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山縣「一強三扶」提升抓黨建促脫貧攻堅成效

光山縣在脫貧攻堅戰中,注重發揮基層幹部和各類人才的作用,以建強農村基層黨組織為牽引,採取“扶志氣、扶智慧、扶產業”,形成以“一強”引領、“三扶”並進的抓黨建促脫貧攻堅新格局。

光山县“一强三扶”提升抓党建促脱贫攻坚成效

聚焦“一強”提升農村基層黨組織戰鬥力

優化班子結構,增強戰鬥力

以村“兩委”換屆為契機,選拔一批能力強、學歷高、年齡輕的優秀黨員充實等到基層“兩委”班子,為基層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支撐。今年以來,全縣累計有20名黨員致富能人新當選村黨組織書記。在村黨組織書記和“兩委”委員成員中, 大專以上學歷人數分別為115人和138人,平均年齡50.3歲,兩項數據均較上屆有大幅提升,整體結構得到明顯優化。

突出政治功能,建強主陣地

近年來,該縣採取財政獎補的方式,加大對村級黨組織基礎設施建設力度。截至目前,全縣新建、改擴建 村級活動場所93個,為村級黨組織開展辦公議事、黨員活動、遠程教育提供了重要陣地;深入開展“建組織、樹旗幟、亮身份、加油幹”等主題實踐活動,通過掛黨旗、樹國旗、揚共產黨員先鋒隊隊旗、掛“為人民服務燈箱”等形式,進一步凸顯黨建陣地的政治功能,為完成以脫貧攻堅為統領的各項工作提供堅強的政治保障。

壯大集體經濟,提升“造血”功能

抓好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盤活農村資產資源,通過財政扶持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讓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先後投入財政涉農資金2.08億元,按貧困村每村100—150萬元、有貧困人口的非貧困村每村40萬元的扶持標準,為340個村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輸血”。立足農村資源優勢,通過發展資源經濟、物業經濟、發展基金等形式,實現第一批試點村村均增收8.77萬元,帶貧3256人的同時,提升了村級黨組織更好地服務群眾、推動發展的“底氣”。

實施“三扶”織就群眾脫貧致富新畫卷

扶志氣,提振脫貧精氣神

為踐行習近平總書記“扶貧先扶志”的戰略思想,該縣要求縣處級領導幹部、縣直幫扶單位班子成員和7160名幫扶幹部把”扶志氣“作為開展“晝訪夜談”、走訪幫扶的規定動作,引導群眾樹牢“脫貧光榮”的思想,解開“等靠要”的觀念疙瘩。通過評選表彰先進典型、開展“雙星創建”活動,有效激發了群眾脫貧的內生動力,湧現出了楊長太、李永同等一批優秀創業典型。

扶智慧,增長本領拔窮根

一是組團“送”。以“拔尖人才服務脫貧攻堅行動”為載體,組織專業技術人才組團開展送科技下鄉活動40多場次;二是引導“動”。鼓勵有意願的貧困群眾“動”起來,走進培訓課堂學技術,累計面向貧困村和貧困群眾舉辦茶葉種植、水產養殖、電子商務等各類培訓班30多期,培訓人員1500多人次;三是到家“幫”。幫扶幹部發揮紐帶作用,邀請農技專家、科技特派員等到農戶家中,落實“一對一”培訓指導,解決各類難題440人次;四是線上“訓”。發揮370個遠程教育站點作用,累計組織培訓黨員群眾1.6萬多人次,有效增強了群眾自主“拔窮根”的能力。

扶產業,鋪開穩定脫貧路

為了扶持產業發展,幫扶幹部和村“兩委”班子成員用活“多彩田園”產業扶貧獎補、小額貼息信貸等惠農政策,鼓勵和引導5802戶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發展茶葉、水稻、油菜、苗木花卉等特色產業,增加農民收入,實現產業脫貧;實施“雙百”人才扶貧行動計劃,組織科技特派員和市縣拔尖人才各100名,沉到扶貧一線,聚集產業發展合力。截至目前,全縣累計發展油茶1.5萬畝、中藥材3500畝、特色苗木花卉4100畝、食用菌大棚種植1000畝,為26627戶群眾找到了增收脫貧的新路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