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中印在伊朗既合作又竞争,德黑兰不必在两国投资中“选边”

美媒:中印在伊朗既合作又竞争,德黑兰不必在两国投资中“选边”

编译:王德华

美国《国家利益杂志》网站认为,北京需要德黑兰来建设“一带一路”,而新德里需要德黑兰来建设“国际南北交通走廊”。鉴于伊朗在两国战略中的关键地位,特别是中印两国需要伊朗的石油出口,因此面对美国的对伊朗新制裁,中国和印度在伊朗采取合作竞争;伊朗代表着中印未来地缘经济合作竞争的先兆。

译文如下:

进入伊朗已成为中国和印度的一个优先事项,两国都在寻求扩大各自地区的影响力。伊朗位于一个关键时刻,连接中亚、高加索和中东。此外,伊朗丰富的资源为中国和印度提供了大量的能源。这些因素一直影响着德黑兰与北京和新德里的关系,这两个国家的关系一直介于合作和战略之间。

尽管中印关系一直充满各种挑战,但两国在伊朗问题上处理分歧的方式(采用合作与竞争相结合的方式)揭示了两国的相对实力,并揭示了两国关系不断变化的本质。与传统的国家间二元战略竞争不同,中国与印度在伊朗制裁下的竞争可能会演变成长期共存,这表明,中印在其他非邻国的战略关系中可能面临的问题。

美媒:中印在伊朗既合作又竞争,德黑兰不必在两国投资中“选边”

印度在伊朗的经济足迹主要集中在新德里的地缘政治野心上,目的是改善地区互联互通,加强能源安全,并进入欧洲市场。新德里战略的关键部分是国际南北运输走廊(INSTC),这是由印度、俄罗斯和伊朗牵头的合作项目,旨在加强从俄罗斯经由伊朗到印度洋的基础设施连接。建成后,它将使中亚内陆地区更容易获得能源——比目前通过苏伊士运河的速度快得多——并将通过俄罗斯建立连接印度和欧洲国家的贸易走廊,完全从战略上绕过巴基斯坦。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印度对伊朗的投资依赖于恰巴哈尔港的现代化和扩张。恰巴哈尔港是伊朗最接近印度洋的重要通道,也是计划中的INSTC的潜在终点站。印度支持的伊朗恰巴哈尔港有可能挑战中国支持的巴基斯坦瓜达尔港,而瓜达尔港距印度只有90英里,这既是象征性的,也是现实的,表明了中印在该地区地缘经济竞争的加剧。

相比之下,自2015年达成伊朗核协议以来,中国一直是伊朗经济和贸易的主要参与者之一。这是显而易见的:伊朗是大宗商品石油的生产国,能满足中国不断增长的经济增长,而且它正处于北京雄心勃勃的“一带一路”战略的战略地理交叉路口(BRI) 。

中国是伊朗最大的贸易伙伴和最大的石油进口国,中国对伊朗交通和能源领域的持续投资为伊朗提供了至关重要的生命线,因为在美国的压力下,其他投资也纷纷撤出伊朗。

此外,来自中亚和更广泛中东地区的石油直接流量增加,将使中国摆脱对马六甲海峡的唯一依赖。目前中国绝大多数石油都是通过马六甲海峡运输的。此外,位于中国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和德黑兰之间新开通的中欧铁路线路表明,北京可能仍然对美国伊朗持强硬态度,特别是在中国的国家利益受到威胁的时候。

2015年伊朗核协议签署后,新合同的蓬勃发展和贸易多样化(特别是与欧洲国家的贸易)对伊朗经济来说是一个巨大的福利。然而,特朗普政府最近决定重新授权制裁,这在很大程度上危及了这一点。为了应对这种威胁,伊朗寻求巩固合同,并维持外国的支持和投资。这些努力为中国和印度提供了加强接触的机会,尽管美国的制裁带来了重大挑战。在制裁面前仍在继续的投资,将成为中印未来战略竞争的晴雨表。

美媒:中印在伊朗既合作又竞争,德黑兰不必在两国投资中“选边”

鉴于伊朗在两国地区战略中的关键地位,中国和印度必须继续积极参与,尽管两国的方式不同。印度将投资目标锁定在INSTC上,中国政府正在采取更广泛的战略,以实现同样的目标。INSTC与印度的长期安全和经济抱负息息相关。中国与伊朗的接触包括在石油和天然气领域持有股份,扩大对发电厂的信贷,以及铁路的建设和现代化等等。除了保持石油供应畅通外,这些投资还有助于原材料流向中国,以及消费品从中国流向伊朗。这两种投资伊朗的方法,可能在风格和目的上有所不同,但它们并不是相互排斥的。

德黑兰不必在中国和印度的投资中做出选择。事实上,在全面竞争关系中,两国在伊朗进行有限合作的机会增加了。大国之间的竞争侧重于相对的政治或军事实力,而与一个地区大国的经济关系并不排斥其他国家。新一轮制裁的威胁,代表着伊朗在该国促进中国和印度的合作投资,使其各个部门现代化和升级的机会。为了对冲印度投资的不确定性,德黑兰已经邀请中国投资恰巴哈尔,并提出了连接瓜达尔和恰巴哈尔港口的想法。最近的事态发展迫使印度和中国紧密合作,不管他们是否愿意。

中印关系从传统的对抗模式转变为融合共存模式,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印关系将缺乏竞争精神——这种对抗仍将是未来合作的主导因素。在合作方面引入交易方面,就像在伊朗出现的那样,应该说明这样一个事实,即通过经济手段进行竞争并不需要排他性。从这个意义上说,伊朗代表着中印未来地缘经济合作竞争的先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