睢陽區李口鎮:培育「德孝和美」文明鄉風

“其實俺村的媳婦都比著孝順。把老人照顧好,‘當家的’才能在外邊安心打工掙錢,一家子脫貧致富奔小康才有希望啊!”昨天,在睢陽區第二屆道德模範評選中獲得“孝老愛親模範”榮譽稱號的李口鎮五里楊村村民熊紅梅說。

熊紅梅的話不假,“孝老愛親”好家風、好風尚在李口鎮現在已經蔚然成風。這樣的好風氣,源於該鎮今年年初大力開展的“德孝和美”鄉風文明建設。

熊紅梅說,“德孝和美”鄉風文明建設讓她明白,脫貧致富需要黨委政府的幫扶,更需要貧困戶自己的努力。1998年,熊紅梅的丈夫遭車禍導致癱瘓,全家人的生活重擔全落在她一個人身上。村裡宣傳實施鄉風文明建設後,熊紅梅認識到:“自己有手有腳,也不能一輩子靠低保過日子啊。人窮志不能短,我得打起精神努力致富奔小康。”她在僅有的幾畝地裡搞起西瓜套種棉花等經濟作物種植,取得良好收益,走上了自力更生的脫貧之路。

據瞭解,為徹底打贏脫貧攻堅戰,李口鎮今年把幹部群眾德孝建設作為全鎮精神文明建設的重點工作來抓。在完善村規民約的基礎上,培育良好家風家教,深入推進移風易俗,創新發展鄉賢文化,加強文化陣地建設,深化創評活動開展,積極弘揚社會正能量。結合人居環境綜合整治,該鎮23個行政村全部配備了環衛工人,並建立環衛長效機制,全力建設美麗鄉村。

“鄉風不文明、環境不潔淨,即便群眾都脫貧致富了,也算不上全面小康。”李口鎮黨委書記張明亮說,“我們開展‘德孝和美’鄉風文明建設,就是要‘富口袋’‘富腦袋’同步推進,不能顧此失彼。”

“德孝和美”鄉風文明建設不但大大改變了李口鎮的村容戶貌和群眾的精神面貌,還湧現出除脫貧典型熊紅梅之外的“李口鄉賢”陳葉民和“十星級文明戶”李勝利家庭、溫久成家庭等先進典型。榜樣的力量也喚起了該鎮貧困群眾自我脫貧的鬥志和決心,現在,李口鎮廣大群眾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習慣已大為改觀,婚喪嫁娶大操大辦的沒有了、大搞封建迷信活動的不見了,農村文化廣場、農家書屋漸漸成了人們閒暇的好去處,鄉村社會文明程度不斷提高。

“‘德孝和美’鄉風文明建設不僅有力推動了李口鎮的脫貧攻堅工作,也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提供了堅實的道德支撐。”張明亮說,為進一步推進精神扶貧,該鎮將圍繞“德孝和美”營造比學趕超的濃重氛圍,加大評選“整潔庭院”“十星級文明戶”“好媳婦、好婆婆”等活動的力度,以優良的鄉風民風助推脫貧攻堅。


分享到:


相關文章: