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廣東的「廣」字指哪裡?

雲行雨見聞


很多時候我們會疑惑,中國的省份很有意思,河南河北的“河”指黃河,湖南湖北的“湖”指洞庭湖,山東山西的“山”指太行山,那麼廣東廣西的“廣”指什麼呢?

幾經查找,小編終於得出答案,原來這個“廣”指的是梧州市。可是以梧州區分東西兩省,為什麼會得名廣東廣西呢?這個故事就要從西漢武帝平定南越開始說起了。

大秦統一六國之後,派出大將南征百越,當時設立桂林郡、象郡,並沒有廣東或者廣西這樣的地理概念。秦滅之後,大將趙佗派兵據守各路隘口,獨霸嶺南,自此建立南越國與中原朝廷分庭抗禮。

西漢建立後,這種漢越對立的局面一直持續到武帝時期。而武帝何許人也?北擊匈奴、拓土千里,怎麼可能容忍一個南越朝廷雄踞帝國南陲?於是在元鼎五年派出大軍往徵南越,漢軍一路勢如破竹,南越很快被西漢併入版圖。

與前朝不同的是,這次漢武帝一下子設立了9個郡,轄地囊括今天的兩廣,而管理這九郡的治所就設立在今天的梧州市萬秀區。

當然那個時候還不叫梧州,為了貫徹皇帝“初開粵地,宜廣佈恩信”的旨意,當地官員便將治所命名為“廣信縣”。此後這個名字便在兩廣行政範圍的劃分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廣信縣地處古南越國的中心位置,灕水和西江在此交匯,地理優勢十分明顯。在那個陸上交通不甚發達的年代,廣信作為嶺南首府,在治理南中國的過程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西漢的交趾部、東漢的交州均設治所於此,今天的廣州市也好,南寧市也罷,儘管如今是千萬人口級的大城市,但在廣信為南國要衝的年代連個小村落也算不上。兩漢以後,嶺南的行政格局大體沒有太大變化,直到宋朝時兩廣分治。

嚴格來說,廣東廣西的稱謂是從宋代開始的,宋代的省級行政單位稱為“路”,如今的兩廣在當時統稱為廣南路。但是廣南路地域遼闊,轄區內文化差異很大,為了更為有效地管理,宋朝皇帝決心把它一分為二,選擇的分界點就是赫赫有名的廣信縣。

從此,廣信縣以東稱為“廣南東路”,以西稱為“廣南西路”,簡稱“廣東”、“廣西”,在後來的演變中逐漸形成今天的“廣東省”和“廣西省”。


地圖帝


這個以前很多人回答過的,以前廣西廣東合併作為一個行政區域,漢朝時叫廣信府,後來宋朝改叫廣南府,廣東廣西大名字叫廣南,政府駐地在現在的廣西梧州市,而在東邊的廣東被叫廣南東路,在西邊的地區被叫廣南西路,簡稱廣東和廣西,這個最早的叫法,一直沿用到現在,廣東廣西人也稱為廣府人,而廣字,據考察,乃是皇帝所賜,意思就是,梧州在三江合攏之地,平原遼闊,意為廣,廣字就這樣沿用下來了。事實上,真正最早的粵語也是從梧州過來的,廣西叫白話,廣東人叫粵語,都是一種語言的不同稱呼。有關廣東廣西的劃分,後來又有了些新說法,比如有人認為,是以廣東廣西邊界的十萬大山為界,東邊叫廣東,西邊叫廣西,而十萬在壯族中,是一個口譯音,意思是高大,可以頂到天,十萬不是數字,而是一個口譯音,而當時的廣西包括現在的湛江和海南島,最後一種說法,就是當時宋朝,湖南省不叫湖南,叫湖廣,現在很多粵北人民還用湖廣稱呼現在的湖南,而湖廣東面就是廣東地區,後來外省中原人過來時稱我們是廣東,湖廣東邊,西邊的叫湖廣西邊,簡稱廣西,這些都是不無道理。多謝關注。



歐陽老師廣州


廣東、廣西的名稱始於宋代,“廣”指的是兩者的分界線廣信縣。

廣信,是漢武帝平定南越王國後到三國孫權時期的嶺南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從公元前106年起歷經300多年,被譽為“嶺南古都”。廣信字面意義來源於“初開粵地,宜廣佈恩信”這句話。

如此聞名的古地名,那它到底位於什麼地方呢?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法認為廣信縣治應在今天的封開縣境內;一種說法認為廣信縣治設在今天的梧州市內。

認為廣信治所在今封開境內的說法由來已久,宋代《太平寰宇記》就認為是今天的封開縣,從1947年開始,陸續有廣東學者通過考證、辨析,認定廣信治所在今天的封開縣,並提出“封開是嶺南文化的發祥地,嶺南文化古都”。

但據文獻記載和考古發現,大多數學者認定古廣信城在明清時期的蒼梧縣城附近-,也就是今天廣西梧州市萬秀區範圍內。


雲行雨見聞


指的是廣信的“廣”,就是現在的梧州市。古時水路發達,北方進入廣東都是從湘江經秦始皇開鑿的靈渠進入桂江經桂林到珠江的西江的,而廣信就在兩江交匯的丁字路口,向東就是廣東,向西就是廣西,解放後修了國道後才慢慢廢棄了這條走了兩千年的水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