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方文化对机器人发展的影响

东西方文化对机器人发展的影响

随着机器人技术开始被广泛传播,一个国家在机器人时代能取得多大的成功,将部分取决于文化,人们是否乐意接受机器人进入他们的生活。西方文化和东方文化在如何看待机器人的问题上高度分化。日本不仅有对机器人的经济需求和技术知识,还有文化倾向性。80%的日本人信奉的古老宗教神道(Shinto)就包括对万物有灵的信仰,主物体和人类都有灵魂。因此,比起将机器人看作没有灵魂的机器的西方文化,日本文化更倾向于接受机器人同伴作为真正的伴侣。在日本文化中,无生命的物体能被看作和有生命的生物一样生动,因此机器人能被视为社会的成员,而不是单纯的工具或是威胁。

与此相反,在西方文化里根深蒂固的是对于机器人的恐惧。来自人类创造的无法控制的物体的威胁,在西方文学中随处可见,此类的警世故事也是历史悠久。普罗米修斯因为把火给了人类,受到了永生永世的惩罚。当伊卡洛斯飞得太高的时候,太阳融化了他别出心裁地用蜡制作的翅膀,于是他跌落以致身亡。在玛丽·雪莱所著的《弗兰肯斯坦》中,弗兰肯斯坦博士奇形怪状的发明带来了严重破坏,并且最终造成了它的制造者的死亡—以及许多翻拍该故事的B级片。这种恐惧在东方文化中并没有在西方文化中那么随处可见。日本在接受机器人方面的文化推动力,代表了许多东亚地区的文化,因此没有文化阻碍的亚洲机器人产业得以高速前进。对机器人的投资反映了文化上对于机器人的宽容。在中国,自动化系在大学中普遍存在并广受重视。所有中国大学共设有100多个自动化系,而美国大学虽然总数比中国大学多,但只设有约76个自动化系。

在韩国,教学机器人被认为具有积极意义;在欧洲,它们却被以消极的眼光看待。针对老年护理机器人,在欧洲,它们被看作机器;然而在亚洲,它们被视为潜在的伙伴。在美国因为移民系统推动着新的廉价劳动力入境,而这些劳动力最终往往会进入那些原本可能使用服务机器人的领域,所以机器人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被避开了。

自动化技术和机器人技术替换的第一波劳动力,大多来自危险、肮脏、乏味且几乎不涉及任何人际互动的行业。但是机器人正在日渐向服务业中需要个人化技能的职业进军。服务业的工作在全球化最后阶段带来的失业中,在很大程度上没有受到影响,但是现在它们却处于危险中,这是因为近年来,由于机器人技术领域内的突破和信息管理、运算、高端工程方面的新进展,机器人技术在不断加速进步。曾经被认为是人类专属领域的工作一需要情境感知、空间推理能力和敏捷性、背景和语境理解以及主观判断的这类工作一现在都开始向机器人敞开大门。中国去年销售了13万8000台工业用机器人,韩国4万台,日本3万8千台。美国和德国各销售3万3千台和2万2千台,我国机器人的市场运用在全世界范围内遥遥领先。

东西方文化对机器人发展的影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