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農村裡的是非那麼多?

老胡侃三農


為什麼農村裡的是非那麼多?

一看這個題200多個回答,也有好多熟悉的朋友在答,但是看來看去,那麼多人在是非農村人,我就忍不住來湊個熱鬧,也來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首先,如果像有些朋友答的那樣,農村人素質這麼低下,這麼沒有道德觀念,那麼我禁不住要問,諸位上數三代五代,哪一位不是農村人?你們的祖宗八代,哪一個是地道的城市人?素質低下的農村人,又如何培育出你這素質高的城市人?

其次,我們不迴避,要肯定農村裡確實是非比城鎮多。但是,這個問題要回答,還在要在農村人的生存環境上找答案,而不是在農村人的道德素質上找原因。

第一,農村人特殊的生活條件,造成農村人起矛盾的地方多。農村的房屋,都是鄰里互相接山或者貼山,誰家比誰家高了,誰家的水往誰家流了,誰家開車撞到誰家牆角了,誰家多佔了地方了,這些都容易引起矛盾;農村的土地舊時一家一塊,現在承包後也是互相連接,誰幹活踩了誰的莊稼,誰種地趕了誰的地角,或者多種了一壟,或者誰種樹影響了別人的莊稼,這也容易引起矛盾;農村人豢養家畜家禽多,誰家的牲口啃了誰家的青苗,誰家的狗咬了誰家的孩子,這些也容易引起矛盾。

第二,農村是熟人圈子,空餘時間又較多,難免東家長李家短。農村人都是老街舊鄰,世世代代生活在一個村子裡,大家祖宗八代都相熟悉,所謂家裡有黃金,鄰舍家有戥子,誰家過得好壞大家都清楚,難免出現高看誰一眼,瞧不起誰誰誰的現象,在交往中更容易出現勢力眼等現象,難免就會引起矛盾多一些。加上農村人相對自由,又有農農閒季節,難免湊在一起說說閒話,有時候互相喊喊小名,有時候說說誰家媳婦咱樣,誰家孩子咱樣,話說多了,難免話傳話、話趕話,自然會引起不必要的誤解和矛盾。至於有些朋友回答的,說農村人刻意挑撥是非,我看這完全是誤解,相對於城市的職場來說,農村人要單純得多,才不會互相擠兌,不會踩著別人的肩膀往上爬!

第三,農村人是聚族而居,家族觀念往往會使矛盾升級。兄弟也好,家族也好,大家都住在一個村子裡,難免就有家族觀念。遇有矛盾糾紛,難免會抱團而上,擴大了事態。比如說,我們在城裡,小孩子有時候也在一起玩耍,也能出現孩子打架的現象,但是,絕對不會因為孩子打架把事態擴大的家族矛盾,因為城市一家一戶獨自居住,很少有兄弟姊妹在一起生活。但是,在農村,大家太熟,小孩子在一起玩耍的機會更多,孩子打架的現象也更多,如果雙方家長有一方不理智,便會引起雙方家長矛盾。而一旦家長出現爭鬥或打架,雙方的兄弟姊妹甚至親族都會參與,是非就會擴大。上面的說的一些容易引起矛盾的地方,都容易引起家族之間的矛盾。

第四,農村人的愛鬥氣和不理智問題。有些朋友回答中提到了,農村人見識短,愛鬥氣,遇事不理智。其實這也不是農村人的錯。農村人是有小農意識,眼光不夠長遠。但是,假如讓你永遠生活在大山裡,生活在一個小山村裡,受教育機會少,流動機會少,我看你的見識能不能廣,看你是否能夠眼光長遠!

好了,不想說太多,我是農民的兒子,我想有必要力挺農民。我們見識多了,我們有必要幫助農民,而不是瞧不起農民!永遠祝福我親愛的父老鄉親!


齊東晏子


農村是個熟人圈子,低頭不見抬頭見,只要生活在農村,幾乎沒人不被議論過。況且在農村就那些事,東家長李家短,閒來無事總會有人談起。

長期在農村生活的人,難免會得罪一些人,有些人為了報復,不分青紅皂白,逢人就講,背後淨說些壞話。


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何況有些人在傳的過程中還會添油加醋,煽風點火,甚至無中生有。說白了,都是人的嫉妒心理,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

在農村是非最多的就屬村裡有錢的和貧窮的了,你有錢了別人都眼紅,你貧窮了,別人都笑話,瞧不起你。有些人就是見不得別人比自己好,心裡癢癢,你不給點好處,到處說三道四。

在農村生活,沒有個強大的內心是不行了,如果沒有被人議論過,你都稱不上是一個真正的農村人。這就是真實的農村,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地方,就看你怎麼對待?

