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處理市場格局悄然生變 一邊寒潮漸啓一邊熱同三伏

水處理市場格局悄然生變 一邊寒潮漸啟一邊熱同三伏

近年來,以汙水處理設備、海水淡化為代表的水環境治理產業取得了快速發展,並演化為驅動綠色發展的重頭戲。追求高質量發展已經成為行業的全新目標。2018年上半年以來,隨著國家一系列規範和引導行業發展的路線圖相繼出臺,從嚴控規模、提升標準、鼓勵地方多元融資等方面對水環境治理產業提出了更高要求,水處理產業將從高增長走向高質量發展。

汙水處理設備進入戰略調整期

雖然上半年汙水處理設備行業仍然保持了較快的增長勢頭,但是行業無疑已經進入了戰略調整期。此前工信部印發的《關於加快推進環保裝備製造業發展的指導意見》,要求未來三年內行業創新能力明顯提升,關鍵核心技術取得新突破。推進黑臭水體修復、農村汙水治理、城鎮及工業園區汙水廠提標改造,以及工業及畜禽養殖、垃圾滲濾液處理等領域高濃度難降解汙水治理應用示範。

“我國汙水處理設備歷經成長起步、產業化發展、規模化應用等階段,當前發展的重點需要從擴大規模轉向提質增效、推進技術進步。需要從更有利於良性成長週期的角度,著力推進核心技術研發、降低製造成本、優化產業結構、提升治理效率,推動行業有序發展。”一位業界資深人士指出,這將成為今年及今後一段時期汙水處理設備產業鏈的基本思路。

雖然上述政策在短期內給行業帶來了一定影響,但一些擁有核心競爭力的企業紛紛表示做好了應對挑戰的準備。更早之前,這些行業翹楚就開始謀求和佈局轉型升級,他們多數競爭力不僅包括水處理設備的製造銷售,還發展了水環境治理、水生態綜合修復、智慧水務等業務,實現了業務相關性多元化,增強了抗風險的能力。

而上述政策的出臺,讓汙水處理設備逐漸迴歸理性,使行業逐漸走向一條自主發展的新路,這從長遠上看,有利於水處理設備行業的健康發展。在當前的政策背景下,水處理裝備製造企業應進一步加強自身實力,為降低製造成本而努力。

海水淡化延續高景氣度

在水處理裝備製造行業調整的同時,海水淡化卻迎來了好消息。

業內人士認為,在今年加快水環境治理和汙水處理設備,以及繼續推進水資源循環利用的背景下,海水淡化或迎逆轉。目前,業內普遍認為,我國水資源循環利用行業市場化程度較低,中水回用市場集中度也有待提升。但已有的淡水資源尚不能滿足龐大的用水需求,這給海水淡化產業未來發展提供了巨大的發展空間。

經過多年的穩步發展,無論是在可開發的資源量上,還是技術政策層面,我國海水淡化目前已基本具備大規模開發條件。水資源循環利用剛需撬動了相關市場,淡化海水的出現則將服務觸達到更多潛在客戶群體。隨著多元應用模式對水處理行業的不斷滲透,使得淡水資源獲取場景逐漸突破了時間和空間的束縛,其獲取方式也開始變得更加靈活多樣。事實上,隨著市場需求的不斷高漲,海水淡化的投資事件自2014年開始激增,經歷了2015年的略微趨冷後,2016年開始回暖,行業併購大動作頻頻。

“十三五”末期,我國海水淡化總規模要達到220萬噸/日以上,海水淡化裝備自主創新率達到80%及以上。多家券商機構和第三方市場機構研究報告認為,伴隨水環境治理技術進步及水處理設備普及,海水淡化的優勢日益突出。從需求端看,用戶可在靈活的時間和地點在不同工況環境中獲取淡化;從供給端看,海水淡化服務商無需大量耗費土地成本即可為消費者提供淡水服務,並可通過各種管網渠道,部署有效的銷售和品牌營銷。

業內分析認為,在市場需求和資本市場的熱捧下,未來幾年海水淡化產業仍將保持高速增長,市場規模也將水漲船高。國內一些創投機構認為,2018年中國海水淡化市場規模有望衝破千億元大關。同時,隨著發展環境日趨完善,整個產業開始進入快速發展期,預計“十三五”末期將有大量翹楚站在聚光燈下,並有機會從中誕生行業“獨角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