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毒是什麼,怎麼形成的?

淘i


什麼是“胎毒”?

所謂胎毒,是民間老一輩人流傳的說法。泛指新生兒出現的皮膚過敏症狀,溼疹、皮炎或者新生兒黃疸等等。


兒科學上面沒有胎毒一說,產科更加不承認。如果產檢時你說:大夫,你幫我清清胎毒吧?其結果無非2種:善良的人,耐心告訴你沒有胎毒這東西;不耐煩的人,對你置若罔聞,心底還會說一句“傻波一”!

為什麼沒有“胎毒”這一說?

首先我們要了解,胎兒在母體子宮裡面是一個密閉的無菌環境。

第1道防線,是宮頸口。正常健康的女性,宮頸口是一道天然屏障,它能阻止微生物向宮腔內遷移。

第2道防線,是羊水。羊水是子宮羊膜腔內的液體,主要成分為胚胎血漿,有一定的抑菌作用,以防止胎兒受到感染。


第3道防線,是胎兒身上的胎脂。胎脂是胎兒皮脂腺的分泌物,作用是避免寶寶被羊水泡壞,以及寶寶出生後保持相對穩定的體溫。

所以說,寶寶在這3道防線的保護下,才得以正常生長髮育,直至被順利娩出。有關寶寶胎毒一說,自然就沒有任何科學依據。

新生兒溼疹、皮炎、黃疸與“胎毒”沒有關係。

新生兒黃疸

黃疸,在新生兒當中十分普遍,有“十兒九黃”的說法。黃疸的原因與胎兒在子宮內的低氧環境有關,與高原上生活環境類似,低氧讓紅細胞增多。

寶寶出生後,氧的飽和度增加了,多出的紅細胞會衰變成膽紅素,就出現了新生兒黃疸。因此,多數的新生兒黃疸無需治療就能自愈。


新生兒溼疹、皮炎

新生兒出現溼疹、皮炎等等,多與遺傳、過敏、自然環境變化有關。因此,寶寶出現溼疹和皮疹,多是父母護理不當導致的。

比如說,多數的溼疹和皮炎都與寶寶過熱有關。寶寶的新陳代謝能力,本身就比成人要快。正常來說,寶寶身上的衣服,永遠要比媽媽少一件才是正確的護理方式。

有的媽媽說寶寶愛出痱子,溼疹等,其實這與寶寶怕熱有關係。寶寶“三分飢和寒”,正是對寶寶這一生理現象的闡釋。

總的來說,胎毒與寶寶出生之後的皮膚過敏,皮炎沒有任何關係。因為胎毒,在兒科學和產科學上是不存在的,也不被承認和認可。

孕媽還是擦亮眼睛,不要被有些廣告宣傳所迷惑去相信“胎毒”的說法。否則,花了冤枉錢不說,還有可能對胎兒構成傷害,就不明智了。



爸爸不講理


胎毒,可導致嬰兒皮膚受到損害,可引起嬰兒的哭鬧、煩躁等,影響了休息與睡眠。

胎毒,是產後急性過敏重症,多發生於兩歲以內的嬰幼兒,出現皮膚過敏、皮疹等皮膚問題。

胎毒主要表現在各種皮膚的變態反應,如痘疹、疥癬、瘡癤,常見的症狀有胎毒發熱、發寒、發黃、發搐。



形成原因可能是以下幾個方面。

孕婦本身有皮膚過敏體質,嬰兒從母乳中獲得這種過敏源。

孕婦懷孕期間吃辛辣油膩食品,吃過多的沒營養的食物,導致胎兒吸收不良。

孕婦的生活規律混亂,飲食和睡眠沒有合理固定的時間,免疫力低下。

孕婦懷孕期間自行服用藥物,很多藥物成分並不適合孕婦使用。



因此,孕婦在懷孕期間營養要搭配合理,有規律的飲食睡眠習慣,多吃新鮮的瓜果蔬菜,在孩子出生半年內堅持母乳餵養,提高孩子的抵抗力。


育兒學習日記


1.胎毒就是嬰兒脂溢性皮炎,症狀為在皮膚上的皮疹現象,嬰幼兒疥癬,皮診,痘疹,溼疹等都是胎毒。

這種症狀與母親的體質有關,多為內熱體質。

2.如果準媽媽在懷孕了期間,大魚大肉大補,吃過剩的營養品,食用過量的辛辣和煎炸食品,給身體加重熱氣,加之睡眠不規則沒規律,也會形成胎毒。


燕媽小窩


我也不知道有沒有胎毒,但是我現在在月子中,第一胎,我刨腹產,我是40周➕5一直沒發動就刨了,就在決定刨的前幾天我胸上還有後背上就起了好的小紅疙瘩,去醫院大夫說是帶狀皰疹,很難治癒,不愛好,之後第三天我刨腹產,我閨女出生粉白粉白的很乾淨,我想說我是不是有孕婦胎毒?結果母乳也沒開好,導致只能餵奶粉,哎,不管怎麼樣,只要寶寶健康比什麼都強,願所有小寶寶都健康平安快樂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