如果你有不同的看法,歡迎下方留言,一起交流討論。
『鄉間行者』紀錄農村生活變化,分享農村風土人情,傳播農村民俗文化,帶你從不同的視角瞭解真實的農村。


山西鄉土


我從小就生活在農村,我自己也感受到就是農村的是非,是非常多的。那麼為什麼農村是非這麼多,我想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談一下:

首先是農村人的生活環境。有一句老話說得好,遠親不如近鄰。這句話說的是,就是鄰里之間的關係是相互幫忙,也從另一個側面反映出來,農村人之間他們的交流是非常頻繁的。只要交流就會產生一些碰撞,這是不可避免的。

其次是農村人整體的知識水平。相對於城市而言,農村人的一個知識水平,可能是稍微比較低一些。有一些農村他們比較喜歡去在背後去議論別人的一些不好地方,但是,大家應該自己也沒意識到有多大錯誤,他們本身是沒有什麼惡意的可能是自己受到的教育水平太低,自己沒有感受到自己犯了一個多大錯誤。



第三,農村人之間的一些瑣事。就像我們會經常會遇到的比如說,因為地的界線的問題、誰家雞狗壓死了等問題,會引起大家吵架,但是就我所知,最後,鄰里之間的一個關係都是得到緩和了。大家都沒怎麼記仇,所以可以這樣說,農村人之間的是非,不能稱之為是非。


一個小小的誤會,但是通過大多數是通過一定的相互的解釋之後,大家會相互原諒,大家也沒有必要把農村人、農村環境想的特別差。無論怎樣,希望所有的農村人能夠和睦相處,鄰居之間能夠和睦相處自己同村人能夠和睦相處。

如果大家覺得我說對,歡迎大家點贊、轉發。關注花開隴上做知識的傳遞分享者。


老胡侃三農


農村是非多,這事不假,農村人最愛說的一句話是不蒸饅頭蒸口氣,所以農村很多是非都是為了爭一口無謂的氣產生的。

比如現在那些都不太願意種的莊稼地吧,農民最愛在土地上較真,俺們村的土地都是兩家以上才能分一整塊田,於是邊界矛盾經常產生是非。

種莊稼時,如果哪一家種超界了,那就趕緊跟地鄰居說句好話,今年多種了,應承等明年自己少種一點,其實地鄰居就等這句話,誰家都不在乎地多點少點,只要話到理到,是非是生不起來的。



偏偏農村很多人喜歡咬著屎棍子打直是,認為哪年哪年他家也越境種植了,今年咱越境也不為過,因此製造了矛盾,兩家為了這點破地能吵好幾次,最後弄得鄉里鄉親見面不說話,你膈應我、我也不待見你。

再就是農村很多中老年婦女,閒著沒事喜歡湊堆,論東家長說西家短,有時候沒有的事她們也能說的跟真事似的,等被嚼舌頭的人家耳朵裡有了風聲,就會順著話把去追根究底,於是又生了不必要的是非。



農村有句老話叫做:看殯的不怕殯大。意思是說在農村,有一部分人喜歡看熱鬧,哪怕別人家死了人出殯,他們也巴爭著能看到大的、熱鬧的出殯。

所以這部分人喜歡挑撥離間,閒著沒事告訴東鄰,那誰誰在俺們跟前說你咋樣咋樣了。於是被挑撥的人會瞅著機找那個說自己壞話人麻煩,又生是非。


其實惹事生非的人哪都有,不止農村,城市也不缺這樣的人,只是農村人的生活方式給這些人更多的機會展現而已。


悠然見東山


農村是非多,城裡事故多。

這幾年都還好了,交通和經濟發展了,農村人視野變得開闊,“和氣生財”越來越成為大家的共識。


記得小時候的農村,人與人之間真的是蠻多矛盾的,時不時就會聽到村口街頭對罵鬥毆。比如搞雙搶時,為了掙水扛起鋤頭就打起來了,插秧需要從水溝裡引水,而水溝只有一條。

還有去電影院看電影最容易引發群架,那時鄉里放電影,好幾個村的後生都開著拖拉機拉一大幫人來,村與村之間的後生,“只是因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就要叫上兄弟們操傢伙幹!


