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检察院派员蹲点调研84家基层院 对症施策催生发展动能

吉林省检察院派员蹲点调研84家基层院 对症施策催生发展动能

吉林省检察院派员蹲点调研84家基层院 对症施策催生发展动能

吉林省检察院今年以来开展全省蹲点大调研活动,通过省院带头、以上率下的蹲点大调研活动,旨在真正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问计基层,促进检察工作在基层落地生根,催生检察事业发展的新动能。这次活动取得的调研成果可圈可点,有效推动了检察工作的开展。本报记者实地采访,对吉林省检察院开展的大调研活动进行了深入挖掘。本报今天特别刊发报道,向读者展示吉林省检察院大调研活动的生动实践。

吉林省检察院派员蹲点调研84家基层院 对症施策催生发展动能

“目前全市一共远程接访多少起?”

“解决效果好不好?”

“群众认可度高不高?”

这是吉林省检察院检察长杨克勤在前郭县人民检察院控申大厅内,与松原市人民检察院进行远程通话时的提问。

6月28日下午,杨克勤行程100多公里来到前郭县检察院开展蹲点调研。

今年年初,吉林省人民检察院党组决定,在全省开展蹲点调研,84个基层院每院至少两天,半年一轮,持续三年。从4月份开始,省检察院18位二级高级检察官以上院领导分赴全省各基层院进行调研活动。

杨克勤一人认领了12个基层院,前郭县检察院是这一轮中最后一个基层院。与松原市检察院干警通话结束后,杨克勤以及随行人员分三组,分别与前郭县检察院领导、干警逐一谈话,直到晚上6点20分。第二天,继续谈话后,调研组利用中午休息时间交流、汇总形成反馈意见,并于下午向全院干警反馈意见。

18个调研组以同样紧凑的工作节奏,从初春到盛夏,万里行程,风尘仆仆,走访完84个基层院,行程满满,收获满满。

吉林省检察院派员蹲点调研84家基层院 对症施策催生发展动能

贴近基层深入调研

“关于捕诉资源整合工作,你介绍得很清晰,目前你们院公益诉讼工作进展如何?有没有法律障碍?”

“建议你们尝试增强法律文书的说理性,释法析理,对公诉人自我施压,提高素质。”

“你个人还有没有困难需要向省院党组反映的?”

6月22日,在公主岭市检察院党组会议室,杨克勤与市院副检察长王晓红正在谈话。

“咱们面对面地谈心、谈思想、谈工作,特别是司法改革后存在哪些问题,有什么意见建议都可以直接提出来。”调研人员每到一个基层院,都会与基层干警这样说。

“你们院员额内检察官司法档案建立工作目前开展得怎么样?能不能给我们看一下?”

在大安市检察院蹲点调研时,杨克勤提出要查看员额内检察官司法档案,他坐在电脑前,仔细对这家检察院员额内检察官的司法档案进行了查阅,并就如何提高档案质量、加强软件管理等方面当场提出了建议。

“今年,检察机关面临四种考验:一是社会主要矛盾转变带来的人民对法治新需求的考验,二是检察机关作为‘公益代表’的考验,三是反贪、反渎和预防职能转隶后带来的检察监督转型的考验,四是司法体制改革和现代科技应用带来的深刻变革考验。”杨克勤诚恳地说,面对“四个考验”,必须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没有调查,就没有决策权。省院党组深刻意识到,检察机关只有沉下身子,从实际出发,全面深入调查研究,才能做出科学决策,进而找到应对考验的答案和对策。

因此,调研组在基层院,通过看窗口、查档案、听汇报、问情况、阅资料,对干警一个一个谈心,对工作一件一件“过筛”,查找基层问题、找准发展症结。通过面对面向广大检察干警征询意见建议,问计基层,找到破解的钥匙。

记者在采访中看到,调研组对摸准的情况和问题,及时向下级院反馈,积极为基层院“把脉开方”,对发现的问题能现场解决的现场解决,现场解决不了的就跟踪尽快解决,做到不留遗患、不留死角。

