保障方案。點擊底部“瞭解更多”或者前往頭條號商家主頁即可體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