還有各種利益之爭,為什麼農村是非多,因為農村的地域圈子小,而大家生活勞作的公共空間佔比多,一來二去就會摩擦生活,不像城裡,只有小區,公司更多的與人打交道,其他地方井水不犯河水。

論素質的話,也可以這麼說,但不是說農村人素質就比城裡人底,不是的,城裡也有素質低的,只是農村圈子太小了,你跟素質低的人產生摩擦的幾率遠遠大於在城裡,並且城裡的各種制度法規更健全更重視。

比如在城裡,如果同在一個小區,有人亂停車,或者佔了你的停車位,或者刮碰了你的車,也會出現對罵打架的情況,但現在更多是打電話給相關部門來解決吧。所以不會覺得是非多,第一個是因為圈子大了,共同處事的可能小,第二個就是有較為健全的是非處理機制。

以前在農村你找誰處理,找來村幹部說不定還跟村幹部幹上了。

農村圈子小,大家生活,勞作的公眾空間又佔比多。比如我今天要去種地,我要走這條路,村裡幾家也要走這條路,我的那塊地四周就是村裡那幾家的地,整天出門勞作低頭不見抬頭見,一來二去,矛盾就多。

以前我們農村人,交通不方便,生活水平也低,沒見過啥世面,活動圈子的狹隘容易導致思想的狹隘,本來很多可以好話好說的事,動不動就吹鬍子瞪眼了,青筋畢露,口沫四濺。

教育水平也是一個,受過良好教育的更懂得和諧禮貌相處,講話也溫溫和和。

我們就深有體會,上初中時的圈子氛圍和上重點高中時的圈子氛圍完全不同,一個簡單粗暴,一個知書達理。

現在回到村裡,聽聞村人之間的一些糾紛,你會感覺很無語,怎麼這也幹起來了?還有孫子拿著砍刀追著爺爺滿大街跑的。有女兒回家過年先去婆婆家住幾天,然後被媽媽追到婆婆家扯頭髮的。

其實這些都是一種可以研究的鄉土文化,費孝通的《鄉土中國》就講的很好,還有梁鴻的《中國在梁莊》,如果要深入剖析這個問題,還是要多讀書,從文化層面來分析。

好久沒看書了,為了生活,自己也變得視野狹隘,有時間多讀讀書,讀書能提高個人思想境界,如果大家都好好讀書,有良好的人文素養,知書達理,是非就少了!

感謝大家的閱讀!

我是九六郎,一個愛讀書的農村娃!

歡迎大家留言評論,暢所欲言!


九六郎


為什麼對於農村的偏見這麼多呢?

對於題主的問題,其實不管是農村還是城市是非都多把。城市裡的是非不多嗎?具體的哪個多,我也不知道,就按著題主的意思來對比一下城市和農村的吧。

最重要的我覺得還是農村人彼此之間都熟悉,基本上一個村裡的人都認識,那麼彼此之間肯定就有矛盾,有是非,一些中年婦女一天沒事就會聊一些農村的事。可是在城裡呢?估計你住了幾年也不知道家對面的房主姓什麼都不知道吧。就算你想八卦,可是你連人家面都沒見過幾次,你怎麼去是非。說簡單點就是農村的人情味重,彼此之間都瞭解,城裡的人基本上就是自己過自己的,不存在鄰居。

其次就是農村的人閒餘時間比較多,現在夏天來了,一般中午農村人沒事了就會坐到一起聊聊天,或者打打牌,那麼肯定就會聊一些話題,有一些不經意間的不該說的也說了。可是城裡人呢,要麼就是上班,要麼就是下班了在家不出去。和誰聊天,前面說了,住了幾年連對面住的人姓什麼都不知道,除了自己的親戚,一些同事朋友還有人可以聊天嗎?

然後就是農村人普遍比較直接,說好聽點是淳樸,說不好聽的就是太傻不會拐彎子。農村人基本上沒有收受過什麼教育,沒有城裡人的城府深,兩個人之間有什麼矛盾了,就是直接開幹,你罵我我罵你,你打我我打你。彼此直接不會陰著來。沒有什麼掩飾的,可是城裡人呢,即使同一個辦公室的,遇到什麼事了也是陰著來,所以就是農村表面上的是非是很多,城裡的暗地裡比較多。

而農村人的圈子就這麼大,彼此之間抬頭不見低頭見的,這家有什麼事,不出一天就全村都知道了,是非自然就多了。


張家界小伍


是非曲折出自口,莫怪農村閒話多,因為農村是一個小範圍的社會,和城市相比,很多事情傳播得比較快,所以自然感覺是非很多的,而城市每天的是非更多,只是與你無關也不需要關心罷了。