解决问题回应诉求

桦甸市人民检察院的郭玉武是一名有着39年检龄的老干警,改革初期主动把“入额”机会让给年轻人,然而当改革红利逐步落实,看到员额内干警的待遇,他心里不平衡了。

“2008年我就是四高(四级高级检察官),现在成了检察官助理,独立办案的资格也取消了,工资上差得也不少。”郭玉武说。

“在调研中,除了业务讨论、三级院工作衔接等问题,个人利益问题占比也非常高。”省检察院调研室工作人员刘孟宇说。

“对于基层来说,留人难这个问题现在很突出,业务能力成熟一些的一旦有机会大多都想离开这里。”红石林区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李树庆在和调研人员交流时坦诚地说。

红石林区院是吉林省唯一一个院址设在村屯里的检察院,院里许多年轻人一有遴选的机会就尝试着离开,这使基层院的检察工作有时青黄不接。

“对待这个问题基层院党组要有正确的认识,要知道正常的人员流动是检察事业始终保持生机、活力的体现。”调研组每到一处,开诚布公地交流,耐心地引导,“一方面,不能因为怕人走就在培养上有所保留,另一方面,还要多给年轻干警发展空间和人文关怀,让干警找到归属感。”

“检辅人员怎样成为员额内检察官?”

“员额内检察官的进出机制是怎样的?”

“员额内检察官是否有完善的素能测试机制?”

针对员额检察官动态管理,基层干警们纷纷说出了心中的疑问和建议,对于疑问,调研组当场一一细致地解答,对于干警们提出的建议,调研人员也详细记录了下来。

“针对基层干警们提出的建议或意见,调研人员在反复争取各方意见后,出台了以司法责任体系、司法管理体系、能力建设、组织机构、人员管理、诉讼制度、公益诉讼和智慧检察八大改革综合配套制度体系为框架的29项改革新措施。”省检察院司改办副主任安全说,29项新措施中,有的属填补改革后配套制度的空白,或是对前三年“精装修”进行的“升级”,或是对之前制度机制进行的修订完善,还把过去“零散”的制度机制进行了整合,充分吸纳了蹲点调研过程中的基层意见与建议,使改革“精装修”真正落地生根。

“对于基层干警的各种想法,省院党组早有预料,改革不可能一下子让所有人都满意,诸多问题需要不断发现,逐步研究解决,出台配套措施,持续进行‘精装修’。”杨克勤说,调研中,对于关注度高的问题,能够现场解决就现场解决。不能当场解决的属于政策性的尽快研究出台政策。需要全国层面顶层设计的,及时上报中央政法委和高检院。让广大干警在大调研中对省院党组有信心,知道调研组确实想帮他们解决问题。

凝心聚力提振士气

“太振奋人心了!”

6月29日,吉林省松原市前郭县检察院会议室内,调研组向大家进行调研结果反馈,季永志坐在最后一排心潮澎湃,他感觉浑身有用不完的劲儿。

“这次的反馈,我的很多问题有了直接答复,得到了解决方案和办法。”作为政治部副主任,季永志说,他最关心队伍建设方面的问题。

“思想政治工作不是万能的,但没有思想政治工作万万不能,党组要带头做思想政治工作。”在和前郭县检察院检察长荀礼谈话中,杨克勤对他提出这样的要求。

刚交流到检察院一年的荀礼说,他没想到能向省院检察长汇报工作,也没想到省院思想工作做到了基层,甚至覆盖每一名干警。

“面对面做思想政治工作,是大调研活动的重点所在。”杨克勤说,在深入调研中,充分尊重基层检察人员的诉求表达,听取他们的意见建议。同时还注重积极引导鼓励,提振基层干警精气神。

“在监察体制改革和司法体制改革的交汇期,省院蹲点调研务实的作风,极大地振奋了检察精神。”梅河口市检察院检察长李志刚说。

吉林省检察院副检察长刘志兵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省院这次蹲点调研,与84个基层院2186名干警进行了一对一交流,与基层干警同吃同住,坦诚相待,凝聚人心、汇聚力量。

“每到一处,干警都会建议省院多调研,让调研工作收获了极高的人气,也正是这样,吉林省的检察事业才能凝聚人心、激活能量再出发。”杨克勤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