特別到了年底,農村的是非就是更加的多了,大家也都能感受到很多是是非非的事情。特別是外出打工的人,要是有什麼事情,早已會傳到農村口裡面。


再者農村人喜歡串門拉家常,而城市也就很少這樣的事情,特別是大家閒下來的時候。拉拉家常串門就是正常不過的事情。大事小事這樣一傳播,大家就覺得這個世界太亂了,打架的,偷東西,夫妻吵架,家裡不合,各種事情都會在短時間內傳遍整個村。再添油加醋一些,結果就是鬧得人心惶惶了。



而農村早已不是那個寧靜的農村了,交通方便了,很多其他各地的人,甚至城市裡面的人也都會跑來農村裡面玩,去山上玩,也有外地的人進村偷東西,承包土地,人來人往。人雜了事情就多,自然是是非非的都是這樣來的。

拋開本村存在的不和諧因素,其他的是非就是外界給予的,我們也無力阻止,所以農村還是需要管理,需要規範,避免大量的外來人口湧入,處理好本村的事務,確實可以避免很多不和諧的事情發生。


農村那些事


大衣哥朱之文因唱歌掙了一些錢,為家鄉修路,買變壓器,修學校,為村子裡辦了不少好事,按道理說應該是村子裡的功臣和恩人,但他沒落著好,就連直接見到效益,覺悟較高的村幹部都看不起他,修路鄉親們嫌窄,承包了土地領補貼村裡說三倒四,把錢借給他人成百萬,要不回來,還說九牛一毛,應該一戶發一萬,聽說之文己退出歌壇,情緒很低。

究其原因是農村是非多,我也剛從村子裡出來,搬到城裡住的,對農村的事領教不少。從東頭到西頭,這些老老少少,男男女女誰人背後不說人,誰人背後不被人說,哪怕就是出來一個英雄人物,讓記者深入採訪下去,只有過濾以後才能下筆,否則就什麼都不是。我認為農村是非很多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一,農村人從東頭到西頭,從前門到家後,誰都認識誰,誰家幾口人,幾間屋大家都清楚,他老少多少口子,幾輩子的好事,壞事都能扒清根,過去發生的,現在正在進行的,都是老鄰老親茶餘飯後的閒談資料。

二,農村人文化素質低,土裡創食,打工掙錢,航空母艦不知道是弄啥的,敘利亞不知是那莊上的,農閒之時就是打個樸克,砍個大空,喝個閒酒,就沒事幹,要不然,到一起吹吹牛,鬧鬧事,光棍漢子有能量沒地方釋放,妙齡女子正是懷春之時,難免弄出一些是非來。

三,農村人嫉妒心最強,大家都是一畝三分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農閒之時,出外打工,掙得仨瓜倆棗,用作人情禮節,回家過年。如果有人發了,其他人會眼紅,會罵老天不公,會想法搞他的緋聞。同樣,如果有人倒黴了,太窮了,人們又會議論他不正混,不過日子,看不起他,甚至去嘲笑他,欺辱他。就是在村子裡混的一般的,也免不了是是非非,你走路低著頭,說你心事重,你說話抬起頭,又說你太高傲,鄉里鄉親的,誰不知道誰的。總的來說,笑人家貧,恨人家富,對於不貧不富的,總想壓他一肩頭。

四,農村人利益競爭點多。農民們屋搭山,地連邊,大人在一起閒嘮嗑,小孩一起打鬧,家畜家禽好串門。蓋房誰蓋的比鄰居高了,想壓人,多佔點地方,想繼承他人宅子,多犁一犁地鬧到村委會,小孩一起玩惱了打架,吃虧一方的大人不依不饒,男女有了桃色事件,女人要把鍋碗瓢勺要給他砸淨,以證明自己的清白,誰家的家畜家禽到鄰居家遭塌了東西,也夠心疼的。

五,如今多嘴多舌的人太多,別人家的事,可以添油加醋,不然新聞就沒有聽頭,甚至再加點無中生有的東西,才能抓住聽眾,偏偏又有和當事人在一起關係很好的,不把話傳過去就對不起姊妹娘們,再加上自己的想象和語言特色,故事更動人,也更氣人,終於口舌戰爭爆發,家人參戰,家族參戰。

六,農村人文明禮貌程度不及城裡人,一般文化程度低,不太明事理,火爆脾氣人多,也是因為經常幹體力活的原故,如牌場上,酒場上,打架鬥歐的事常有發生。

我說這些沒有貶低農村人的意思,我也是農村人,這確實是實際情況,不過你有啥困難,給幾個弟兄們一說,幾杯酒下肚,他們立馬出戰,有活給你幹,有事幫你擺平,根本不要提錢的事。


陽光雨露177713209


作為一個在農村老家從結婚到現在生活了五年的一個80後,真想談談這五年在老家這裡的真實感受!總的來說現在應該比以前好多了。因為現在70.80.90後的年輕人佔據了農村的主力!大部分人還是初中畢業或者更高的學歷!自然而然的都是過好自己的小家庭就好了!以前也是農村不發達沒有電腦和智能手機,更沒有網絡和無線局域網!那時候的人生活比較單一就是愛串門子!然後就是東家長西家短的拉家常了!不過現在依然有這個問題!主要集中在一些五六十歲的或者更大年齡的人身上!說說我們村比較有名的幾個人吧!


男的最愛打聽閒事的就是我們愛叫他“隊長”,“壞水”還有“腿快嘴快”。這都是他的外號!他是雙女戶,也是在當時計劃生育最嚴的時候被他親叔給騙了!因為他叔就是我們現在說的“村霸”也是一個生產隊長!他們的族人比較多,他叔也想當村支書。也是為了巴結上邊的人想完成計劃生育結紮的人數,就把自己的侄媳婦給頂包了。本來這第三胎是兒子都懷孕六個多月了!是想走走過場而已沒想給弄成真的了!從此這傢伙性情也變了,但是幹活也是能幹就是農閒的時候愛打聽閒事,也好說個能話編個瞎話。本來輩分也低愛開玩笑。他說話我們也只是聽聽而已不能走心!

女的就是六十多的老嫂子了,因為姓尤,大家送她外號“老尤蛋”。典型的老農村婦女影響。愛打聽閒事也愛說,她家裡也是三個女兒一個寶貝疙瘩比較富裕。年輕的時候也不下地幹活天天穿的跟城裡人是的!所以就好跟人嘮嗑說閒話。為此也沒少得罪人。


總之隨著社會的發展和城鎮化的進度加快!新農村建設必然走向城鎮化,所以現在農村的人與人之間的聯繫也會越來越少!現在我們這裡基本上都出去打工掙錢了!想找年輕的串門拉拉家常也很困難了!大家都很忙所以只有逢年過節的時候農村的人才能夠熱鬧起來!隨著新一代年輕人成為了農村老百姓的主力,農村的是非多的問題應該不會太多了,大家的文化水平的提高以及網絡的普及,電腦和智能手機的普及大家的心思和行為都改變了!


豫東小農


為什麼農村裡的是非那麼多? 在農村基本上每家每戶都有被議論的時候,畢竟村前村後就那麼點地方,基本上每戶家裡幾口人、幾畝地大家都非常的清楚,同時對各家的品性也非常的瞭解。而農村人基本上也就農忙的時候忙一些,農閒的時候那些婦女就會聚在一襲家裡長短的說著。那麼為什麼農村的是非多?


1.農村人的嫉妒心強

在農村基本上議論最多的就是那些有錢人和窮人。大家都見不得別人好,一旦誰家突然有錢了那議論聲也來了。而對於那些窮人,基本上則會把這個人身上的缺點全部說個一通,表明自己的優越感,這樣的話能顯得自己的高大。

2.農村人的攀比心強

在農村基本上家家都會拿自己家裡和其他家人相比,首先就是孩子的問題,誰家的孩子學習好,誰家的孩子賺大錢等等。然後就是房屋傢俱之類的,比誰家裡的樓房更漂亮,裝修更好,比說家裡的家居更智能化。然後比誰家裡買房買汽車,兒媳婦、女婿啥的,這些都是爭論點。


3.農村的婦女太八卦

在農村農閒的時候基本上婦女都會圍在一起,因為這些人基本上都沒什麼事情。畢竟現在的農業都是機械化了,基本上勞動量大大降低。因此在農村婦女基本上都是串門坐在一起。關鍵是這些人的文化素養太低,基本上什麼事情都會說一遍,總是想著呈口舌之快。而農村婦女最八卦的就是那些男女之間的事情,又誰誰在一起了等等。等謠言傳播的時候那自然要鬧得滿城風雨。

4.農村的利益糾紛太多

因為宅基地和土地糾紛而引發的流血案件不在少數,同時農村蓋房子如果一家比另一家高,那馬上也會鬧起來。甚至家族之間的利益矛盾也非常的突出,這些都是利益的糾紛點。 當然隨著新農村的建設,國家重點的提高了精神文明的建設需求。現在的農村正風氣也越來越多,而受過教育的年輕人自然也不會這麼八卦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